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低温(肛温32~35℃)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8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其中40例采用低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并发症 治疗方法
  • 简介:低温治疗可以控制急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压、改善其预后。但传统的体外诱导和维持低温技术仍有较多缺点。通过血管内技术诱导和维持低温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逐渐开展。本文主要就低温技术要点、疗效及优缺点作文献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亚低温
  • 简介:目的进一步分析体外血浆脂蛋白过滤器(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基础治疗平行对照试验设计。90例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DELP治疗组(55例)、对照组(35例)。评估DELP治疗后第4、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90d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层分析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T)、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等对DELP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开始治疗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4天DELP治疗组NIHSS降低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但Barthel指数(BI)变化无显著差异;DELP治疗组第90天改良Rankin评分(mRS)良好预后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第4天各项指标间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治疗第14天则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6h、收缩压≥140innqHg、舒张压〈90mnlHg(11TlnlHg=0.133kpa)、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血糖〈7.0mmol/L的患者第14天NIHSS降低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病一治疗时间间隔6h〈T≤24h、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血糖〈7.0mmol/L的患者DELP治疗后第90天mRS良好预后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DELP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少了严重残疾的发生。尤其能促进收缩压≥140mmHg、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或血糖〈7.0mmol/L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明显改善患者良好预后的比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体外血浆脂蛋白过滤器 分层分析 血液滤过
  • 简介:随着神经外科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各个专业的出现成为必然,除传统的肿瘤外科、创伤外科和血管外科外,一些新的专业不断发展壮大,例如血管内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等。此外,随着我国神经外科与国际神经外科学术交流的增加,神经外科开展脊柱外科手术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与重视。在欧美等国家一些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疗中心,脊柱外科手术〉手术总量的50%,约1/3神经外科医师主要从事脊柱专业。我国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正在逐渐完善和规范化,

  • 标签: 血管内神经外科 脊柱外科手术 外科住院医师 专业培训 功能神经外科 国际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观察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分别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培酮、氯氮平与氯丙嗪药物后第1、2、4、8周,分别作心电图检查。结果: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对心电图改变分别为13.71%、51.56%和19.27%,经卡方检验,培酮分别与氯氮平和氯丙嗪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培酮对心电图的影响显著低于氯氮平和氯丙嗪。

  • 标签: 利培酮 氯氮平 氯丙嗪 心电图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汉族、小学文化、农民。因疑人下毒,疑人迫害,凭空闻人语复发一周,于2005年1月第二次入院。患者于2004年5月不明原因出现无故担心。紧张害怕,烦躁不安,眠差。继尔出现疑人迫害,疑人议论,生活失理。于2001年10月第一次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用培酮1mgBid治疗住院29天,获近愈出院,治疗期间无溢乳副反应。

  • 标签: 女患者 利培酮 泌乳 绝经 治疗期间 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分为观察组(44例,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和对照组(36例,采用穿刺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温治疗之后,观察组GOS评分和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7d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穿刺碎吸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微创穿刺碎吸术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患者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低温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低温治疗,保持肛温在32~34℃,持续24h~5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结果低温组治疗后,ICP明显下降,PbtO2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提高PbtO2;伤后24h内持续PbtO2〈5mmHg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 简介:目的观察低温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海马CA3区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温脑保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单纯脑损伤和脑损伤后低温治疗3组,应用改良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TBI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动物脑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和Bcl-2、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TBI后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增高(P<0.05),Bcl-2/Bax表达比下降(P<0.05).低温治疗后,大鼠脑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较单纯脑损伤组降低(P<0.05),而Bcl-2/Bax表达比升高(P<0.05).结论低温对TBI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伤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亚低温 创伤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Bcl-2 CASPASE-3
  • 简介:目的探讨用奥氮平替换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催乳素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变化。方法对52例服用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为奥氮平治疗8周。于基线及换药后第8周测空腹催乳素、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及体重。结果换用奥氮平8周后,催乳素水平显著下降,胰岛素、甘油三酯、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升高,体重显著增加(均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升高,空腹血糖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氮平替换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但也可能会引起脂代谢异常。

