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CIC-2、CIC-3氯通道在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慢性癫痫模型中分布和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作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致痫组(60只)与对照组(20只),其中致痫组根据处死及处理时间又分为24h组、14d组与30d组,每组20只。致痫组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慢性癫痫模型,在发作后24h、14d、30d时,分别予以:(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IC-2、C1C-3氯通道蛋白在海马表达的分布情况及其致痫后不同时点的吸光度似)值的变化;(2)RT—PCR,观察C1C-2、C1C-3氯通道mRNA在致痫后不同时点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致痫后14d至30d,致痫组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A值明显减少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C-2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致痫组致痫后24h,海马CA1、CA3及齿状回各层C1C-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A值明显增加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1C-3氯通道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K0.05)。结论癫痫慢性期的发作和C1C-2氯通道的减少有关。

  • 标签: 癫痫 C1C-2 CIC-3 海马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陕西籍,汉族,已婚。因“进行性反应迟钝,言行异常5月余”于2008年3月收住院。2007年9月患者发热,体温38.5℃,经抗炎、对症治疗1周,体温恢复正常。继而出现耳鸣、呃逆、口齿不清、行走不稳、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言行异常、睡眠增多等症状。2007年10月就诊于西安某三甲医院行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梗塞。2007年11月行头颅MRI示:右侧侧脑室腔梗;脑脊液结果:红细胞计数:2/mm3,白细胞计数:40/mm3,淋巴细胞计数:91%,单核细胞计数:8%,浆细胞计数:1%,病毒系列(-)。血清叶酸:2.73ng/ml,血清维生素B12:836.00pg/ml。

  • 标签: 克一雅病 精神症状起病
  • 简介: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人体引起的精神障碍。我院精神科在2005年12月29日收治的癔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武警战士,因感觉上腹部反复疼痛伴有自残行为,总病程1年余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在我院行精索静脉曲张术,术后1个月诉左下腹牵扯痛,逐渐出现精神恍惚、头昏、失眠、兴趣丧失,对自己病情过分关注并伴有自残行为。到当地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给予博乐欣治疗3月余,后又送往上海某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4月余,诊断“精神分裂症”给予氯丙嗪,日剂量700mg/d,病情时轻时重。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后给予维思通等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但过1月减量后又发病,发病时诉腹部牵扯痛难忍,满地打滚,伴有自残、自伤行为及精神恍惚。当时查体:神志清,体温、血压、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左季肋区有局部压痛,无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亦无异常发现,其他实验室检查排除躯体性疾病。根据症状及病史,诊断“癔症”,给予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暗示及应用改善脑供血的药物等处理,2周后明显好转,1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 标签: 癌症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反应中的重要性。方法:在该院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员共1280例,3~60岁,观察局部不良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或护理指导。结果:1280例接种人员中共出现不良反应89例,总体不良反应率6.95%,其中局部不良反应28例(2.18%),全身不良反应61例(4.76%)。给予适当的护理处理,症状很快消失。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安全的;做好接种护理工作对减少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反应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流感疫苗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男,70岁,高血压病史10年。2005年4月14因头痛、头晕就诊,当时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切题,四肢活动自如。CT示右额叶脑出血,量15ml,给予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无后遗症。11月10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呈嗜睡状态,言语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左侧肢体肌力Ⅱ级,CT示右额叶低密度改变,右颞顶部脑出血,约40ml。

  • 标签: 高血压 多发脑出血 CT 治疗
  • 简介:精神科病房住院病人自杀的成功率很高,而且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而采用自缢方式成功自杀的占住院病人的63.63%[1],而且抢救成功率也很低,现将我院成功抢救自缢病人1例进行报道,供同道们参考.

  • 标签: 抢救措施 自缢方式 心率 人工呼吸 缺氧状态
  • 简介:患者,男性,31岁。因头部多发肿物于于2014年6月11入院。入院查体:头颅大小及形态正常,颅顶部及颅枕部可触及多个肿物,质地坚硬,不能活动,最大者约3.2cm×2.2cm大小。头颅i维CT片示:脑颅骨表面凹凸不整,颅骨外板、板障密度不均,部分骨质局限性增厚并见多发结节状,部分病灶向颅骨表面突出(图1,2),于2014年6月13日在局麻下行颅骨肿瘤切除术,

