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居民吃酸菜的习惯历史久远.特别是北方寒冷.雨的地区.新鲜绿菜不多.相当长的时间靠吃腌酸菜度争家庭自制酸菜已成传统的饮食习惯。然而从太行山区预防食管癌的工作开始.发现吃酸菜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还有人调查.吃酸菜的人越多.时间越长,食管癌的发病率也越高。用浓缩的酸菜水去喂老鼠.老鼠也得了食管癌和前胃癌.于是人们开始警惕.腌制发酵的食品可能有问题。

  • 标签: 腌酸菜 饮食习惯 食管癌 太行山区 发病率 前胃癌
  • 简介:我国居民吃酸菜的习惯历史久远,特别是北方寒冷、雨的地区,新鲜绿菜不多,相当长的时间靠吃腌酸菜度日,家庭自制酸菜已成传统的饮食习惯。然而从太行山区预防食管癌的工作开始,我们发现吃酸菜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 标签: 腌酸菜 饮食习惯 太行山区 食管癌
  • 简介:目的探讨腰腿痛患者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规律。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腰腿痛就诊于我院脊柱骨科门诊的329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抽烟史、职业等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其腰痛程度。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根据BMI值分为正常组(BMI〉18.5kg/m^2-〈24.0kg/m^2)、超重组(BMI≥24kg/m^2-〈28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所有患者均已行腰椎MRI检查,采用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分析腰椎每一节段椎间盘。统计分析腰腿痛患者中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规律。结果各组患高血压情况:肥胖组26例(40.6%),超重组27例(22.0%),正常组17例(12.0%),肥胖组与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的比例、抽烟的比例及职业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2)节段各组3级椎间盘,肥胖组为20例(31.3%),超重组为33例(26.8%),正常组为26例(18.3%),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L(1-2)节段的3级椎间盘比例显著增高(P〈0.05)。L(2-3)节段中3组之间不同分级的椎间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3-4)节段各组1-2级、4级、5级椎间盘,肥胖组分别为14例(21.9%)、18例(28.1%)、4例(6.3%),超重组分别为41例(33.3%)、27例(22.0%)、2例(1.6%),正常组分别为68例(47.9%)、20例(14.1%)、0例(0.0%),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及超重组L(3-4)节段1-2级椎间盘比例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L(3-4)节段4级、5级椎间盘比例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各组3级、4级、5级椎间盘,肥胖

  • 标签: 腰腿痛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背景与目的:目前治疗环咽失弛缓症的方法较多,但有些治疗方法患者的依从较差,有些治疗方法需长期腹部带管,同时容易出现造瘘口周围感染。本文探讨环咽切断术在鼻咽癌及颅脑肿瘤治疗后环咽失弛缓症中应用的有效及可行。材料与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1月诊断为环咽失弛缓症患者8例,其中鼻咽癌放疗后6例,颅脑肿瘤术后2例。结果:8例患者均接受环咽切断术,术后患者可进食固体或软食,进食时间缩短,体重增加。结论:环咽切断术是治疗鼻咽癌及颅脑肿瘤治疗后环咽失弛缓症的有效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环咽肌失弛缓症 鼻咽癌 颅脑肿瘤
  • 简介:本文对12例胃平滑肿瘤病人进行分析,认为胃平滑肿瘤较少见,有良、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确诊率不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平滑肌肉瘤比平滑肌瘤出血多见,且量大。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检查,X线钡餐、B超、超声胃镜、选择腹腔动脉造影,CT等检查均有一定价值。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平滑肌肉瘤肝转移病灶可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

