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6岁。主诉抽搐、意识障碍2d,于2008年4月29日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2d前在田间喷洒除草剂“百草枯”后20min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双眼发直,呼之不应,伴小便失禁,持续约10min,清醒后烦躁、间断喊叫,不识家人,问话不答。

  • 标签: 黑变病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系统 病例报告
  • 简介:2010年1月底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加强临床护理,改革护理管理。我院成为了全国首批72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中的一员,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改革护理管理模式,落实护士职责,

  • 标签: 护理管理模式 护士职责 改革 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 临床护理
  • 简介:1目前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差别1.1从患者的角度首先,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维护个人权益的观念越来越强.根据和,公民在患病时应该享有知情权和隐私权[1].知情权是指公民应该享有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情况的权利.在求医过程中,患者十分重视这一权益.他们对自己的病情、检查、用药、治疗等情况都十分重视,希望了解得一清二楚.一旦发现有未经同意措施时,就会投诉而引发纠纷.其二,由于社会上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的普遍开展,使患者利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们把自己看成是医疗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消费者.例如,有的病人在住院过程中,不仅要每日清单,而且出院后还要求复印医嘱,以便一一与清单核对.若有疑问询问护士,而护士不能明确答对时,纠纷也会随之而产生.

  • 标签: 护士 自律行为 护理纠纷 法律观念 法制教育 护理技能
  • 简介:从医院管理年暴露出各医院在临床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各医院护士人力配置、专业能力现状,深刻分析和反思影响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的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我们认识到: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是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规划”任务中,我们从政策层面明确要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推进“三项工程”,

  • 标签: 专科护理 人才发展 工程 护理队伍建设 医院管理年 培养
  • 简介:FredPlum(1924-2010,图1)是美国神经内科医师,以研究意识障碍和昏迷而闻名天下,他的研究使意识障碍成为神经内科的范畴。Plum对意识障碍的研究有三大贡献:一是发现和命名了“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二是与苏格兰的神经外科医生BryanJennett(1926-2008)一起发现和命名了“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三是挑战了医学伦理学,反对维持无自主意识的生命,支持“生前预嘱(livingwill)”和“死亡权(righttodie)”,影响了全世界的行医准则。

  • 标签: 卒中 闭锁综合征 持续植物状态
  • 简介:目的意识障碍(30分钟以上)是诊断脑挫裂伤的主要依据之一.许多经CT扫描证实了的脑挫裂伤病人,并无明显意识障碍史,故应在临床工作中引起注意.方法我们自2000年7月~2002年8月共收治脑挫裂伤脑筋150例,均经临床症状,体征,腰椎穿刺及头颅CT检查,按全国脑外伤会议的诊断标准以有否意识障碍将其分成意识障碍和非意识障碍两组.结果在职150例中意识障碍组89例,占593%;无意识障碍组61例,占40.7%.意识障碍组有以下特点(1)、多发挫裂伤(包括脑干损伤);(2)广泛性皮层损伤;(3)对冲性脑挫裂伤;(4)挫裂伤并发颅内血肿和骨折.无意识障碍组特点(1)损伤多为局灶性;(2)损伤单发;(3)损伤在"哑区";(4)损伤并发的颅骨骨折多为线状.结论过去临床诊断脑挫裂伤的依据是意识障碍必须在30分钟以上,而无意识障碍的脑挫裂伤被忽观往往误诊为脑震荡.自CT扫描应用于临床后,将脑挫裂伤的诊断向前推进一步,为无意识障碍的脑挫裂伤提供了诊断依据,故在临床上对怀疑脑挫裂伤的病人,有条件的应及早做颅脑CT检查.

  • 标签: 意识障碍 脑挫裂伤 临床评价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45起使用微机处理医嘱差错的发生原因,以降低使用微机处理医嘱差错发生率。方法:分析2007年1~6月45起使用微机处理医嘱差错情况,针对差错发生原因、类型及操作人员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微机处理医嘱差错发生的原因与有章不循、工作能力差、贵任心不强等有关。结论:通过加强护士医嘱处理能力培训、护士长做好医嘱处理的组织管理工作、整章建制、加强责任心、全过程严格查对、心态调整和相关部门沟通等对策,有效地防范了使用微机处理医嘱差错的发生。

