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今年6月,为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率先消除儿童新发感染,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自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由于梅毒在早期阶段可实现治愈,尽早进行梅毒筛查诊断,及早预防治疗,对尽早切断传染源,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意义重大。

  • 标签: 梅毒检测 疾病传播 计划生育委员会 质量 母婴传播 切断传染源
  • 简介:目的探讨IL-17IL-6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60例白癜风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IL-17IL-6的表达水平。结果(1)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外周血中IL-17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组外周血中IL-17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中,进展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结论IL-17IL-6可能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IL-17与寻常型白癜风的活动性有关。

  • 标签: 白癜风 IL-17 IL-6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中的20例取其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HIF-1α的表达分布,同时取20例健康皮肤组织作对照;对另外22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其IGF-II浓度,并取健康血清20例作对照.结果:皮损组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25.21±24.45)明显高于对照组(3.80±7.27)(P〈0.05),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IGF-II水平(308.39±432.7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73±23.23)(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皮损中HIF-1α的表达血清IGF-II的水平均较正常水平明显增高,二者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 标签: 银屑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免疫组化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 简介: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性病门诊支原体感染的状况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试剂盒对UuMh进行检测,并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进行分析。结果:669例怀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221例检出支原体,其中Uu198例,Mh5例,Uu+Mh18例。患者药敏分析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均很高;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低。结论:在支原体感染患者治疗前应做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

  • 标签: 尿道炎 宫颈炎 非淋菌性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拭子标本具有易保存及运送携带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质控标本(品)的制作.我们亦采用拭子作为开展沙眼衣原体(Ct)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评)标本的制作.为保证质控标本的质量,本实验室对2006年10月制备的Ct质控标本进行了为期1年的检测观察,以探讨标本可保存的最佳时间.本文将英国Unipath公司生产的Ct快速免疫层析试剂与美国Roche公司生产的Amplicor衣原体PCR试剂用于质控标本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室间质评 标本 保存时间
  • 简介:目的评价解脲脲原体(Uu)培养方法的特异性,了解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方法用A7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分离鉴定法肉汤稀释法检测2230例临床标本.结果2230例临床标本,固体培养阳性448例,液体培养阳性593例.两者比较(χ2=128.8,P<0.001)差异有显著性.药敏试验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固体培养液体培养联合应用可提高解脲脲原体检验的特异性,并能了解其药物敏感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联合应用 泌尿生殖道 临床标本 阳性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检测参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炎症因子在皮损部位末梢血(以下简称皮损血)及肘正中静脉血(以下简称静脉血)中的含量情况.方法34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分别采集皮损血和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并比较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P物质(SP)、银屑病p27抗原(Psop27)在皮损血和静脉血中的含量.结果皮损血中TNF-α、IL-8、Psop27的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损血中SP的含量低于静脉血中SP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部分炎症因子在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血中的含量高于其在静脉血中的含量,提示炎症因子在皮损部位浓集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斑块状银屑病 皮损部位末梢血 肘正中静脉血 白细胞介素-8 银屑病p27抗原 P物质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且探讨VEGF与PI3K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S-P方法对32例EM手术标本30例子宫肌瘤中VEGF、Akt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Akt、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30)、37.5%(12/32)、84.4%(27/32)、60.0%(18/30)、75.0%(24/32)、87.5%(28/32);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MVD分别是(10.37±5.24)、(19.14±7.10)、(48.24±10.54)。Akt、VEGF血管密度在EM中异位内膜较正常内膜组高表达,在调控血管生成过程中,Akt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PI3K/Akt、VEGF均参与EM的发生发展,在EM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参与EM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考察免疫层析技术(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2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GIC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金标准中12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147例检出率为12.3%,GICA阳性检出率为12.7%,TP-IgM为11.5%。GICA法灵敏度为98.6%(145/147),特异性为99.3%(1046/1053),阳性预测值为阳性预测值为95.4%(145/152),阴性预测值为99.8%(1046/1048)。TP-ELISA法灵敏度为91.8%(135/147),特异性为99.7%(1050/1053),阳性预测值为97.8%(135/138),阴性预测值为98.9%(1050/1062)。两组间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GICA的灵敏性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的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GICA TP-ELISA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检测在尖锐湿疣疾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收治的47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另外从我院随机抽取47名健康体检人作为研究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26.52±7.08)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83±8.86)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34.17±8.04)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8.92±6.68)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水平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个显著特征,并且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此时细胞免疫功能的高下,为尖锐湿疣疾病的临床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以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TNF-Α IL-6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分析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的同时,进行解脲脲原体感染(培养法)检测。结果100例中解脲脲原体阳性65例,占65%,阳性组标本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活力、活精子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可以对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活力等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精液 解脲脲原体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粘液脓性宫颈炎(MPC)中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236例STD门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粘液脓性宫颈炎(MPC)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生殖支原体的检测。结果生殖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17.8%。结论生殖支原体在性病高危人群中有一定发病率,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粘液脓性寓颈炎(MPC)。

  • 标签: 生殖支原体 PCR检测 NGU 粘液脓性宫颈炎 MPC
  • 简介:目的:调查探讨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与睡眠质量情绪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表(SAS),对我院皮肤科确诊为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种脱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青年组(15~29岁)、壮年组(30~44岁)、中老年组(>45岁)的PSQI及SAS得分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患者PSQI总分>7分,有睡眠问题;在PSQI的7个指标中,青年组主要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有差异(P<0.01);壮年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上有差异(P<0.05);中老年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上有差异(P<0.05)。青年组的斑秃及雄激素性脱发患者SA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分值。脱发对于女性患者PSQI及SAS积分的影响大于男性。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0.487,P=0.000),说明睡眠与情绪焦虑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脱发性疾病,尤其是斑秃同时受到睡眠质量、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恢复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情绪对预防斑秃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斑秃 脱发 雄激素性 脱发 生理性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TCT,HC2-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1236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HC2-HPV-DNA检测、TCT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HC2-HPV-DNA检测,TCT阴道镜检查的阳性率均显著小于病理学检查阳性率(x2=40.084,P<0.01;x2=45.008,P<0.01;x2=50.344,P<0.01),上述三项检查中,均为阳性者19例(1.5%),任意两项阳性者35例(2.8%),任意一项阳性者78例(6.3%).结论:TCT,HC2-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上述方法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筛出率,为患者及时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 标签: TCT HC2-HPV-DNA 阴道镜 宫颈癌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与顺产对孕妇产后性功能、盆底结构功能、生活质量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西安高新医院进行分娩的健康孕妇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组(n=350)与顺产组(n=400)。于产后6个月,采用盆底肌力评分、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女性性功能量表对比两组孕妇的盆底结构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性功能,并检测孕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结果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结构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孕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性唤起、性欲、阴道润滑程度、性生活满意度、性高潮以及性交疼痛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与顺产孕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性功能相关激素无明显差异,但顺产孕妇产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优于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顺产 产后性功能 盆底结构功能 生活质量 激素
  • 简介:(接上期)梅毒的广泛流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梅毒的规范化治疗也受到高度重视。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梅毒治疗方案200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梅毒治疗指南是我国在制定梅毒

  • 标签: 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