  • 标签: 胃平滑肌肿瘤 纤维胃镜 肝动脉插管化疗 栓塞治疗 急性出血 并发症
  • 简介:子宫间叶肿瘤绝大多数是平滑肿瘤,并且大多数是良性的.当这些肿瘤显示类似平滑肌肉瘤或内膜间质肿瘤的少见组织学特征时,就会遇到诊断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近十年来被认识的、尤其是在子宫良恶性平滑肿瘤鉴别诊断中容易混淆的一些病变.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学 平滑肌肉瘤 诊断 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肝血管平滑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肝血管平滑脂肪瘤进行临床资料及光镜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肿瘤典型的结构为分化不同阶段的平滑样细胞与脂肪细胞相混杂,点缀着畸形的厚壁或薄壁血管。平滑样细胞分为上皮样,中间型和梭形,与免疫表型有关。HMB45的强阳性表达和标记阳性对诊断有帮助。结论肝血管平滑脂肪瘤具有特殊的临床、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上皮样肌细胞是较为原始的间叶细胞,增殖形成肿瘤。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侵及层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对93例行根治手术的侵及层的直肠癌进行随访,分析手术方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侵及层的直肠癌总的生存率较好,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是影响其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提高侵及层直肠癌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直肠癌 肠壁肌层 生存率
  • 简介: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皮瓣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血管扩张药物、核因子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及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 标签: 肌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竖脊屈曲放松(flexion-relaxation,FR)比值在不同类型慢性腰痛患者和无痛对照人群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97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51例为腰部前屈时疼痛,后伸无痛,分为前屈痛组;46例为腰部前屈时无痛,后伸时疼痛,分为后伸痛组;另有35名腰部无痛健康人,分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图采集三组人群在完成躯干前屈和再背伸动作时竖脊的表面电信号,并计算FR比值。结果三组FR比值分别为:前屈痛组4.97±1.03、后伸痛组21.8±4.75、对照组22.85±3.64。前屈痛组FR比值明显小于后伸痛组(P<0.01)和对照组(P<0.01)。后伸痛组和对照组相比,F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腰部前屈痛患者和无痛人群相比,FR比值明显减小,此差异可为进一步鉴别此类腰痛患者提供参考。而对于后伸痛患者,FR比值不能作为鉴别依据。

  • 标签: 腰痛 腰肌 肌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肾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直径小于4cm而无症状的9例采用B超、CT定期随访观察;手术21例,其中肿瘤直径小于4cm的有伴发症状者8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直径大于4cm者1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7例,肾切除术6例(其中包括肾血管平滑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4例)。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9年,均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良好。结论肾血管平滑脂肪瘤经B超、cT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缝合背阔前缘对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标准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术中于改良根治术完成后缝合背阔前缘。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及出院前1天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缝合背阔前缘可减少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缩减患者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管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后期间 改良根治术 背阔肌 引流量
  • 简介:目的量化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对手术部位多裂的损伤程度。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住院行单节段手术治疗的4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行MIS-TLIF治疗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行TLIF治疗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并且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和腰椎MRI检查,通过MRI计算手术部位多裂净横截面积(leanmutifiduscrosssectionalarea,LMCSA)。结果术前VAS评分:MIS-TLIF组(7.41±1.30)分,TLIF组(7.40±0.9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术前LMCSA:MIS-TLIF组(698.85±116.09)mm^2,TLIF组(724.58±150.41)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手术时间:MIS-TLIF组(139.95±13.00)min,TLIF组(144.40±12.6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术中出血量:MIS-TLIF组(111.95±6.31)ml,TLIF组(252.85±13.47)ml,MIS-TLIF组小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引流量:MIS-TLIF组(56.05±5.54)ml,TLIF组(100.75±7.50)ml,MIS-TLIF组小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卧床时间:MIS-TLIF组(7.50±0.51)天,TLIF组(12.70±0.66)天,MIS-TLIF组小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周VAS评分:MIS-TLIF组(2.14±0.64)分,TLIF组(2.35±0.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术后1周LMCSA:MIS-TLIF组(596.47±103.22)mm^2、TLIF组(523.16±70.64)mm^2,MIS-TLIF组大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术后1周VAS评分及LMCSA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MCSA变化率:MIS-TLIF组(-14.65±4.94)%、TLIF组(-26.59±6.84)%,MIS-TLIF组小

  • 标签: 腰椎 磁共振成像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胸膜孤立纤维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目前认为起源于胸膜间皮层下方的纤维母细胞。根据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作者通过查阅分析文献,结合认识,对胸膜孤立纤维肿瘤的研究近况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提供讨论。

  • 标签: 胸膜 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 研究近况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孤立纤维肿瘤(MSFT)极其罕见,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较困难,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MSF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0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疼痛位于右上腹部,伴消瘦,体重下降约4kg,无反酸烧心,无发热黄疸,无腹泻,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腹部彩超示:右肾下极及右肾周混合声像,病理性质待定。

  • 标签: 肾脏 恶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简介:目的对比经三角小切口双排缝合锚钉与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双排锚钉组(23例),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组(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术后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ASE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均骨愈合。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P=0.964,P=0.795,P=0.127)。双排锚钉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解剖钢板组(50.7±20.6)ml,(100.9±30.1)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术后双排锚钉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P=0.006,前屈P=0.002,外旋P=0.485,内旋P=0.624)、VAS评分(P=0.000)、Constant评分(P=0.002)及ASES评分(P=0.003)高于解剖钢板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经三角小切口双排锚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切开复位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纤维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放射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常误诊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我院收治1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3年,发现右颞叶占位,影像诊断不明确,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放射脑病。本文就此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

  • 标签: 放射性脑病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