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赵世光,出生于1958年,归国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高校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黑龙江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创伤与修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 标签: 赵世光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神经外科主任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近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评估其临床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40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A组)、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B组)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C组).术后1年观察并比较患者生活质量、食管黏膜改变、胆囊收缩功能.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其中A组10例、B组13例、C组17例.A、B、C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Lauren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A、B、C三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8.0±2.83)、(28.46±3.75)、(29.05±5.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分别为(8.1±1.1)、(7.0±1.1)、(6.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0.0%、58.3%和66.7%,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B、C三组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比例分别为80.0%、75.0%和26.7%,A、B组功能良好比例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B两组食管黏膜改变程度Savery-Miller分类0/I级比例分别为60.0%(6/10)和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在技术和临床疗效方面安全、可行,肿瘤根治程度与传统近端/全胃切除的胃癌根治术相当.

  • 标签: 胃癌 胃切除术 迷走神经 生活质量
  • 简介: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中韩神经肿瘤双边学术交流会议拟定于2013年8月9-11日在春城昆明召开。会议将邀请世界著名神经肿瘤专家、Neuro—oncology主编AlfredYung做专题报告,并安排大会发言和壁报交流。内容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肿瘤病理、神经肿瘤放射治疗、神经肿瘤影像学、神经肿瘤化疗和神经肿瘤生物治疗等与神经肿瘤相关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欢迎神经肿瘤专业人士踊跃投稿和参会。参会论文应未在国内公开发表,要求摘要500字左右(参加中韩神经肿瘤双边学术交流会的论文为英文)。优秀论文将推荐给《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刊出。大会设立青年(40岁以下)优秀论文奖。参加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和希望推荐给《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发表者,需提交论文全文和中/英文摘要(按杂志格式要求),并在文稿首页注明。论文截稿日期:2013年6月30日。投稿邮箱:csno@sysucc.org.cn

  • 标签: 神经肿瘤 交流 神经肿瘤病理 神经肿瘤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 标签: 腰椎 前路 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