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甘露一直作为治疗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常规药物,但目前临床疗效争议较大,而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文章就甘露的药理学作用、脱水降颅压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做了综述。

  • 标签: 甘露醇 脑血管病 患者 临床应用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胶质瘤U87细胞经不同浓度白藜芦作用24h、48h、72h后生存率的变化;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白藜芦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法分析白藜芦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改变。结果MTT法显示一定浓度的白藜芦可抑制U87细胞生长,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白藜芦作用后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MMP-2分泌减少。结论白藜芦可有效抑制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降低细胞MMP-2活性相关。

  • 标签: 白藜芦醇 胶质瘤 迁移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造口手术的早期,外科医生多着重手术技术的改进,很少关注造口的长期管理;而当时护士又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所以现代造口手术早期,虽然医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但是由于造口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常使患者又陷入痛苦之中。

  • 标签: 造口 管理 手术技术 外科医生 护理知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氯哌啶肌肉注射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兴奋躁动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根据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项目中P4(兴奋)、P7(敌对性)、G6(抑郁)、S1(愤怒)、S2(延迟满足困难)和S3(情感不稳)的因子分,将兴奋性精神分裂症123例,分成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氟哌啶肌肉注射、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治疗,采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氟哌啶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85%,显效率73%,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5%,均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仅表现为头昏、头痛等副反应。结论:氯哌啶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均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并少有副反应。

  • 标签: 利培酮 氟哌啶醇 针剂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检测白藜芦治疗后脑创伤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浓度变化,探讨白藜芦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分伤后3h、12h、24h、48h、72h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动物5只。Feeney法自由落体致伤动物。治疗组给予白藜芦(50mg/kg体重)腹腔注射治疗,伤前1d治疗一次,伤后每天治疗一次;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股静脉取血,静置分层后离心,取血清低温保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结果伤后治疗组TNF-α和IL-1β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可以降低伤后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对脑创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脑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Res)抑制体外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激活caspase-3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绘制不同浓度Res作用6h、24h、48h后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和PI双染检测凋亡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增殖改变;Western-blot分析caspase-3酶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aspase-3mRNA水平的改变,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Res明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P〈0.01),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反应;Res可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用不同浓度Res处理U87细胞24h,随药物浓度增加,caspase-3酶原的蛋白水平减少,caspase-3mRNA水平增加(P〈0.01)。用200μmol/LRes分别处理细胞0.5、2、6、12、24h,caspase-3活性于2h开始升高.12h达高峰(P〈0.01);用不同浓度的Res处理细胞12h,caspase-3活性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P〈0.01)。结论Res明显抑制U87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的激活。

  • 标签: 白藜芦醇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 CASPASE-3
  • 简介: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3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交替采用160ml3%高渗盐水与150ml20%甘露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连续监测用药前、用药后30min及1、2、3、4h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用药前及用药后1、3h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压(P<0.01),两者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脑灌注压均明显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20%甘露治疗后血钠明显下降(P<0.05),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钠明显上升(P<0.05)。20%甘露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P<0.01)。结论3%高渗盐水与20%甘露交替使用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增高 甘露醇 高渗盐水
  • 简介:目的探索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奇数入实验组,偶数入对照组并随访半年,使用利培酮与氟哌啶进行对照研究;采用BPRS、SANS和TESS及临床疗效总评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的疗效优于氟哌啶,而且副反应也低。结论利培酮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较理想的药物。

