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FNAB)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8例行FNAB检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分类,对其中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的组织病理与细胞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32例患者的FNAB检查结果应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分类,将标本分为6类,分别是:标本无法诊断占7.6%;良性病变占43.2%;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占19.7%;滤泡性肿瘤及可疑滤泡性肿瘤占5.3%;可疑恶性肿瘤占6.8%;恶性肿瘤占17.4%。将FNAB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对照后发现: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1%和97.6%,阳性预测值为93.8%。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对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是可靠的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DNA分析在痰涂片细胞检查中作用和意义。方法对HE染色痰涂片褪色后行Feulgen染色,用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全自动分析系统作DNA分析。结果35例肺癌细胞及9例不典型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均为异倍体(heteroploid,H)核型。两组细胞DNA二倍体,异倍体(2C/H)核型分别占37.1%和66.6%(P〈0.001),五倍体/非整倍体(5C/AN)核型分别占71.4%、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占97.1%、0.0%(P〈0.001);而增生期百分比(PF)分别占(83.8±19.7)%、(47.629±.5)%(P〈0.001)。癌细胞组29例非小细胞癌与6例小细胞癌的2C/H核型分别占44.8%和0.0%(P〈0.001),5C/AN占65.5%、10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为96.5%、100.0%(P〉0.05);而PF值为(83.1±20.1)%、(95.0±2.0)%(P〈0.02)。结论痰细胞DNA分析指标(倍体核型、增殖期百分比)可作为细胞肺癌诊断的重要理论参考。

  • 标签: 肺癌 DNA分析 图象分析仪 FEULGEN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薄层细胞技术(TCT)对宫颈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病理活检的患者260例,均进行高危HPV联合TCT检测,分析其与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HPV联合TCT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高于单独检测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HPV联合TCT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最高(78.46%),Kappa值=0.52,一致性最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年随访中,病理活检诊断复发或残留10例,HPV联合TCT对残留或复发检测的特异性为93.33%,灵敏度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54.45%,阴性预测值为94.59%。结论HPV联合TCT应用于宫颈早期癌变的诊断,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宫颈病变术后残留及复发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早期癌变 高危型HPV TCT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在鉴别肺转移性腺癌和间皮源性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细胞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96例胸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在细胞形态上的鉴别及在CEA、CK、TTF-1、KI67、CR、Vimentin中的表达。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并用细胞块切片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96例胸腔积液中诊断腺癌42例,间皮细胞54例。结论:细胞和CEA、CK、TTF-1、KI67、CR、Vimentin6种抗体联合检测,可鉴别诊断肺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间皮源性的细胞,提高了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胸腔积液 免疫细胞化学 腺癌 间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特点.方法:对16例经组织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前细胞涂片进行回顾分析,重点观察细胞及其结构在诊断上的特点.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常呈团状结构,细胞排列成乳头状,大部分可见纤维轴心,少部分乳头无纤维轴心.细胞团及散在细胞内可见核淡染、核内假包涵体及核沟.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细胞检查表现为:①细胞团乳头状结构.②核淡染、核内假包涵体、核沟.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靠指标.

  • 标签: 甲状腺乳状腺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诊断
  • 简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s)可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并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等促纤维化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来研究发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具有多种免疫细胞的特性,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免疫学特性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MATRIX 转化生长因子 促纤维化因子
  • 简介:食管癌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死亡率在我国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5%。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分为根治切除及姑息性切除手术,还有一些病人仅能做开胸探查术。食管癌能否做到根治性切除取决于病变的局部外侵、病变的部位以及远处转移等情况。

