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迄今为止,胃癌仍然居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前列。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黎明期、原创期、根治期和合理治疗期后,现已进入个体化治疗时期,其治疗方法更完善,治疗效果更好。近年来,早期胃癌发现率的增加、腹腔镜手术的普及、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的胃癌治疗模式。早期胃癌的缩小手术、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循证医学研究 发现率 治期 明期 胃切除术
  • 简介: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子宫内膜腺体的不规则增殖,同时伴有腺体、间质比例增加的器质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殖内分泌紊乱所导致,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子宫内膜增生的处理与管理的观点有所更新和改变。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变化、诊断性刮宫术指征的变化、子宫内膜增生管理观点的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性刮宫术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管理策略
  • 简介:日光能烧伤皮肤并有致癌的危险!很多人都有过皮肤被晒红的经历,晒红的皮肤嗣后灼痛,再后脱皮并有色素沉着,这就是皮肤被日光烧伤了,是Ⅰ度烧伤;个别人被日光晒后甚至可起水疱,即达到浅Ⅱ度烧伤.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损伤皮肤细胞的DNA致癌.最近发表在的研究认为UVA更有害,因为它能穿透到发生癌症的深层皮肤.

  • 标签: 日光 致癌风险 紫外线 黑色素瘤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非甾体抗炎药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和VIP等数据库(截至2008年8月),全面搜集有关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纳入非甾体类抗炎药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采用CochraneHandbook4.2.5的方法进行评价,同质的研究用RevMan4.2.7软件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篇相关文献,评价后纳入9篇文献(9个研究28721名受试者)。纳入研究均为非甾体抗炎药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其中4个研究为单用阿司匹林与胃癌的患病研究,另外5个研究为阿司匹林和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与胃癌的患病研究的对比研究。9个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不同的统计学分组,经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异质性,合并统计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为胃癌的保护因素[OR0.73,95%CI(0.68,0.79)].结论长期、规律地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显示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胃癌 系统评价
  • 简介: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资助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体血液中维生素B含量较高将有可能降低发生肺癌的风险,这个结果对吸烟、非吸烟以及曾经吸烟的人群是相同的。这项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肺癌发病的机理,并将对预防其发生提供线索。

  • 标签: 维生素B 肺癌 风险 非吸烟 人体血液 基金会
  • 简介: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遭到恐怖分子的攻击,在从事援救和恢复工作的人群中,患甲状腺癌的人数增加。纽约市心理和卫生保健署的李杰辉硕士和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市的同事共同进行了~项研究,以评估在“9·11”事件后从事援救、恢复工作的人患癌症的情况。其中包括从事援救、恢复工作人员21,850名,

  • 标签: 甲状腺癌 风险 恐怖分子 卫生保健 工作人员 纽约市
  • 简介:据美国营养学杂志(JOURNALOFNUTRITIONG)报道,叶酸水平低会损害DNA的合成和修复,这可能导致癌症,所以叶酸可用于帮助降低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

  • 标签: 叶酸水平 风险 食管癌 营养学 DNA 癌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7年1月至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41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通过加强肠内营养管道护理、心理护理,控制营养液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419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42例出现轻度腹泻,8例出现腹胀,予加热营养液、减少营养液量、减慢输注速度等处理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重度腹泻,予暂停营养液输入,给予止泻药物注入后缓解。结论在细致护理下,食管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护理 肠内营养 风险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患者在经椎间孔内镜术后不同时期回归社会生活的随访分析,对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时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68例于我院接受经椎间孔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28~53岁,平均38岁。其中7例(10.3%)4周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为A组;31例(45.6%)在4~8周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为B组;30例(44.1%)在术后8周后恢复日常工作及生活,为C组。随访三组术前、术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评分,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VAS评分5.78±0.14,术前ODI评分0.70±0.01,术后6个月VAS评分1.53±0.14,术后6个月ODI评分0.13±0.0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A组2.43±0.53,B组1.42±0.85,C组1.20±0.89,A组与B、C两组的术后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的患者,4周后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及工作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并维持更好的生活质量及就医感受。

  • 标签: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椎间盘移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基于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理论构架,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与心理、行为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提出应构建家庭支持、专业支持及志愿者支持的多维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心理学 社会支持 家庭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人口学因素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1年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QLQ-C30与CR38量表进行术后生存质量的横断面调查,按不同人口学指标进行分组,对各组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分析.结果共收到269份有效量表.青年比中老年直肠癌患者在社会-心理学相关领域如情绪功能(P=0.021)和未来期望(P=0.044)方面,承受更大损害,而老年患者则主要是在生理相关领域如躯体功能(P=0.039)、性功能(P<0.001)和性感受(P<0.001)方面受损更严重.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低主要集中在性功能(P=0.022)、性感受(P=0.036)及症状领域如疲倦(P=0.043)、疼痛(P=0.002)、失眠(P=0.018)及胃肠症状(P=0.029).教育程度低以及无工作的患者生存质量更差.结论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受损领域和程度各不相同,术后随访、康复治疗以及社会支持需有针对性地进行.