  • 标签: 利培酮 氟哌啶醇 治疗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白藜芦不但具有直接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ABCG2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BCRP/ABCG2,影响原卟啉Ⅸ(PpⅨ)排出细胞。探讨白藜芦增强对于经5-氨基酮戊酸(5-ALA)处理过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光治疗(PDT)效果。方法4种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U87MG,U251,A172和T98G)在和不同浓度(0.01~1.0μmol/L)的白藜芦作用之前,与5-ALA(1mmol/L)相互作用。测定白藜芦对细胞内外的PpⅨ水平,BCRP/ABCG2mRNA和ABCG2蛋白的表达,以及体外PDT的效果。结果0.1μmol/L或更高浓度的白藜芦,可以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内的PpⅨ水平,在所有4种细胞系均呈药物剂量依赖性。白藜芦不但可以降低BCRP/ABCG2mRNA的表达水平,而且可以减少细胞膜上BCRP/ABCG2蛋白的表达;并且有效地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细胞PDT的效果。结论白藜芦不但可以抑制BCRP/ABCG2介导的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内PpⅨ的外流,并且可以增加细胞内的PpⅨ的含量,从而达到提高PDT的效果。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白藜芦醇 原卟啉Ⅸ 光动力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认知特征、血浆皮质水平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89例老年2型DM患者及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40例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水平。结果(1)2型DM组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连线测试B(TMTB)、听觉词语记忆测试的延迟回忆项(AVLT—DR)、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DMT),词语流畅性测试(VFT)及画钟测试(CDT)的成绩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均P〈0.01);(2)2型DM组血浆皮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总人群组中血浆皮质浓度与CDT成绩均成负相关(分别为R=-0.356,P=0.024;R=-0.219,P=0.012),但2型DM组血浆皮质浓度与各项认知成绩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DM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多项认知功能损伤,并伴有血浆皮质水平升高,但2型DM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其血浆皮质水平无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认知功能 皮质醇
  • 简介: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综合病征,其疼痛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每10万人中就有100~200例叉神经痛患者,年发病率约为5/10万,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儿童少见,女性的患病率约高于男性两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 伽马射线 射频热凝 副反应
  • 简介:例1:女,47岁。因“突发意识丧失8h”人院。患者于8h前在玩耍时突然感觉乏力,站立不稳。随即卧床休息,继之出现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就诊,行颅脑CT未见异常。给予“丹红、奥扎格雷钠及桂利嗪”等治疗,于8h后苏醒。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 标签: 双侧丘脑梗塞 大小便失禁 奥扎格雷钠 意识丧失 卧床休息 四肢抽搐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三皂苷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VO)、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三七三皂苷治疗组(2-VOtreat),6周后用Y型迷宫测试认知功能,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发测定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实时荧光PCR检测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和r-氨基丁酸A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SH组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电击次数为(68.3±3.46)次,2-VO组和2-VOtreat组分别为(90.2±5.37)和(80.7±2.35)次。SH组MDA含量和SOD活性分别为(3.82±0.47)nmol/mg.prol和(98.73±5.49)U/mg.prol,2-VO组和2-VOtreat组分别为(8.79±0.51)nmol/mg.prol、(67.68±4.93)U/mg.prol和(6.71±0.24)nmol/mg.prol和(81.09±6.75)U/mg.prol。2-VO组和2-VOtreat组与SH组相比,NMDAR和r-氨基丁酸A受体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2-VO组与2-VOtreat组相比NMDAR和r-氨基丁酸A受体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导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三七三皂治疗可以改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认知相关基因NMDAR和r-氨基丁酸A受体的mRNA表达。

  • 标签: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 氧化应激 MDA、SOD NMDAR r-氨基丁酸A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叉神经痛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的疗效.方法V1痛者穿刺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射频控温热凝眶上神经或渭车上神经;V2支穿刺圆孔或眶下孔,也可圆孔加眶下孔,射频控温热凝上颌神经或眶下神经;V3支穿刺卵圆孔或颏孔,也可卵圆孔加颏孔,射频控温热凝下颌神经或颏神经.结果经1~4次射频治疗,本组74例均完全止痛.结论该治疗操作简便、安全,适应证极广,止痛效果确切,可重复多次施术.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控温热凝法 作用机制 无菌性炎症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康复如识知晓和接受康复治疗状况,为制订适宜的康复知识教育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和成都5个城市社区,以问卷调查形式对964例卒中患者康复知识知晓、接受康复治疗情况以及康复需求的现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964例卒中患者中,325例(35.7%)社区卒中患者表示接受过康复知识教育,仅有100例(10.4%)表示对康复治疗比较了解和很了解。714例(74.1%)患病后进行了住院治疗,294例(30.4%)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其中198例(20.5%)只接受过针灸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178例(18.5%)接受过运动疗法治疗。出院后,仅有250例患者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不接受康复治疗的原因中,“从来就不知道康复治疗”是最主要的原因,占65.2%。74.j%的患者表示如果社区医院能够提供康复治疗服务,愿意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现实中却只有8,3%的患者出院后在社区接受继续康复治疗。结论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的状况总体较差。在社区人群中建立康复宣传措施以及康复治疗计划非常必要。

  • 标签: 卒中 康复 社区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