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很多学者从遗传、免疫、生理和解剖、生化及母孕期有害因素和围产期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对其发病机制尚无肯定意见.目前国外对孤独症的研究进展较快,已经从分子水平探讨了孤独症的发病机制,提出了许多假说,以下就从遗传、神经生化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免疫学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学研究、家庭因素、围产期危险因素等几方面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 标签: 孤独症 病因研究 围产期并发症 广泛性发育障碍 免疫学研究 社会心理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病因,提高预防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其中67例患者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本组268例青年脑卒中占我院同期全部住院脑卒中病例的9.92%(268/2701),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268例中有明确病因者200例(74.63%),病因不明者68例(25.37%).在268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129例,占48.13%.其中有明确病因者101例,占77.51%,包括动脉粥样硬化65例,占50.38%;栓塞性脑血管病18例,占13.95%;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10例,占7.75%;凝血机制异常4例,占3.1%;疑似遗传性脑动脉病1例,占1.55%;偏头痛性脑梗死3例,占2.32%;出血性脑卒中139例,占51.86%.其中有明确病因者99例,占71.22%,包括高血压病53例,占38.12%;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脑膜动静脉瘘)37例,占26.62%;其他病因(如颅内肿瘤等)9例,占6.48%,病因不明40例,占28.78%.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栓塞性脑血管病,其他病因如血管炎、烟雾病等较少见.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其次是颅内血管发育异常.

  • 标签: 青年 脑卒中 病因
  • 简介:北曼哈顿研究显示,感染性疾病与卒中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MitchellElkind表示:“慢性感染已被证明与血管病发生如心梗或卒中的风险增加相关。我们进行的大规模研究证明感染性疾病与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 标签: 风险 卒中 常见病因 感染性疾病 哥伦比亚大学 慢性感染
  • 简介:分娩后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抑郁和焦虑是围产期妇女较常见的心理反应,若得不到相应的关注与治疗,可以发生产后抑郁症。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0%~16%,国内报道为15%。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恢复,还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和家庭都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以下是就近几年来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产后 病因 治疗 进展
  • 简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慢性失眠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长期严重失眠会给患者的身体、生活、人际关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慢性失眠通常都是和一些内科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另外一些睡眠疾病同时出现的,会增加物质滥用风险。目前对于慢性失眠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苯二氮艹卓类、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有些难治性患者临床常见合并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治疗,但药物治疗存在不良反应问题,且镇静催眠药会随着使用时间推移产生耐药性,甚至导致药物依赖。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绿色、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

  • 标签: 慢性失眠 病因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
  • 简介:近年来关于青年卒中的报道逐渐增加,青年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青年卒中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而且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青年卒中的病因与老年人相比更加复杂。对于青年卒中,虽然有些病因及危险因素是先天性的,是不可预防和控制的,例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但是多数病因及危险因素还是可预防和控制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病因及危险因素在发病前大多不被人知晓或重视,以至最终造成脑血管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及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年 脑卒中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脑桥梗死的病因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脑桥梗死患者75例,分为基底动脉狭窄组9例和基底动脉无狭窄组66例,其中基底动脉无狭窄组又分为穿支病变组33例和小动脉病变组33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变化。结果在各组的临床特征中,基底动脉狭窄组的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其他颅内血管中重度狭窄、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发生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3比例较其他组增高(P〈0.05)。穿支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收缩压、梗死灶大小、入院NIHSS、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出院mRS评分比例高于小动脉病变组(P〈0.05)。结论脑桥梗死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脑桥旁正中动脉梗死及合并基底动脉狭窄的脑桥梗死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病灶大,症状重,易发生进展,预后不良。

  • 标签: 脑桥梗死 基底动脉 穿支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 简介: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多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性别和家族史,而众多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是防治脑血管病的靶点。传统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心房颤动、肥胖、吸烟和酗酒,新近发现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LeidenV因子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雌激素替代治疗、吸毒、口服避孕药和炎性过程。