  • 标签: 微机处理医嘱 差错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美国等国家的实践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心。根据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我院自2007年初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报告制度,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不良事件 报告制度 护理 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管理年活动 病人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头部MRI资料,统计MRI横断位扫描T2WI像中脑干、丘脑、基底前脑、胼胝体、大脑皮层下及大脑皮层等区域的异常信号表现,以颅脑损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与非清醒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头部MRJ中的损伤灶位置与清醒与否的OR值,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头颅MRI中脑干腹侧及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双侧大脑额叶区域损伤和未损伤患者在清醒组与非清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背侧损伤、丘脑右侧损伤、胼胝体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I表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脑干中上段背侧、胼胝体、丘脑有损伤灶的患者预示着难以清醒。

  • 标签: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病例患者,女性,43岁,因“被发现神志不清1h”于2013年6月22日就诊,当时查体:收缩压60mmHg,舒张压测不清。神志不清,周身湿冷,双眼紧闭,舌咬伤,四肢可见自主活动,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部无抵抗感,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意识丧失 首诊 休克 神志不清 自主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形状将其分为规则组77例,不规则组25例,比较两组病人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差异。结果本组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3.81%),其中动脉瘤形状规则组发生1例,不规则组发生4例,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存在一定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而动脉瘤的形状与术中动脉瘤破裂事件密切相关,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更易发生术中破裂。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8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防范对策。方法:对新疆某肿瘤医院护理部2014年度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率最高(58.4%),初级职称护士更易发生不良事件(93.3%)。结论: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可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尤其是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保障病人安全,避免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病人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l)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脑十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与预后清醒的关系。方法分析63例重型TBI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患者的BAEP表现,主要为BAEP中Ⅰ、Ⅲ、Ⅴ波各波峰潜伏期(PL),Ⅰ~Ⅲ、Ⅲ~Ⅴ波峰间潜伏期(LPL)及Ⅰ波与Ⅴ波波幅比。预后以TBI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分为清醒组与未清醇组,组间运用两独市样本t检验以筛选出有意义的指标。结果本组患者清醒率为34.9%(22/63),BAEP指标异常焉夏为66.7%(42/63)。双侧Ⅰ、Ⅲ、Ⅴ波PL,Ⅰ~Ⅲ波、Ⅲ~Ⅴ波IPL及Ⅰ/Ⅴ波幅比均正常的21例中有16例清醒(清醒率为76.2%),双侧Ⅴ波PL异常的8例及双侧Ⅲ~Ⅴ波IPL异常的7例均未清醒.单侧Ⅴ波消失的2例未清醒。清醒组与未清醒组间比较发现双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Ⅴ波PL及Ⅲ~Ⅴ波IPL。结论BAEP的Ⅴ波PL及Ⅲ~Ⅴ波IPL变化可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的程度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 简介:2005年卫生部下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之后,各省相继制订了实施细则,本刊在2006年第9期上刊出了《安徽省护理事业发展5年规划(2006-2010年)》。现((纲要》颁布执行已近中期,贯彻落实情况如何?安徽省率先对本省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价,在肯定成绩,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将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护理事业发展5年规划》(2006-201O年)阶段性检查、调研的结果全文刊出,供各地参考。

  • 标签: 安徽省卫生厅 护理事业 检查 调研 中期评价 卫生部
  • 简介:目的:调查半开放式和封闭式探视模式对酒精戒断综合征(AWS)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AWS患者随机分为半开放式组(n=28)和封闭式组(n=17)。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结果:半开放式组3d的谵妄CAM-ICU评分低于封闭式组(P〈0.05),7d的AWS评定量表评分、谵妄CAM-ICU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封闭式组(P〈0.05)。半开放式组住ICU时间、AWS持续时间、镇静药用量和伤人及自残倾向发生率低于封闭式组(P〈0.05)。两组的医院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半开放式探视有利于缓解AWS病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不增加医院感染率,可为探索未来ICU探视制度提供借鉴。

  • 标签: 探视制度 酒精戒断综合征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s,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对脑血管病医师的继续教育作用及其成效分析。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2013年7月开始对脑血管病医师进行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治疗效率持续改进模式教育,评价2013年1月-6月与2017年7月-12月两个时间段脑血管病医师对aSAH患者发病72h内介入栓塞或外科夹闭术治疗率变化及患者到院距接受治疗平均时间的差异。结果通过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的继续教育制度,脑血管病医师对aSAH患者的治疗效率有显著改善[患者发病72h治疗率:83.6%vs55.3%,P〈0.001;患者到院距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45.0±31.3)hvs(78.6±51.8)h,P〈0.001]。结论基于病历会商制度的aSAH医疗服务效率改进模式是一种持续高效的脑血管病医师继续教育方式。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历会商 医疗质量 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