  • 标签: 颅骨骨瘤 多发性
  • 简介:1病例患者女,2岁。3d前从50cm高处坠落,着地部位不详,短暂啼哭,当时未发现外伤痕;第2d白天患儿玩耍正常,无恶心、呕吐,晚患儿入睡时突然大声啼哭,且夜间多次啼哭,第3d清晨发现患儿精神差而入院。病程中无二次外伤史。查体:嗜睡,强迫后仰头位,双瞳等大等圆约4mm,光反射灵敏,余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凝血四项正常。环枢关节CT平扫未见明显骨折及脱位。头颅CT示:斜坡偏左硬膜外血肿,血肿量约3ml,延髓轻度受压表现。入院后经颈部制动,积极止血、脱水、预防感染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3d,复查CT血肿吸收后出院。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斜坡区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CT平扫 高处坠落 定位体征
  • 简介:2009甲型(H1N1pdm09)流感大流行后,几个单价大流行性流感疫苗通过快速程序被许可使用。发作性睡病作为疫苗的副作用被发现,主要是在接受用欧洲的灭活纯化协议生产的AS03佐剂A(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感染野生甲型(H1N1)大流行流感病毒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发作性睡病的发病也在增加,这提示此种病毒抗原的作用在发作性睡病疾病发展中具有定作用。本文进行了发作性睡病背景简介,概述了流感疫苗制剂的不同类型,探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然感染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疫苗 疫苗接种 发作性睡病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女,33岁,因泌乳4个月、闭经2个月伴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泌乳素也明显增高。但未予正规治疗。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脓肿 手术
  • 简介:脑梗塞后的感染性并发症种类很多,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败血症等,是急性脑梗塞的常见死亡原因.作者认为脑脓肿也是脑梗塞后感染性并发症之,称之为脑梗塞后脑脓肿.本文报道脑梗塞后脑脓肿患者1例,有关脑梗塞后并发脑脓肿国内报道甚少,Stroke杂志1995年曾报道两例亚急性期脑梗塞继发脑脓肿形成.

  • 标签: 脑梗塞 脑脓肿 脑梗塞并发症
  • 简介:1典型病例患儿,男,10岁,因发热、剧烈头痛、呕吐10天于1998年5月3日入院.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6岁上学,成绩上中等,平素无头痛史,否认脑炎、脑外伤及遗传性疾病史.

  • 标签: 变异Dandy—walker畸形 神经系统损害 治疗 脑积水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27岁,因车祸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昏迷34天,在外院治疗意识状态无明显好转而来我院.查体:体温39.3℃,呼吸急促,双肺散在湿性啰音,意识呈中度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迟钝,无言语反应,颈轻度抵抗,肌张力增高,四肢无自主活动,肌力0级,对疼痛不能回避,双侧巴氏征(+).

  • 标签: 长期昏迷状态 重型颅脑损伤 脑积水 气管切开术 CT检查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Newneuronsaregeneratedandintegrateintoexistingcircuitrywithinthehippocampaldentategyrusandtheolfactorybulbofmostmammals(GageandTemple,2013).Neurogenesisinthehippocampuspersiststhroughadulthood,andwhileitsfunctionandimportanceremainsunclear,itappearstoberequiredintheformationofspecifictypesof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神经元 海马齿状回 展望 信令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女性,22岁,因腰腹部疼痛8个月,不能行走10d入院.患者8月前因不明原因出现腰部隐痛,继而发生右下腹部疼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后腹痛缓解,但腰痛逐渐加重,服中、西药无明显好转.入院10d前出现双下肢不能行走,以右脚为甚;早上较重,稍活动后缓解;无麻木抽搐,无结核病史.检查:腹股沟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

  • 标签: 结核瘤 脊髓 诊断 治疗 椎管结核
  • 简介:恐缩症是以恐惧生殖器缩入体内致死的以恐怖焦虑发作为特征的种与文化相关的综合征.多发生于广东海南带,以男性青少年为多,女性较少.现将我们收治的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多发 发作 人体内 生殖器 男性青少年 综合征
  • 简介:患者女性,14岁,发现头皮包块14年并进行性增大.出生时即发现头额部绿豆大小肿块,以后逐渐长大,无痛、痒等不适症状.查体:神志清,回答切题,额顶相当于前囱门处可见球形包块似蕈样突出,大小约12cm×10cm×10cm,质软、无压痛、头皮变薄,颅骨未扪及缺损,透光试验阴性,体位改变时包块体积与质地无变化,未闻及血管杂音.

  • 标签: 皮样囊肿 头皮 手术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33岁。额部摔伤10余年,额顶部囊性包块5年余,平卧和低头时出现,抬仰头时缩小或消失,压迫双侧颈静脉肿物复又出现。近两年囊性包块面积渐增大,由额顶发际外发展至眉间,低头时有明显胀痛感,囊性包块无搏动感,可压缩,头颅CT提示额部囊性病变;局部额骨较薄。

  • 标签: 复合性颅骨骨膜窦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人类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inl)和B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毒整合位点基因(Bmil)在人类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胶质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制作由WHOⅡ级胶质瘤组织30例、WHOⅢ级胶质瘤组织19例、WHOⅣ级胶质瘤组织21例与正常脑组织13例组成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nl和Bmil的表达情况。结果Pinl和Broil在WHOⅡ、Ⅲ、Ⅳ级胶质瘤阳性率分别是(35±3.7)%,(63.7±3.9)%,(77.9±9.2)%和(20.1±5.1)%,(55.1±6.3)%,(61.7±2.7)%,均高于各自正常组(10.7±2.9)%和(7.9±1.3)%,均为P〈0.05。Pinl和Bmil表达与胶质瘤等级呈正相关。结论Pinl和Bmil可能在胶质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inl和Bmil的表达检测可能成为胶质瘤的有效诊断指标。

  • 标签: 胶质瘤 PINL Bmil 组织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