  • 标签: 生活质量 直肠癌 随访
  • 简介:目的使用NRS2002和MUST量表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探讨两种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SGA量表作为对照,使用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对98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两种筛查工具的检测效力、两种量表与传统营养风险筛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98例胃癌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的营养风险筛查。以SGA为对照,NRS2002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72.4%,阳性预测值为83.1%,阴性预测值为71.5%;而MUST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0.4%,阳性预测值为71.6%,阴性预测值为69.3%。MUST与SGA评分比较,K=0.542,NRS2002与SGA评分的结果比较K=0.613,NRS2002和SG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与两种筛查工具营养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低(∣r∣=0.11-0.45),上述指标的异常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无可靠的提示作用。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NRS2002与MUST量表相比,更适合用于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筛查。

  • 标签: 胃癌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不良通用筛选工具
  • 简介:BRCA1/2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其机制主要为BRCA1/2蛋白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染色体结构和基因序列的完整性起到监护作用,从而预防肿瘤的发生。但BRCA1/2基因突变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始终存在争议。探讨BRCA1/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常见突变类型和位点及它们在乳腺癌临床风险预测中的作用,可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乳腺肿瘤 BRCA1 BRCA2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microRNA(miRNA)-196a2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D)等数据库中2016年3月1日之前关于miRNA-196a2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3992例患者和569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miRNA-196a2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在杂合子模型中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种胃癌患病风险(CTvs.TT:OR=1.93,95%CI:1.35-2.75,P〈0.05);而在亚洲人种中未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根据对照组人群的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以医院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中均未发现有与胃癌易感性相关的等位基因或者基因型。在T〈C亚组中,显性基因模型(CT+CCvs.TT:OR=1.40,95%CI:1.10-1.77,P=0.005)、纯合子模型(CCvs.TT:OR=1.59,95%CI:1.22-2.06,P=0.001)和杂合子模型(CTvs.TT:OR=1.33,95%CI:1.04-1.70,P=0.025)中发现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在等位基因模型和隐性基因模型中并未发现关联性。在T〉C组未发现rs116149131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结论miRNA-196a2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无关联性,但存在种族差异。

  • 标签: 胃癌 miRNA-196a2 rs116149131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身高与癌症,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但的确有流行病学统计表明长得高的人似乎更容易得癌症,而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则更为细致的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项包含了1297124名英国中年女性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身高相关的患癌症风险为主要研究目的,并加入了癌症种类、是否吸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亚组分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种类 荟萃分析 风险 高和 社会经济因素
  • 简介: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00例住院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05±3.4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28.75±4.37)分。不同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住院次数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得分、生活满意度得分两两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P<0.001),其中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高度相关(r=0.834,P<0.001)。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均较低,两者呈高度相关。应注意加强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老年 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对中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应用阿瑞匹坦三联疗法进行预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具有中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方案治疗的癌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信封法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48例予传统托烷司琼预防,观察组52例给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进行预防。观察两组患者从化疗开始至第1次发生呕吐的时间,呕吐预防效果,生活质量,以及阿瑞匹坦三联疗法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第1次发生呕吐时间(4.55±1.20)h晚于对照组(2.21±0.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呕吐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2.21±10.36)分高于对照组的(76.32±8.21)分(P〈0.001)。两组患者均有头晕、乏力、便秘、焦虑等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高度催吐风险的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癌症患者给予阿瑞匹坦三联疗法进行预防,可延长患者第1次恶心呕吐发生时间,预防效果显著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恶心呕吐 化疗 阿瑞匹坦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一2(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52例连续性的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部分变性条件下检测所有基因型,用Shesis软件对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胃癌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MMP-2—1306C/T基因CC、CT、TF分布的频率分别为80.2%(202/252)、19.0%(48/252)、0.8%(2/252),对照组分别为68.1%(173/254)、28.2%(71/254)、3.9%(10/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03);携带C等位基因(CC+CT)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TT基因型的1.845倍(OR=1.845,95%CI:1.231—2.767)。病例组TIMP-2—303G/A基因GG、AG、AA分布的频率分别为57.1%(144/252)、38.9%(98/252)、4.0%(10/252),对照组分别为52.0%(132/254)、35.0%(89/254)、13.0%(33/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01);携带G等位基因(GG+GA)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的1.232倍(OR=1.232,95%CI:0.868~1.750)。病例组TIMP-2—418G/C基因GG、GC、CC分布的频率分别为56.7%(143/252)、34.1%(86/252)、9.1%(23/252),对照组分别为68.1%(173/254)、28.3%(72/254)、3.5%(9/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7,P=0.037);携带G等位基因(GG+GC)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的0.666倍(OR=0.666,95%CI:0.463~0.959)。TIMP-2—303G/A在未突破浆膜层组GG、AG、AA基因型分布与突破浆膜层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胃癌 MMP-2 TIMP-2 基因多态性 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