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窦炎的原因及神经内镜下处理窦炎的效果。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例经开颅手术后窦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流脓涕和眼睑上方流脓,发病时间平均3.9年;MRI表现为窦炎;均行神经内镜下额窦造口术。结果患者术后窦炎症状均消失,随访6-1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经开颅手术后出现窦炎可能与手术中窦处理不当有关,特别是骨蜡将窦夯实致窦粘膜分泌物阻塞,引流不畅。神经内镜下处理窦炎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内镜下暴露至窦后清除骨蜡、炎性肉芽组织及扩大额窦口,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神经内镜 额窦炎 开颅手术
  • 简介:广义的颞叶痴呆(FTD)亦被称为颞叶退行性变(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分类,颞叶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的第3种痴呆类型。发病年龄为45—70岁,绝大部分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病程2~20年,平均约8年。1892年,德国医师ArnoldPick最先报告一例颞叶痴呆患者。

  • 标签: 痴呆 额叶 颞叶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治疗不对称性双挫裂伤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2月~2011年11月采用单侧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救治不对称性双挫裂伤38例患者的临床经验。结果25例患者恢复至简单的生活能自理;10例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神志淡漠、定向力障碍等不同程度神经体征;2例患者呈睁眼昏迷状态;1例高龄患者因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而放弃治疗。结论单侧部开颅大脑镰切开救治双额叶挫裂伤具有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加快了手术进程,保留了较多生理解剖结构,同时避免或减少了镰下疝的发生的优点。

  • 标签: 镰下疝 大脑镰切开 脑挫伤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冠切双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双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状切口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额颞叶脑挫裂伤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10例视交叉前置型或突入三脑室前部的颅咽管瘤,采用经终板入路,术中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注意保护下丘脑神经结构和防止穿通动脉的损伤。结果9例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9例正常生活,1例患者术后生活自理。随访14个月至5年未见肿瘤复发,视力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下终板入路显微切除视交叉前置型或突入三脑室前部的颅咽管瘤,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结构和穿支动脉,术后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颅咽管瘤 终板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窦关闭法封闭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中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窦方法。

  • 标签: 开颅手术 额窦 开放 额窦 封闭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底纵裂入路显做外科于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经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顷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垂体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全切除1例。结论经底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重要解刮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牢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 标签: 鞍区肿瘤 额底纵裂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经单侧下入路切除巨大前颅底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报告6例巨大前颅底脑膜瘤,采用经右侧单侧下入路手术,介绍体位、肿瘤显露和处理技巧。结果6例肿瘤均显露良好,SimpsonⅡ级切除,其中4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巨大前颅底脑膜瘤,单侧下入路较为便捷,创伤小,值得作为一种手术方式推荐给有丰富显微外科技术的医师。

  • 标签: 前颅底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额下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颞断颧弓入路在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手术切除中的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采用颞断颧弓入路显微外科方法切除28例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资料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结果全切除27例,1例次全切除,术后短期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肢体轻瘫1例,3个月后均完全恢复,无死亡病例,标本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结论经颞断颧弓入路能够充分暴露中颅底及海绵窦,有助于该部位肿瘤的全切除及神经功能保护。

  • 标签: 海绵窦 神经鞘瘤 额颞断颧弓入路 中颅窝
  • 简介:颞叶退行性变(frontotemporallobedegeneration,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包括3种临床综合征:行为变异颞叶型痴呆(behavioralvariantfrontotemporaldementia,bvFTD)即狭义的颞叶痴呆或颞叶痴呆额叶型、

  • 标签: 额颞叶痴呆 退行性变 诊断标准 临床综合征 人格改变 颞叶型
  • 简介: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定量评价经入路显露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特点。方法根据尸头CT和MRI影像数据,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海绵窦三维解剖模型,分别选择颅盖和颅底标识点连成三角形模拟手术骨窗和海绵窦不同显露术野(三角面A、B、c)。结果不同术野三角形面积比较,B面术野最大(均P=0.000),但是到达术野前的操作空间和经过脑组织的体积A、B、C三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到达海绵窦前所需磨除前床突和显露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体积,分别大于经B面和经A面术野(均P=0.000);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磨除前床突的体积,以及显露脑神经和颈内动脉的体积分别大于经c面和A面术野(均P=0.000);经A面术野与经B面术野进入海绵窦后显露垂体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面术野不显露垂体。结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经显露海绵窦显微手术人路具有快捷、直观、量化、可重复等优势。

  • 标签: 海绵窦 脑肿瘤 计算机 模似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部锥颅斜行置管液化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0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病人的症状术后1~4h均明显改善,术后48h复查CT显示血肿均大部分被清除,留管时间2~4d,术后7~10d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脑组织复位不完全形成硬膜下积液。术后1、3个月复查CT未见复发。结论CT定位下额部锥颅斜行深置单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经额锥颅 斜行单管 冲洗引流术
  • 简介:目的:对经底前纵裂入路视野下的鞍区重要结构及其解剖学参数作客观分析,为其显微手术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9具成人尸头标本为研究对象,模拟经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过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入路条件下鞍区关键解剖结构、显露范围及手术操作范围;并深入解剖,观察重要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鸡冠至前床突、视神经管颅内口、视交叉前缘及垂体柄的距离分别为40.4±3.2、35.6±3.5、39.8±3.6、42.1±3.9mm;眉间至各部分的距离分别为69.9±4.2、63.4±4.3、68.1±4.8、72.6±5.3mm。经底前纵裂入路可良好暴露下嗅三角、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终板面积为(50.9±2.9)mm2,终板到额叶前段距离为(57.6±2.8)mm。结论经底前纵裂入路不仅适用于鞍区局部病变的手术,还可用于其上方、前上方及向三脑室生长的病变,本研究对鞍区重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的客观观察可为临床医生设计手术入路、改进手术操作技巧提供指导。

  • 标签: 鞍区病变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 显微手术 解剖学研究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开展了操作简便的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该技术创伤小,并发病少,但术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感觉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本研究比较分析经部锥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经额部锥孔引流 小骨窗开颅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颅脑创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导致外伤性矢状窦破裂的发生率相应增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救治外伤性矢状窦破裂,选择手术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笔者对近年救治的6例闭合性矢状窦破裂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矢状窦破裂 双侧瞳孔散大 闭合性 患者 救治 去骨瓣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颞部开颅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时整块去除双颞部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减压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治疗后中重度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颞部开颅 去大骨瓣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双冠状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行双冠状骨瓣开颅减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33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6%;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疝1例、颅内感染3例、急性脑膨出2例、脑积水2例、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疝4例、颅内感染4例、急性脑膨出3例、脑积水4例、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49%;P<0.05)。结论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充分减压,疗效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 双额冠状骨瓣 去骨瓣减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