  • 标签: 动脉 治疗 病理学 危险因素 病因 内科
  • 简介:目的分析前循环急性多发与单发脑梗死病因差异。方法纳入前循环急性脑梗死129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单发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69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4例,心源性栓塞13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4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5例;60例单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6例,心源性栓塞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3例。多发组与单发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单发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急性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 标签: 前循环 多发脑梗死 单发脑梗死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标准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05例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100例(48.9%)、心源性卒中(CE)17例(8.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38例(18.5%)、其他原因所致卒中(SOE)12例(5.8%)、不明原因卒中(SUE)38例(18.5%)。分析显示,高血压与LAA的发生有关(OR=2.40,P=0.0028);心房颤动对CE发生有显著作用(OR=365.90,P〈0.0001);饮酒与SAO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OR=2.73,P=0.036),而白细胞则在CE患者显著升高(OR=8.00,P=0.0013)。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该结果对临床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有一定提示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卒中亚型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多发与单发脑梗死的病因差异.方法选择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单发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28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9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例,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1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2例;43例单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例,心源性栓塞4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25例,其他原因所致缺血性脑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2例.多发组与单发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单发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急性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 标签: 后循环 多发脑梗死 单发脑梗死 病因
  • 简介:在非高血压性ICH病因中,脑血管结构病变如脑AVMs、海绵状血管瘤、reteMCA等可能通过病变局部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患者ICH风险增加;抗凝药和溶栓药物的应用可能通过改变患者血液凝结状态导致ICH;目前还发现抗抑郁药物等其他药物也有潜在导致患者ICH发生的风险,其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还发现,一些全身性因素如血糖异常、肝功能异常,甚至儿童时期的生长暴露也可能影响患者的ICH风险。

  • 标签: 脑出血 病因学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Stroke&VascularNeurology(SVN)近期发表的文章“PhenotypicASCODcharacterisationsofischaemicstrokeintheyoungatanurbantertiarycarecentre”,由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神经内科AngelaLiu教授执笔,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路易斯卡茨医学院以及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共同完成。

  • 标签: 青年卒中 美国加州大学 表型 病因 ASCO 神经内科
  • 简介:目的:探讨舌咽神经痛的病因.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局麻下乙状窦后进路舌咽神经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结果:30例舌咽神经痛,29例疼痛立即消失,1例无效者于术后1个月行第2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6年,疼痛均未再发作。结论: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主要为血管压迫舌咽神经根,而颈内静脉孔区蛛网膜增厚粘连造成舌咽神经根无法缓冲,受其动脉搏动性的压迫敏感区是病因学基础。认为舌咽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治疗 病因 外科手术
  • 简介:辛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为主要特征,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显著增加卒中病死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伴随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桔抗剂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出现,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系统在抑郁症及PSD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也为抗抑郁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 标签: 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 谷氨酸 抗抑郁药
  • 简介:难治性癫痫亦称为耐药性癫痫,系指使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在有效治疗期间内经过合理用药仍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实践证实为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肿瘤、外伤、血管畸形、脑血管病、各种代谢性疾病、缺氧、发育异常、感染、寄生虫、营养障碍、内分泌紊乱以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癫痫发作.成为耐药性癫痫的病因。其中大脑胶质瘤病和脑表皮样囊肿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两种耐药性癫痫的病因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病因 难治性癫痫 抗癫痫药物 大脑胶质瘤病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脑桥与其他脑干部位的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病因分型;将单纯性脑桥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分型中,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脑桥梗死相关的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因分型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的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和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焦虑”其实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感到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且难以应对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适当的焦虑是有益的。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讲,适度焦虑可以提醒危险,帮助人们做好准备去提前应对。但是,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的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时间过长时则为病理性焦虑,临床上称为“焦虑状态”。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近些年我国焦虑症发病率呈现出愈发年轻化的态势。过分担心、警觉性增高、睡眠障碍等均是焦虑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焦虑症若持续性进展,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由于人们对焦虑症这一疾病并不了解,所以会陷入认知误区,广大医务工作者需加强对焦虑症这一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那么,应当从哪些角度了解焦虑症呢?

  • 标签: 焦虑症;护理;精神障碍
  • 简介: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确,认识也不一致.本文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临床观察、手术所见、病理解剖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成果,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神经压迫学说.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病因 发病机制 中枢病因学说 神经压迫学说 生化免疫学说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成人慢性咳嗽发病的影响及其他病因,为临床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400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询问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性检查,对患者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有3.8%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尚不明确,有96.2%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其中4.0%为合并病因,92.2%为单一病因。在单一病因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比例为3.8%,且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0%和29.5%。结论:睡眠障碍是诱导慢性咳嗽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其病因复杂多变,其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最高,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 临床分析 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