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总结分析6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行血肿钻空引流术后并发以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的方法.方法对69例CSDH术后并发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14例,其中张力性气颅1例;继发颅内血肿4例;血肿复发4例;脑脊液漏2例;血肿腔大量积液2例;癫癎1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属多发病,手术操作不复杂,但并发较多,如能术中术后正确预防处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冲洗引流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脑室一腹腔(ventriculo—peritonel,VP)分流术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积水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VP分流术治疗的71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小儿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常见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起病隐袭,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但随着CT及MRI检查的逐步普及及应用,目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并不困难。CSDH手术方法很多^[1],但Mckissock和Richardson的钻孔引流术^[2]简单有效,创伤小,被认为是CSDH首选的治疗方法。现统计分析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04年1月期间因颅内动脉瘤而住院手术的病例,探讨术后并发对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Logist回归模型对4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病时的神经系统体征及术后并发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手术治疗486枚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患者446例,多发动脉瘤患者19例(40枚动脉瘤)。患者发病时的血糖水平及各种并发与患者预后有关,而年龄、性别、术前Fisher分级、术前GCS、术后是否静脉使用抗痉挛药物、动脉瘤破裂次数、手术时机、以及术中阻断供血动脉时间等因素与预后无关。本组病死率8、11%,预后良好率74.99%。结论通过对血糖水平、术后并发等动脉瘤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可预测动脉瘤患者预后,并有效指导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并发。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2005年9月我科2103例经蝶手术的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并发。结果尿崩症发生率为18.1%,低钠血症3.6%,视力恶化1.7%,垂体功能低下2.0%,中枢神经损伤1.0%,眼肌麻痹1.5%,脑脊液鼻漏2.2%,颈动脉损伤0.8%,鼻衄0.2%,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0.3%,残瘤出血或肿胀0.4%,脑膜炎0A%,病死率0.8%。结论熟悉手术局部解剖,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能、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才能降低手术并发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幕下脑肿瘤术后脑脊液相关并发脑积水、脑脊液漏、假性脑膜膨出以及脑脊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224例幕下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位置、切除程度、术前脑积水程度以及放置脑室外引流与否。结果脑脊液相关并发的发生率与年龄和肿瘤切除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位置、大小及术前脑积水程度和接受脑室外引流与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全面评估,术中尽可能全切肿瘤,可有效防止术后脑脊液相关并发的发生。

  • 标签: 幕下脑肿瘤 脑积水 脑脊液漏 假性脑膜膨出 脑脊液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并探讨其正确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术后出现的并发及其处理方法。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其中尿崩症24例,高钠高氯血22例,低钠血症18例,高热12例,脑室感染3例,癫痫大发作2例。临床痊愈出院16例,好转出院10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术后严密监测血电解质及尿量、甲状腺功能及血清皮质醇;手术前后补充糖皮质激素、术后补充甲状腺素,积极处理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高热、脑室感染等并发,具有与手术本身同样的重要性。

  • 标签: 颅咽管瘤 三脑室 显微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颅咽管瘤患者7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34例。并发大致可分为尿崩症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体温调节异常、癫痫发作、上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及其它,给予对症或再次手术,治愈及好转出院66例,死亡6例。随访1~60月,随访期中死亡4例,长期尿崩3例,需激素替代治疗12例。结论颅咽管瘤切除术是富于挑战性的手术,并发发生率高,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颅咽管瘤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原发的心脏肿瘤相当少见,尸检报道发生率为0.002%~2%,四分之三是良性肿瘤,其中近一半是心脏黏液瘤(Cardiacmyxoma,CM),而约75%的CM发生在左心房,15%~20%在右心房,左心室及右心室更为少见,各占3%~4%。CM的首发症状可以为外周血管的栓塞,且50%-80%发生在脑血管。