  • 标签: 催乳素 血糖 血脂 奥氮平 利培酮
  • 简介: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培酮治疗分裂症的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把60例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0例,用奎硫平200~700mg/d;培酮组30例,用培酮2~6mg/d,观察8周,疗效评定用PANSS量表,不良反应评价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结果经8周治疗,奎硫平组治愈率为73.33%(22/30),培酮组治愈率为76.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奎硫平以头晕、嗜睡为主,培酮以失眠、锥外反应为主.结论奎硫平与培酮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 标签: 奎硫平 利培酮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单用培酮治疗8周.入组前及治疗后2、4、6、8周经PANSS量表评定.结果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为94%,显效率为66%,治疗中副反应轻微.结论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都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 标签: 利培酮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验证硫酸镁与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时间5~7d。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剂、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常规综合治疗,呼吸不畅者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给予20%硫酸镁15m1+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共7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0例,昏迷时间平均(18.31±9.18)d;恢复良好23例(38.3%),中残8例(13.3%),重残4例(6.67%),植物生存1例(1.6%),死亡24例(40.0%)。对照组56例,昏迷时间平均(25.46+11.13)d;恢复良好11例(19.6%),中残7例(12.5%),重残2例(3.6%),植物生存4例(7.1%),死亡32例(57.1%):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与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 标签: 硫酸镁 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除头痛外,无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当地医院MRI检查示左侧大脑镰旁中1/3脑膜瘤。以顶部过中线切口行开颅脑膜瘤切除术,术后四肢感觉、运动无明显异常。术后13d突发四肢乏力,四肢肌力约Ⅱ级,双侧肌力对称,腱反射明显减弱,无明显感觉障碍。

  • 标签: 脑膜瘤 格林巴利综合征 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眠方治疗艾司唑仑依赖性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和国医馆的艾司唑仑依赖性心肝血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递减治疗,每周减少药量25%,最终彻底停药。观察组予眠方干预治疗。2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每周均由固定医师随访1次),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干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艾司唑仑服药量、减药率情况,对改良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问卷(BenzodiazepineWithdrawalSymptomQuestionnaire,BWSQ)进行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和随访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83.3%和73.3%,对照组分别为46.7%和3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和随访1个月艾司唑仑服药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4周和随访1个月的服药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艾司唑仑减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和随访1个月的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BWSQ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3、4周和随访1个月BWS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均为戒断反应相关症状,其中主要表现为虚弱,对照组24例(80.0%),观察组15例(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眠方治疗艾司唑仑依赖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艾司唑仑服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患者改善睡眠、戒断症状等情况。

  • 标签: 失眠 利眠方 药物依赖性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后不同时间点行低温治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伤后有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低温辅助治疗分为低温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5),前者按治疗时间又分为伤后8h内低温治疗组(n=9)和伤后8h后低温治疗组(n=14),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行GOS评定,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治疗前颅内压、GC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接受不同治疗后3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36),由平均秩次判断,预后最好的为伤后8h内低温治疗组,其次为伤后8h后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早期(8h内)进行局部低温辅助治疗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亚低温 预后
  • 简介: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我在心里举起爱之灯,它的光明落在你的身上,我却被抛闪在阴影背后。——这就是“爱心定律”。第40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丽就是这样一位忠诚践行“爱心定律”的白衣天使,荣誉的桂冠铸就了令人仰止的精神丰碑,也镌刻着王丽28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足迹,更记录着王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 标签: 南丁格尔奖 生命 护理部主任 市人民医院 白衣天使 大诗人
  • 简介:目的比较盐酸氟桂嗪联合针刺与常规盐酸氟桂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insuf-ifciency,VBI)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VBI患者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38例)、观察组(37例),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针刺治疗,选取双侧风池、'供血'穴、中渚及合谷、太冲,每日针刺1次,9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两组均治疗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优于对照组81.1%(P<0.05).结论盐酸氟桂嗪联合针刺治疗VBI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嗪治疗.

  • 标签: 盐酸氟桂利嗪:针刺疗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