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S100A8、S100A9在子宫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的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32例子宫颈鳞癌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100A8、S100A9的表达,及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子宫颈鳞癌组织中,S100A8、S100A9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均低表达(P<0.05),其中,低分化肿瘤的表达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肿瘤(P<0.05)。结论:S100A8、S100A9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可能与鳞状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提示S100A8、S100A9低表达可能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系。

  • 标签: 宫颈肿瘤 鳞癌 S100A8 S100A9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Psoriasin(S100A7)是一种分子量为22.9kD的同源二聚体蛋白,属于S100蛋白家族成员。通过与钙离子结合,参与细胞内外重要的生命活动。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21.2-q22。Psoriasin(S100A7)蛋白最初是从银屑病异常增生的角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故称为Psoriasin,即银屑素。Psoriasin在异常增生的角化细胞、膀胱鳞状细胞癌和原位及浸润乳腺癌中表达上调。Psoriasin这种分泌和表达特征有可能作为膀胱鳞状细胞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候选标志物。

  • 标签: Psoriasin(S100A7) S100蛋白家族 钙结合蛋白 EF-手相
  • 简介:miR-100既可表现出致癌基因的作用,又可表现出抑癌基因的作用,其不仅在多种肿瘤(宫颈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肺癌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miR-100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及预测预后的新分子标记。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miR-100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miR-100 肿瘤 致癌基因 抑癌基因 靶基因
  • 简介:目的将在对待matrine的K562房间上调查CGI-100-击倒的K562房间的特征和CGI-100RNA干扰(RNAi)的效果。指向CGI-100基因和与一个不同序列包含一样的核苷酸作文的一双否定控制的三oligonucleotides被设计并且化学上综合了的方法。由在K562房间的shRNA-CGI-100的CGI-100表示的抑制效率用semiquantitativeRT-PCR和点污点杂交被决定。K562房间的生长上的CGI-100RNAi的效果用MTT试金被检验,房间区别被不同途径包括流动cytometry,benzidin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测量。在CGI-100-konckdownK562细胞为48h与matrine的0.2mg/ml或hemin的30mol/L被孵化以后,GlycophorinA(GPA)(CD235a)和生长因素independence-1BmRNA(Gfi-1BmRNA)的表示层次被RT-PCR和GPA的蛋白质层次测量,CD14和CD15被流动cytometry检测。结果CGI-100RNAi的真核细胞的表示向量成功地被构造。K562/shRNA-CGI-100房间线在由shRNA-CGI-100的CGI-100基因表示的抑制效率在哪个是54%被建立。CGI-100-knockdown禁止了增长并且在K562房间导致了erythroid区别。与控制K562房间相比,K562/shRNA-CGI-100房间证明减少的吸收度价值由MTT试金,减少的enchromation,增加的heterochromation,G0/G1阶段房间的增加的百分比,S阶段房间的减少的人口,减少的PI(房间的增长索引),和benzidine积极的房间的提高的百分比检测了。而且,到matrine或hemin的K562/shRNA-CGI-100房间的敏感被提高,到matrine的这些房间的敏感对hemin比那高。与控制K562房间相比,在K562/shRNA-CGI-100房间的matrine处理导致了增长,benzidine积极的房间的提高的百分比,GPA和Gfi-1B的显然起来调整的mRNA表达式,和GPA的增加的吝啬的荧光紧张(MFI)的增加的禁止的率。没有CD14表示被检测,没有统计意义被作出对有利的裁决检测CD15。最后,在与hemin对待并�

  • 标签: CGI-100 RNA 干扰 白血病 Erythroid 区别 MATRINE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00(miR-10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使用qRT-PCR技术检测miR-100的表达量,分析miR-100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iR-100在40/46(86.9%)的肺癌肿瘤组织的表达要低于邻近正常组织;miR-100在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要显著低于I期患者;miR-100在化疗耐药的患者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化疗敏感的患者;miR-100低表达患者的DFS明显短于miR-100高表达患者。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miR-100相对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miR-100在未来有望作为预测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miR-100 肿瘤标志物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子宫颈正常上皮组织、慢性炎症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的浸润程度、分布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肿瘤局部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颈上皮、15例慢性炎症组织、30例CIN组织及4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DC的浸润程度和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子宫颈癌组中DC高度浸润13例,低度浸润27例;CIN组中高度浸润24例,低度浸润组6例;慢性炎症组中高度浸润11例,低度浸润4例:正常对照组中高度浸润10例,低度浸润5例。CIN组的DC高度浸润率高于宫颈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炎症组DC高度浸润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DC高度浸润率小于正常对照组和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其浸润程度可反映肿瘤局部的免疫状态,为宫颈癌预后的判断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子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化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00例鼻咽癌肝转移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全组肝转移后中位化疗3.5程(1~14程),其中35例化疗〉4程。一线化疗予PF方案和非PF方案分别为71例和29例,有效率分别为57.7%和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全组肝转移中位间期(DFS)9个月(0~119个月),肝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9个月(1~4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0%、11.0%、2.0%;化疗程数〉4与≤4程患者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与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示:化疗的程数、疗效达CR及是否肝脏放疗(P值分别为0.002、0.020及0.015)影响肝转移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DFS、初治即转移、化疗的程数、疗效达CR及肝脏放疗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鼻咽癌肝转移预后不良,对于可耐受的患者应予多程全身化疗,争取疗效达CR,部分患者可尝试辅以肝脏姑息性放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标签: 鼻咽肿瘤 肝转移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硼替佐治疗难治性浆细胞疾病引发肺损伤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例难治性浆细胞疾病患者应用硼替佐后出现肺损伤临床资料。结果3例难治性浆细胞疾病患者均在应用硼替佐4~12小时后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细菌培养阴性,经验性抗细菌治疗无效,大剂量激素治疗可挽救部分患者。结论疾病晚期、高肿瘤负荷可能是难治性浆细胞疾病患者应用硼替佐后引发肺损伤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硼替佐米 肺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西宁(盐酸托蒽醌)联合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治疗术后乳腺癌的远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3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用西宁联合方案化疗6个周期.结果38例患者3年内无病生存率为92.1%,复发和转移7.9%,无肝肾功能异常及心力衰竭的病例,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西宁联合化疗方案做为术后乳腺癌辅助治疗,值得推广试用.