  • 标签: 心脏黏液瘤 血管并发症 心脏肿瘤 良性肿瘤 外周血管 首发症状
  • 简介:额叶脑挫伤是常见颅脑损伤类型之一,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容易出现低钠血症、脑中心疝和精神障碍等并发。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98例额叶脑挫伤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额叶脑挫伤 低钠血症 脑中心疝 精神障碍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68例(76.4%),明显缓解7例(7.8%);术后随访1~4年,治愈77例(86.5%),显效5例(5.6%),有效4例(4.5%),无效3例(3.4%)。手术并发术后出现小脑血肿2例,严重脑水肿2例,听力障碍1例,皮下积液3例,头痛头晕4例。结论良好的手术疗效与典型的临床症状,较短的病程,明确的责任血管,单根动脉的压迫以及较轻的神经受压程度密切相关。术中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充分松解粘连,实施有效的减压,严格保护面听神经,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的发生。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并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腹腔源性感染及多发感染并发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4例术后晚期感染者均为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1例患者为多发腹腔内脓肿,1例患者为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均合并颅内感染。经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后期行二次分流手术,疗效满意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4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尤其腹腔源性感染临床相对少见,并常合并颅内感染。其治疗过程复杂,持续引流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腹腔感染 颅内感染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神经介入治疗学是随着近代神经影像学技术以及介入材料工程学的进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由于脑血管病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故神经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目前,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已相继建立了神经介入治疗中心外,其他中、小城市也在纷纷开展神经介入治疗工作.在国内从事神经介入治疗的医师中,多数为神经外科医师,他们具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经验,但神经介入治疗与常规神经外科手术相比又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不仅体现在专业技术操作上,而且还存在许多思维方式的差异.随着神经介入治疗病例数的增加,治疗过程中的并发也逐渐增多.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并发即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神经介入治疗 并发症 医师 常见 神经影像学 展神经
  • 简介:神经介入放射学是以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以及介入材料工程学为基础,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学科。因为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内科以及外科的常见疾病,故会广泛应用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在国内从事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大多数属于神经外科医生,他们自身储备了大量解剖学知识以及手术经验,但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和常规外科手术相比,存在明显不同。这不但是在专业技术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病例数越来越多,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种类较多。如何降低、防治治疗中的并发就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神经介入放射学;并发症;防治
  • 简介: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对宣武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全部颈前路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发发生的危险因素,讨论对并发的处理。结果椎体切除术较单节段颈椎间盘切除术在并发发生上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组较非并发组年龄大。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在危险性分析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方式是术后发生并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与并发发生也有一定相关性。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不是发生术后并发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前路 颈椎 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X-刀治疗颅内疾病的并发。方法:以X-刀治疗颅内疾病158例,随访25.3±9.2个月,根据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检查,以判断是否发生并发,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总有效率为80.42%,共有14例发生并发。其中9例为急性反应,5例为迟发性并发。结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可能产生并发。急性并发主要与病灶部位有关,一旦发生可采取对症处理;而迟发性并发则主要与病灶体积有关,应通过选择适应证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

  • 标签: X-刀 治疗 颅内疾病 并发症
  • 简介:2.5诊断对于颅脑伤后患者出现典型眼部临床表现的患者,诊断较为容易,但对于眼部症状不明显,症状轻且逐渐缓慢发病的患者,就可能延误诊断甚至漏诊。因此,要详细询问病史和颅脑受伤机制,体格检查时要注意眼眶或乳突周围血管杂音的听诊,这种收缩期增强的搏动性杂音在压迫患者病变侧颈动脉后减弱或消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TCCF的金标准,

  • 标签: 延误诊断 颅脑损伤 血管并发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周围血管杂音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并发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69例施行NBCA栓塞治疗的脑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并发的情况以及分析他们的血管构筑学特征.结果469例脑AVM共行1108次栓塞,每例栓塞1~8次,平均2.3次;共发生并发11例(出血性并发4例,缺血性并发7例),其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l例,轻度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7例.结论本组脑AVM行NBCA栓塞治疗有较低的手术相关并发.但对于栓塞高危病人,应采取特殊的栓塞策略.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NBCA 并发症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 脑AVM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并发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54例.术后12h亚低温治疗前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检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7d判定患者脑膨出情况并再次检测ICP及CPP.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在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布、亚低温治疗前GCS评分、ICP、CPP及SaO2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膨出发生率、脑膨出程度及IC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PP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提高CPP、降低ICP,并且减少脑膨出的发生率和脑膨出程度,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局部亚低温 脑膨出
  • 简介:目的报告顽固性颞叶癫痫行前颞叶切除的并发,探讨术后并发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伴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轻偏瘫等情况,采取抗炎、抗脑水肿、抗凝治疗及清除血肿等治疗。结果首例病人卡马西平治疗随访1年,癫痫发作消失;第2例随访7年,癫痫发作消失;第3例癫痫消失,但残留轻偏瘫,后渐恢复,遗留左手指屈伸力差。结论血肿和感染是术后最频发的并发,偏瘫(操作性偏瘫)是最严重的神经并发,手术时损伤脉络膜前动脉是最可能导致偏瘫的原因。

  • 标签: 癫痫 颞叶 手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