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罗西汀与氯米明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方法本组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一组服用罗西汀,一组服用氯米明。结果两组治疗强迫症均有较好疗效,氯米明比罗西汀起效快,罗西汀副反应比氯米明小。结论罗西汀对强迫症有良好疗效,虽然起效时间稍迟于氯米明,但因其副反应小、依从性好、服药方便,可作为强迫症首选用药而推广使用。

  • 标签: 氯米帕明 治疗 帕罗西汀 副反应 强迫症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罗西汀40mg(研究组)和20mg(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每2周评定1次。结果两组间显效率、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但HAMD减分率在治疗第2、4周末差异有显著性。加量组8例,14周末HAMD平分和减分率与8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4例显著。结论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不同剂量对部分患者更适宜。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罗西汀治疗前后P300的研究,探讨PS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第2版的46例PSD患者,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7例.治疗前后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及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t-test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均数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后PSD患者P3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且波幅显著增高(P<0.05);治疗前后PSD患者MMSE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D患者的认知损害可能与5-HT的异常有关.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抑郁症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联合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盐酸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7项版(HAMA-1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并收集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CL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10,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60,F=58.27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罗西汀对PTSD患者的核心症状、抑郁、焦虑状态以及睡眠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 标签: 恐伤肾 金匮肾气丸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温胆汤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患者以温胆汤联合罗西丁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予罗西丁联合劳拉西泮治疗,2组均21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Hanmilton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A、SAS、PSQI改善明显(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初期有效。

  • 标签: 焦虑障碍 温胆汤 中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曲唑酮与罗西汀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接受曲唑酮联合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6周后,PSQI量表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接受曲唑酮联合罗西汀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曲唑酮 帕罗西汀 焦虑症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FAS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抗抑郁剂(罗西汀)的拮抗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治疗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运用OPEN-FILED(旷野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的变化,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海马各区的细胞凋亡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旷野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有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有增加。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内的细胞凋亡数及FA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细胞内PKA和P-CREB胞凋亡数及FA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促进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细胞凋亡和F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氟西汀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 标签: 慢性应激 海马 细胞凋亡 FAS蛋白 帕罗西汀
  • 简介:目的探讨氟西汀和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氟西汀和罗西汀对患者进行治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患者的抑郁症状,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患者的副反应严重程度,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一74)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个月末时,罗西汀与氟西汀在改善抑郁情绪方面两者相当,罗西汀副反应少于氟西汀。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末相比,罗西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除物质生活维度外,均非常明显改善(P〈0.01)。而氟西汀除对心理功能有部分提高外,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罗西汀组与氟西汀组相比,罗西汀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氟西汀 帕罗西汀 生活质量
  • 简介:利哌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为苯并异嗯唑的衍生物,主要通过阻断5-羟色胺2A(5-HT2A)受体和多巴胺D2(DA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笔者对利哌酮缓释片的疗效、安全性及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疗效 社会功能 帕利哌酮缓释片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罗西汀联合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的81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罗西汀治疗、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78%,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5.85%,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与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相关(额叶P<0.05、左侧大脑半球P<0.0001、基底节P<0.0001);治疗组I和治疗组II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II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I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罗西汀或给予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焦虑 帕罗西汀 帕罗西汀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度洛西汀、米氮平、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一10)诊断标准的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米氮平、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药物均能迅速起效,第2周末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4组闯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治疗组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四药总体疗效相似,均起效较快,度洛西汀、米氮平和罗西汀不良反应相对少,依从性好。提示四种药物均为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一线药物,度洛西汀、米氮平和罗西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度洛西汀 米氮平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躯体症状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