  • 标签: 米西宁 乳腺癌 辅助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帕脾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方法:自1996年3月~11月,应用国产帕肼酸二钠治疗了2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结果:全组23例患者共用药治疗29疗程,止痛有效率高达72.4%,活动能力改善率68.9%毒副反应少见。结论:国产帕膦酸二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治疗 帕米膦酸二钠 骨转移癌疼痛 国产 患者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100、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0例NSCL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以S100标志DC,以CD83标志成熟的DC。对浸润性免疫细胞密度进行测定,方法为:选取癌组织内DAB着色显著的区域作为计数区域,计数10个高倍视野以其平均数作为该项指标的最后值,根据免疫细胞在癌组织或癌巢中的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浸润组和显著浸润组。结果S100+DC广泛分布于癌组织及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60例标本中有38例在癌组织中检测到不同程度的S100+DC浸润,它们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CD83+DC不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多呈椭圆形,多分布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癌组织中央仅可见零星分布,60例标本中有28例检测到不同程度的CD83+DC浸润。癌组织或癌巢中S100+DC浸润密度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有关,S100+DC显著浸润组有较高的生存率(P〈0.05),而癌组织CD83+DC与预后无关。结论NSCLC癌组织或癌巢中S100+DC浸润密度可作为肺癌患者术后一个有价值的预后因子,而CD83+DC不具有预后意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免疫反应 预后
  • 简介:目的比较氟达拉滨(FLU)联合托蒽醌(MIT)、地塞米松(DXM)(FMD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73例初、复治惰性淋巴瘤病人分3组。A组:FMD初治组;B组:FMD复治组;C组:CHOP方案治疗组。结果A组的CR率为59.1%,高于B组的CR率28.6%(P〈0.05),A组的总有效率(CR+PR)86.4%,高于B组的总有效率(CR+PR)57.1%(P〈0.05)。A组的CR率亦高于C组的CR率26.6%(P〈0.025),A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的总有效率63.3%,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初治惰性淋巴瘤病人采用FMD方案疗效优于复治病人;初治惰性淋巴瘤病人采用FMD方案疗效优于CHOP方案。

  • 标签: 氟达拉滨 CHOP持续滴注 惰性淋巴瘤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列第3位.很多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单纯的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作者于1995年12月至1998年10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采用TACE加"金冲剂”冲服与单纯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并比较其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疗法 “金米颗粒冲剂” 细胞免疫功能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多种凋亡基因、侵袭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取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司酮组与对照组,各39例。非司酮组采用非司酮+手术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侵袭基因、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非司酮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β-catenin、GSK3β、uPA、NF-κBp65、OPN等侵袭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Smac、Bax、Fas等促凋亡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c-IAP1、Bcl-2、Livin、Id-1等凋亡抑制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司酮能够影响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多种侵袭、凋亡基因的表达,可下调侵袭基因的表达,抑制侵袭;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及下调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上皮细胞 凋亡基因 侵袭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帕膦酸二钠对不同程度病情的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累及股骨近端的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8~61(平均24)岁。手术+术后帕膦酸二钠治疗组11例,其中肿瘤刮除植骨内固定术8例,不刮除病灶单纯行内固定者3例;单纯应用帕膦酸二钠治疗组13例。术后或第一次治疗后,每3个月按疗程应用帕膦酸二钠,共2年。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每次给予帕膦酸二钠前检测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并行影像学检查。采用VAS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4例共接受了205次帕膦酸二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24~55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治疗后第2年血清骨钙素水平(80.195±64.75)μg/L较治疗前(147.198±104.86)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I型胶原C端肽水平(0.672±0.61)μg/L较治疗前(1.396±0.6)μg/L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术后应用帕膦酸二钠的11例中仅有1例出现病情恶化,再次骨折,其余10例内固定均牢靠,7例骨量增加,3例病情无变化。单纯应用帕膦酸二钠治疗的13例仅有1例病情恶化,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增加、溶骨区减少、骨皮质增厚。所有病例治疗后疼痛逐渐减轻,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优,手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33±1.1)明显小于治疗前VAS评分(7.25±1.7);单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17±1.5)小于治疗前VAS评分(5.8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病例髋关节功能明显恢复,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良,手术+药物治疗组�

  • 标签: 骨纤维发育不良 股骨 修复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帕米膦酸二钠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1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非司酮10mg,甲基睾丸素5mg,1次/d,连服3mo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及停药6mo均行彩超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同时实验室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5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下腹部胀痛及贫血等得以纠正。治疗后血清雌、孕激素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子宫及肌瘤体积较前明显缩小(P<0.01)。停药后随访6mo无复发,其中43例绝经,8例月经稀少。不良反应主要是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但均不严重,不需处理。结论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易诱发绝经,效果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 米非司酮 甲基睾丸素 治疗 围绝经期 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比较硼替佐与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硼替佐组(n=20)和沙利度胺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硼替佐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硼替佐静脉注射,沙利度胺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凝血功能,以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硼替佐组和沙利度胺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肿瘤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本组化疗前和沙利度胺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与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硼替佐化疗方案有利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方案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