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泉州地区近3年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KOH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及临床分析。结果: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男女发病率比为1∶1.68,青中年发病率较高。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4.02%,全甲损毁型(TDO)占19.86%,近端甲下型(PSO)占8.88%,浅表白色型(SWO)占7.24%。共培养出致病真菌376株,培养阳性率87.85%,皮肤癣菌占53.99%,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38.30%;酵母菌属占39.6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2.61%;霉菌占6.3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不同临床类型菌种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泉州地区甲真菌病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类型间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上有所不同。

  • 标签: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真菌培养 流行病学
  • 简介:皮肤真菌病分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真菌病及系统性真菌病皮肤累及,是人类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浅部真菌病和皮下真菌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外伤接种产生。系统性真菌病所致的皮肤表现通常是病原体从内脏器官经血液或局部组织播散感染所致。致病性真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细胞的互相作用对皮肤真菌感染的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皮肤 真菌感染 生物学特性 发病机制
  • 简介:暗色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少见的真菌感染,包括着色芽生菌病、真菌性足菌肿和暗色丝孢霉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分子鉴定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少见暗色真菌引起感染的报告日渐增多。为更好地了解这些少见致病性暗色真菌,该文将从生态学、分类学、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暗色真菌 致病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complex,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典型临床特征是癫痫、智能减退、面部血管纤维瘤及各系统的错构瘤。该病具有遗传异质性,由TSC1或TSC2基因突变引起。TSC1编码错构瘤蛋白(hamartin),TSC2编码马铃薯球蛋白(tuberin)。这两种蛋白质在组织中广泛表达,于体内形成Hamartin-Tuberin复合体,若TSC1或TSC2基因发生突变,则影响Hamartin-Tuberin二聚体功能,使mTOR复合物1(mTORcomplex1,mTORC1)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激活,导致结节性硬化症的发生。目前研究证实该病与TSC1或TSC2基因突变有关。该文就结节性硬化症的致病基因及基因突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基因 TSC 遗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面、颈、胸前区、双前臂、双手背起疹伴瘙痒半月,于2009年5月12日入院。患者半月前至外地旅游,在日光下行走,未用防晒工具,也未搽防晒霜。

  • 标签: 皮炎 植物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确诊慢粒16月,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全身红色皮疹伴口唇糜烂1月",于2003年2月19日入院.患者1年前体检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156×109/L,脾大,查骨髓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羟基脲2g/天治疗,血象控制正常.

  • 标签: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患者 治疗 骨髓像 脾大 移植术
  • 简介:近十多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和热点,其中最关键的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是否致病,由于研究众说不一,引发很多迷惑和争论,但也有一些逐渐被肯定,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的关系也逐渐清晰。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致病性
  • 简介:作者报道1例33岁非特应性反应女性患者,食入不同水果后发生多次过敏反应。食入的水果包括苹果、香蕉和荔枝,这三种水果属于植物学上不同的植物家族。用点刺试验证实对苹果和香蕉过敏。否认对其他与水果有交叉反应的物质(如橡胶或花粉)过敏。由于皮肤科医师并不能经常见到此类患者,作者希望突出强调对水果产生(但不伴有对其他常见气源性/接触性变应原的过敏反应)的这种罕见且具潜在临床致死性的Ⅰ型变态反应。作者也讨论了对明显不相关的水果发生Ⅰ型变态反应的可能原因及参与该变态反应的变应原。

  • 标签: 过敏反应 植物学 苹果 香蕉 家族 荔枝
  • 简介:银屑病常有家族发病史及遗传倾向,病人中家族史阳性者约为30%,国内报道为10%~23.8%.Farber发现银屑病在单卵双生儿中的发病年龄、皮损分布、症状轻重程度和经过等都非常相似;反之,在双卵双生儿中则无此倾向[1].

  • 标签: 白介素10 基因表达 启动子区多态性 银屑病 治疗 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比较评价阴茎皮片/口腔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狭窄优劣。方法:利用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关于阴茎皮片/口腔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狭窄临床研究文章,提取资料,应用State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个非随机对照研究和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99人。唯一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口腔黏膜组与阴茎皮片组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90.5%vs87.5%,P=0.07)。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表明,口腔黏膜组优于阴茎皮片组(RR=0.86,95%CI0.77-0.96,P=0.008)。按手术方式亚组分析表明,采用背侧镶嵌尿道成形术,口腔黏膜与阴茎皮片效果相当(RR=0.90,95%CI:0.77-1.06)。结论:阴茎皮片移植物与口腔黏膜游离移植物在前尿道狭窄一期背侧镶嵌成形术中效果相当,皆可选择。但此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 口腔黏膜 阴茎皮片 移植物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对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术直肠癌患者性功能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术直肠癌手术男性患者62例,随机进行分组,单纯组患者30例,单纯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组患者32例,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比例、排尿功能障碍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比例均明显优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无一例因麻醉操作导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全脊髓麻醉等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腹腔镜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术直肠癌患者在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射精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及勃起功能障碍等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进行应用和开展。

  • 标签: 不同麻醉方法 腹腔镜 盆腔植物神经保留术 直肠癌 性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中骨形成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来氟米特对狼疮肾炎(LN)的保护机制。方法B6D2F1杂交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均n=6):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建立cGVHDLN小鼠模型后,泼尼松组、来氟米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比较各组小鼠的尿蛋白排泄率(UPE)、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以及肾组织中BMP-7、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UPE、尿素(BUN)、肌酐(Scr)显著升高,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加重,BMP-7表达显著减少、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泼尼松组、来氟米特组UPE、BUN、Scr显著降低,肾脏病理明显改善,BMP-7表达增加、TGF-β1表达减少(P〈0.05或0.01)。狼疮样模型小鼠肾组织中BMP-7表达水平与UPE、BUN、Scr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TGF-β1表达水平与UPE、BUN、Scr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上调BMP-7、下调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可能是来氟米特对对LN的保护机制之一。

  • 标签: 移植物抗宿主病 狼疮肾炎 来氟米特 骨形成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