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制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制剂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总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施行开颅手术分别为26例和22例,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3%和22%(P<0.05),手术病人脑组织Mg2+含量测定平均为(4.6±0.2)μmol/g,正常值(5~6)μmol/g.结论脑损伤后脑组织Mg2+含量明显下降,早期应用制剂对脑组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但损伤脑组织中低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因果关系以及制剂对脑损伤的治疗和脑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镁制剂 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脑组织 对照组 临床实验
  • 简介: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尿激酶并硫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二者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采用临床随机、两因素两水平(两因素:尿激酶、硫酸;两水平:1水平=不给药;2水平=给药)的析因实验设计.通过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评价尿激酶、硫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以及二者在治疗脑梗死时的相互作用.结果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恢复经方差分析检验,尿激酶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P<0.05),硫酸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并且两因素治疗效果有正交互作用(P=0.02).同样,脑梗死体积缩小,在治疗后14天经方差分析检验,尿激酶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P<0.05),硫酸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并且两因素治疗效果有正交互作用(P=0.0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5例胃粘膜出血,无1例颅内出血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硫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且有正协同作用.

  • 标签: 尿激酶 脑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稳态下丙戊酸缓释片与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人体血中丙戊酸浓度.结果达峰浓度Cmax普通片为(69.57±12.80)μg/ml,缓释片为(58.45±11.83)μg/ml;达峰时间Tmax普通片为(1.8±0.7)h,缓释片为(3.9±1.8)h;峰谷浓度普通片为(48.91±12.00)mg/ml,缓释片为(52.87±11.03)mg/ml,波动系数DF普通片为(37±9)%,缓释片为(10±4)%,Csavg普通片为(57.12±11.93)μg/ml,缓释片为(59.16±24.22)μg/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97%.结论丙戊酸缓释片与其普通片比较具有缓释特征,血药浓度稳定,其生物利用度与其普通片剂相似.

  • 标签: 丙戊酸镁缓释片 生物利用度 气相色谱法 稳态试验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验证硫酸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时间5~7d。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剂、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常规综合治疗,呼吸不畅者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给予20%硫酸15m1+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共7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0例,昏迷时间平均(18.31±9.18)d;恢复良好23例(38.3%),中残8例(13.3%),重残4例(6.67%),植物生存1例(1.6%),死亡24例(40.0%)。对照组56例,昏迷时间平均(25.46+11.13)d;恢复良好11例(19.6%),中残7例(12.5%),重残2例(3.6%),植物生存4例(7.1%),死亡32例(57.1%):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 标签: 硫酸镁 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二十五烯酸(EPA)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EPA治疗aSAH后CVS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0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30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EPA降低总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46,95%可信区间(CI)为0.29—0.72,P=0.0006]、持续性SCVS发生率(RR=0.13,95%CI为0.04—0.46,P=0.002)、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发生率(RR=0.27,95%CI为0.14~0.51,P〈0.0001),但并不改善3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RR=1.15,95%CI为0.98~1.33,P=0.08)、180dmRS评分(RR=1.03,95%CI为0.91~1.16,P=0.65)。结论EPA可预防aSAH后CVS,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二十碳五烯酸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