  • 标签: 食管癌术 术前 影像学检查 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根治
  • 简介:目的:建立高转移肝癌细胞株,研究其肿瘤干细胞生物特征,为靶向人肝癌干细胞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方法:肝癌细胞系Bel7402接种裸鼠皮下,成瘤后,取小鼠肺部转移灶,通过机械分离法,获取肺部肝转移细胞,体外扩大培养后,再次接种裸鼠。如此反复接种裸鼠,获得稳定肺转移肝癌细胞株Bel7402-V13。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Be17402-V13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流式细胞术分析亲本Bel7402和Bel7402-V13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ESA的表达情况,分选Bel7402和Bel7402-V13中ESA+细胞并进行体外生物特征研究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建立高转移Bel7402-V13细胞株,Bel7402-V13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7d后形成的细胞球体中存在单个PKH26阳性细胞。与Bel7402中ESA+细胞相比,流式分析显示干细胞标志物[3人比例高转移丑<;17402-V13显著提高5.67倍(17.6±0.4¥33.1±1.5)。3(;17402-V13中ESA+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成球率:(94.8±7.5)%vs(52.3±6.9)%,P<0.01],侵袭能力提高1.51倍(397.7±79.4v262.0±40.1,P<0.01),耐药能力也显著增强(IC5。:0.286v0.196,P<0.01),ESA+细胞Bel7402-V13在裸鼠皮下接种2xl02个细胞3月即可致瘤(3/6),而接种2xl02个ESA+细胞Bel7402细胞3月才能致瘤(1/6)。结论:获得高转移肝癌细胞株Be17402-V13,伴随ESA+细胞增加,其体内外功能显著增强,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 标签: 人肝癌细胞 肿瘤干细胞 靶向治疗 ESA CD90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PET/CT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治疗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17日~2007年1月17日86例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并留取血清样本备用。比较PET/CT、胸部CT、支气管镜活检及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4种不同方法对NSCLC的诊断敏感性;分析SUV值(standardizeduptakevalue)和延迟相SUV对NSCLC的诊断价值;比较PET/CT与常规检查的TNM分期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中的检出率和检出分布上的差异。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测定血清VEGF-C浓度辅助胸部CT评价N分期。结果:入组研究NSCLC患者86例,男性67例,女性19例;腺癌41例、鳞癌37例、混合型腺癌5例及大细胞癌3例。PET/CT和胸部CT、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切割活检术对NSCLC患者肺部原发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89%(78/86)、76.47%(60/86)、80%(36/45)和90%(45/50),PET/CT与胸部CT在诊断敏感性上差异显著(P=0.02)。86例NSCLC患者PET/CT初始相SUV均值为8.27±4.90,其中46例患者延迟相SUV均值为8.35±5.29,高于其初始相SUV均值7.62±4.50(P=0.003)。PET/CT对N1、N2、N3分别检出10、24、26例,合计检出率为69.77%(60/86);胸部CT/VEGF-C分别检出9、29、6例,合计53.88%(46/86),PET/CT组与CT/VEGF-C组在阳性检出率和淋巴结分布上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6和P=0.004)。本组PET/CT诊断Ⅳ期肺癌38例,与常规检查组诊断29例,两组在阳性发现率上无显著差异(P=0.211),在分布上两组差异也不显著(P=0.712)。结论:PET/CT对NSCLC原发肿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优于胸部CT,延迟相SUV值对SUV初始值诊断NSCLC有重要参考价值。PET/CT对NSCLC的TNM分期比常规检查分期可能对治疗帮助更大。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诊断
  • 简介:CIK细胞是人外周血或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不良反应少,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在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并且疗效确切,本文CIK细胞的生物特性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CIK细胞 生物学特性 肿瘤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作为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具有抑制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诱导其分化的功能。然而,TGF-β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性,在肿瘤形成初期TGF-β可作为抑癌因子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或凋亡:而在肿瘤发展期,TGF-β却通过促进肿瘤增殖、刺激血管增生和抑制免疫反应而成为促癌因子。目前TGF-β由抑癌因子转变成促癌因子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TGF-β信号通路在高级别胶质瘤中高度激活表达,并且TGF-β活性高的胶质瘤患者的临床预后极差。胶质瘤干/祖细胞作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起源.是胶质瘤治疗成败的关键。因此,研究TGF-β信号通路在胶质瘤干/祖细胞中的生物效应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干细胞和胶质瘤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血管生成、转移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TGF-β) 信号通路 肿瘤干细胞 胶质瘤干/祖细胞
  • 简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属高侵袭性的原始外胚层肿瘤(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s,PNET),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及放化疗,对于年幼患儿的疗效仍不满意。小脑半球的形成调节通路研究对肿瘤的发生在分子及生物水平做出一定的解释。多项研究证实Shh(sonichedgehog)和Wnt通路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MB肿瘤分期及预后将包括某些分子标志物,寻找髓母细胞瘤中关键的分子标志物,可对髓母细胞瘤进行更为特异性的分级,判断患者预后。建立一套更精确的分期系统可更好区别高风险与普通风险MB,寻找最有效的治疗靶向,从而找到最佳治疗策略。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SHH WNT 预后
  • 简介:目的用人卵巢癌组织建立新的卵巢癌细胞系,为探讨卵巢癌细胞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可靠的材料。方法选用人复发卵巢癌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原代培养,通过克隆稀释法,培养建立卵巢癌细胞系,进行体外传代,并通过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以及致瘤性来分析其生物特性。结果该卵巢癌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生存18个月以上,传代超过80余代,被命名为OV1228。其生物特性显示:倍增时间为29.39h;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17.5%;接种至裸鼠后具有较高的致瘤性;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多倍体,众数为21~61条;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卵巢癌细胞表面有少量短的细胞突起,部分细胞间可见发育比较差的桥粒样结构,具有明显的恶性卵巢癌细胞特征。结论OV1228经体外长期培养后已形成永生化卵巢癌细胞系,并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为开展人类卵巢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材料。

