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pituitaryadenoma)临床较为少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鞍外的垂体组织发生的肿瘤,与鞍内正常垂体不相连。这种胚胎的残余物可以具有激素活性及反馈的作用,文献报道海绵窦起源的异位垂体瘤的发生率小于3%。现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海绵窦起源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标签: 海绵窦 垂体瘤 颅咽管瘤 垂体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影像学、电生理及症状学在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经颅内电极证实发作起源于颞后-枕交界区的7例癫痫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发作,分析其头颅MRI、电生理及发作症状学特点及定侧、定位信息。结果(1)头颅MRI:3例患者致痫区同侧颞枕交界区、枕叶或颞顶枕交界区病灶,2例患者致痫区同侧海马硬化,2例阴性。(2)间歇期放电脑区:2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3例为累及额、颞及后头部等多脑区,其中致痫区同侧颞区著1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2例为致痫区同侧半球弥漫性,颞区著1例,后头部著1例。(3)发作期脑电图:3例为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起始;4例为弥漫性起始,致痫区同侧后头部著2例,致痫区同侧颞区著1例,同侧半球著1例。(4)发作症状学:6例患者视觉先兆,1例患者有头部先兆;5例患者有自动症发作,6例患者对侧肢体强直/强直-阵挛,其中4例患者既有自动症发作又有强直发作。结论与头颅MRI相比,间歇期VEEG、发作期VEEG及症状学提供了更多的定侧、定位信息,特别是症状学先兆及体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更大。而头颅MRI在一定程度上可造成误导,往往出现致痫灶同侧颞叶内侧结构的信号异常。

  • 标签: 癫痫 颞后-枕皮层 后头部癫痫 致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