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KP3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表达以及MKP3高表达对GB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GBM中MKP3表达及不同MKP3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选取GBM细胞U-87MG分别转染si-MKP3和si-NC,利用MTT实验和EdU法流式细胞术检测U-87MG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p-AKT、AKT、MKP3及GAPDH的蛋白表达;1μmol/LPI3K特异性抑制剂以及pCDH-MKP3过表达质粒验证PI3K/AKT-MKP3轴在U87MG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GBM组织中的MKP3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P3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MKP3低表达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结果显示,si-MKP3组细胞增殖活力为0.431±0.116,显著低于Si-NC组的0.986±0.056(P<0.05)。EdU法结果显示,沉默MKP3表达可显著抑制U-87MG细胞的增殖。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能够明显阻滞U-87MG细胞的增殖,过表达MKP3后可使U-87MG细胞增殖能力基本恢复。过表达MKP3并不会引起AKT的磷酸化增加。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上调MKP3表达可以诱导U87MG细胞增殖,促进GBM发生发展。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MKP3 PI3K/AKT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Notch/Dll4通路中Notch1a和Dll4分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qRT-PCR技术检测39例卵巢癌(观察组)及28例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中Notch1a和Dll4中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Notch1a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mRNA表达差异倍数为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l4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mRNA表达差异倍数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a和Dll4可作为卵巢癌诊断的参考指标,亦可将Notch/Dll4通路作为针对卵巢癌治疗的靶标。

  • 标签: 卵巢癌 QRT-PCR Notch/Dll4通路 肿瘤标志物 诊断 靶标
  • 简介: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炎性肠病(IBD)患者的相关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均被异常激活,且患者的肿瘤大小、转移情况、预后及生存率均与IL-6水平有关,IBD及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IL-6/STAT3通路具有密切的关系。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IL-6受体能够促进肿瘤转移灶的形成,其机制是调节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因此认为,在IBD的发生发展中,IL-6/STAT3信号通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预示其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疾病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阐述了IL-6/STAT3通路在炎症相关结肠癌中的作用及其在靶向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标签: IL-6/STAT3通路 炎性肠病 结肠癌
  • 简介:目的分析接受颈椎减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早期脊髓MRIT2加权像高信号改善情况与术后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颈椎减压术后1年T2加权像高信号改善情况分为恢复组与未恢复组。收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入路、减压节段、C2~7前凸角、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mJOA)评分、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mJOA改善率、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T2加权像高信号恢复组纳入50例,未恢复组纳入92例。恢复组mJOA术后1年(14.6±1.2)分,术后2年(14.6±1.2)分,术后3年(14.4±1.2)分,术后4年(14.5±1.2)分,未恢复组mJOA术后1年(11.5±2.6)分,术后2年(11.5±2.5)分,术后3年(11.5±2.6)分,术后4年(11.4±2.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mJO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mJOA改善率术后1年(52.5±21.9)分,术后2年(51.9±21.8)分,术后3年(48.1±22.2)分,术后4年(49.8±22.4)分,未恢复组mJOA改善率术后1年(33.8±17.4)分,术后2年(33.7±17.8)分,术后3年(33.7±17.8)分,术后4年(32.5±17.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mJOA改善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上肢VAS评分术后1年(24.8±11.1)分,术后2年(24.7±8.1)分,术后3年(24.8±8.1)分,术后4年(24.6±10.5)分,未恢复组VAS评分术后1年(42.6±14.9)分,术后2年(42.9±13.9)分,术后3年(41.8±13.1)分,术后4年(41.6±12.6)分,各随访时间两组术后上肢VAS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减压术治疗后1年,脊髓T2HSC改善情况可能在预测患者术后4年的临床疗效中有重要作用。术后1年脊髓T2HSC明显恢复的患者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未恢�

  • 标签: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减压术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