  • 标签: 卵巢癌 细胞培养 肿瘤体外细胞系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cells)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中国地区确诊BPDCN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共收集23篇文献,包括患者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可合并骨髓、外周血或淋巴结受累.免疫表型提示BPDCN细胞多表达CD4为90.0%(27/30),CD56为100%(33/33),CD123为100%(28/28),TCL-1为87.5%(7/8),CD43为94.4%(17/18);而CD3,CD20,CD79a,MPO阳性表达率较低.应用急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样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患者生存期短,中位生存仅8个月,95%置信区间为3.508-12.492.结论BPDCN为血液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免疫病理学标记,预后差,需要更多样本的资料来加强对疾病认识进而提高疗效.

  • 标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细胞周期阻断与细胞周期蛋白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水平。结果姜黄素0—10mg/L作用24h可将K562细胞和HL-60细胞阻滞于G0/G1期,该期细胞比例增加;阻断细胞从S期向G2/M期转化,G2/M期细胞比例减少;姜黄素作用24h减少K562细胞和HL-60细胞CyclinD1、CyclinB1的蛋白水平,但几乎不影响K562细胞和HL-60细胞CyclinA的蛋白水平。结论姜黄素扰乱K562细胞和HL-60细胞细胞周期进程与CyclinD1和CyclinB1的蛋白水平减少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姜黄素 细胞周期阻断 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D1 CYCLIN
  • 简介:病理活检病理诊断是所有肿瘤确诊的唯一标准,也是诊断的金标准,是由病理科医生根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作出的判断。有时候肿瘤细胞伪装得很好或者分化很差,单凭形态不足以让医生辨别是什么类型的癌,还需要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来辅助判断,其基本的原理是通过抗原抗体相结合的原理。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肿瘤细胞 病理诊断 细胞形态 病理活检 辅助判断
  • 简介:目的建立肝癌耐药细胞株,并观察耐药细胞株癌干细胞的相关生物特性。方法采用阿霉素(ADM)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并对亲代与耐药肝癌细胞株进行癌细胞基本特性、癌于细胞相关细胞特性进行检测,用计数法检测癌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与MTT法测耐药倍数;单个细胞成株培养、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球囊”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与亲本细胞相似,呈上皮样生长方式,但其中梭状细胞略多,耐药倍数为292倍;生长曲线表明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且倍增时间增加;耐药BEL-7404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率、“球囊”细胞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其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结论低浓度阿霉素持续增量法可诱导形成耐药肝癌细胞株,但耐药肝癌细胞株的癌干细胞特征并不明显。

  • 标签: 肝肿瘤 耐药性 癌干细胞 耐药诱导
  • 简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对肿瘤发生、生长、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有重要作用。TAF细胞通过产生旁分泌因子,影响上皮细胞转化,在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AF细胞的起源,TAF细胞形态及生物特征及TAF细胞调节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了-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 简介:目的建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来源的NK92细胞杀伤异种细胞细胞模型。方法常规培养NK92细胞和猪内皮细胞(PEC),利用MTT法检测NK92细胞对PEC细胞的杀伤效应,通过β-hexosaminidase释放实验显示杀伤过程中,NK92细胞的胞吐量。结果效靶比为10:1时作用时间6h,NK92细胞的胞吐量最大,对PEC的杀伤率为100%。结论NK92细胞杀伤异种细胞细胞模型建立成功。

  • 标签: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K92 细胞模型 异种细胞 细胞杀伤 MTT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