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型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是否由于一种主动外排系统的存在所致。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从103株临床型支原体中筛选出耐药菌株。用荧光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在型支原体内的蓄积量及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产生的影响。结果体外分离出两组人型支原体耐药菌株和两组敏感菌株。盐酸环丙沙星在耐药株中的蓄积量低于敏感株。CCCP和利血平对临床菌株产生的影响有差异。利血平能够显著增加盐酸环丙沙星的蓄积量,而CCCP在此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主动外排系统的存在可能是型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一部分。

  • 标签: 人型支原体 主动外排系统 盐酸环丙沙星 荧光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酪氨酸酶蛋白加工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无色素黑素瘤细胞YUGEN8,分别加入红花、桃仁及赤芍3味中药提取液,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基因反转录扩增及内切糖苷酶酶切等方法,观察中药处理组细胞内酪氨酸酶的表达、成熟过程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桃仁处理组细胞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并未增加,酪氨酸酶蛋白80ku左右大分子量成熟片断表达增加,能够耐受内切糖苷酶酶切。结论桃仁提取物对黑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的加工成熟及稳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红花 桃仁 赤芍 酪氨酸酶 蛋白加工 活血化瘀中药
  • 简介: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关.HPV的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是迄今为止人类癌瘤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 标签: 行为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功能低下 一过性感染
  • 简介:目的为了解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对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具有良好的活性,其MIC50S分别为0.03125、0.25μg/ml和0.25、0.5μg/ml。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种支原体的MIC50S均分别为1μg/ml和2μg/ml。诺氟沙星对两种支原体的活性较差,MIC50S分别为16μg/ml和32μg/ml。环丙沙星对型支原体的MIC50S为2μg/ml,而对解脲支原体的MI50S则为8μg/ml。结论本研究结果为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来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人型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氟喹诺酮类 药物敏感性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芦荟甙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引起TNF-α及IL-1β的分泌量的变化;RT-PCR法检测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的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后,分泌量则均明显降低.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明显增加;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处理后,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多酚、芦荟甙可以通过降低UVB引起的TNF-α和IL-1β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

  • 标签: 皮肤老化 光老化预防 护肤 茶多酚 芦荟甙 UVB诱导
  • 简介:背景:Q开关(QS)有色激光和强脉冲光(IPL)均能成功治疗色素性疾病。目的:旨在比较QS紫翠玉激光(QSAL)和IPL治疗亚洲雀斑和痣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共15例雀斑患者和17例痣患者被随机予以一侧面颊一疗程QSAL和间隔4周后对侧面颊两疗程IPL.采用一种新的色素面积与严重度指数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改善(P〈0.0001)。1例雀斑患者和8例痣患者经QSAL治疗后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而IPL治疗后未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 疗效比较 亚洲人 Q开关 雀斑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