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在癌症病人的食谱中屡见有禁忌的品种,刺激性食物就不受人们青睐,辛辣性食物也是刺激性食物的一种,诸如辣椒、生姜和大蒜等。近来由于对大蒜素的宣传.大蒜素这个抗氧化剂日益被人们推崇。但辛辣性食物因其刺激性.尤其对胃肠有疾病者仍列为禁食之列。虽然如此,辛辣性食物可能有开发出抗癌药的潜力。不过辛辣性食物毕竟有刺激性,摄食时还是要适量.在辛辣性食物未开发成抗癌药前.不可不顾自己的感受。勉强进食。

  • 标签: 杀癌细胞 刺激性食物 化合物 大蒜素 癌症病人 抗氧化剂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利用RP技术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人工活性骨替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RP技术SL法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多孔β—TCP支架,真空冻干吸附法复合BMP,制成定制化人工活性骨。以多孔β-TCP/BMP支架为实验组,单纯多孔β-TCP支架为对照组,进行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动物实验,分别在植入后2周、1月、3月、6月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测分析和组织学观察,Lane—SandhuX线和组织学评分分析。结果:两组材料在植入后3月,均出现牢固的骨连接。植入后6月,实验组可见骨改建。结论:利用RP技术进行定制化人工活性骨的构建是可行的。多孔β-TCP支架和多孔β-TCP/BMP复合支架均可以最终完成骨替代,达到临床骨修复的目的。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磷酸三钙 骨形成蛋白 快速成型
  • 简介:龙葵中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具有诸多药理作用的为生物碱类、多糖类及皂苷类等,论文对龙葵中的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为龙葵的深入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

  • 标签: 龙葵 活性成分 抗肿瘤作用 生物碱 多糖蛋白
  • 简介:九十年代中期,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握得素在加拿大研制成功,由于其具有多途径抑杀癌细胞且科技含量高等众多优势,该产品一经上市便引起癌症患者的强烈反响。握得素(WDS)所含的三种抗癌成分不仅单独起效,更能协同抗癌,因而被众多肿瘤专家推荐为癌症康复治疗的首选产品。

  • 标签: 握得素 抗癌活性物质 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 癌症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kinase,PAK)是否影响肺癌细胞对EGFR-TKIs的敏感性。方法:肺癌细胞系中加入PAKGroupⅠ抑制剂(IPA3)后,应用MTT、流式细胞术观察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IPA3和吉非替尼虽然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但二者的联合用药能明显增强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PAKGroupⅠ的活性减弱后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肺癌细胞对EGFR-TKIs的敏感性。

  • 标签: P21活化激酶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EGFR-TKIS 吉非替尼
  • 简介: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的检测又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为AFP、AFP变异体、AFP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切除的人路及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来外科治疗的全部患者共46例的资料。结果: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占73.9%;甲状腺腺瘤4例占8.7%,甲状腺恶性肿瘤8例占17.4%。通过颈部人路手术切除的占91.3%(42/46),胸骨正中劈开切除的占4.4%(2/46),颈前切口加开胸切除的占4.4%(2/46)。良性甲状腺肿大都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人路,按甲状腺切除的方法给予处理。其中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在胸外科行胸骨正中劈开入路,胸骨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大都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部分与纵隔大血管关系密切者加胸骨正中纵切口,行肿瘤姑息切除加气管切开术。46例患者中,10例(21.7%)出现并发症;5例(10.8%)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出血4例(8.6%);气胸1例。结论:颈部低领式切口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理想入路,由于颈部入路相对并发症少、损伤小、建议对良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和部分恶性肿行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胸骨后 外科手术
  • 简介:肺癌标志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肺癌标志可以满意地用于肺癌的诊断,但有证据表明有些标志有助于病情和预后的评价。本文综述近年来肺癌标志研究的进展情况。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 简介:近年来发现肿瘤组织相关糖蛋白的异常糖基化作用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免疫调控密切相关,本实验收集手术切除病人肝癌组织标本,应用Tris-HCl溶液抽提人肝癌组织中的碳水化合,以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方法,纯化人肝癌组织ConA相关的N-糖基化糖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考马斯亮兰染色,与低分子量标准蛋白比较,发现用ConA纯化的人肝癌组织糖蛋白有三条电泳带,分子量分别为70kd,30kd和20kd,细胞毒试验(LDH释放法)结果提示肝癌N-糖基糖蛋白对正常人NK和LAK细胞杀伤其靶细胞K562和H7402细胞性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肝癌相关糖蛋白剂量增加抑制作用无明显增加。

  • 标签: 糖蛋白 人肝癌 LAK细胞 NK 癌组织 杀伤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l对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体内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BisindolylmaleimideI处理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不同时间后,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用PCR-EIA(polymerasechainreaction-basedenzymeimmunoassay)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I能特异地抑制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端粒酶活性,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该抑制剂不影响被处理细胞的生存能力,因为大多数被处理细胞能生存(>80%),不同浓度BisindolylmaleimideI处理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能力无统计学差异(F=2.44,P>0.05)。此外,PCR—EI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为15ng/μL的细胞提取蛋白浓度)和特异性。结论:Bisindolylma-leimideI抑制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端粒酶活性可能是通过PKC而起作用,PKC可能参与体内端粒酶活性的调节。PCR-EIA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重复性,无同位素污染,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无需特殊仪器,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

  • 标签: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人肺腺癌 癌细胞 端粒酶活性 检测
  • 简介:目的:探索芳香酶基因乳腺癌相关启动子特异性阻滞剂定点抑制肿瘤局部组织原位雌激素合成的可能性。方法:从乳腺癌标本中获取原代脂肪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加入乳腺癌细胞MCF-7的条件培养液,作为芳香酶肿瘤相关性启动子(PI1,PI3)激活的研究细胞模型。用启动子特异性逆转录PCR、芳香酶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抗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NaBu)对PI1,PI3活性的影响。结果:NaBu特异性抑制PI1,PI3基础和诱导水平转录本,但对另一种芳香酶启动子P1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在于抑制PI1,PI的转录。结论:NaBu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进一步研究丁酸钠的分子效应靶点,将为了解乳腺癌发病的关键环节提供良好的切入点。

  • 标签: HDAC抑制剂 丁酸钠 芳香酶 肿瘤相关性启动子 乳腺癌 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aFGF、bFGF及TPK抑制剂genistein对大肠癌细胞CCL229细胞内TPK,PKC及ERK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信号传导途径.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FGF(0.15μg/ml,0.3μg/ml,0.6μg/ml,1.2μg/ml)、bFGF(25ng/ml,50ng/ml,75ng/ml,100ng/ml)和genistein(6μg/ml,12μg/ml,24μg/ml,48μg/ml)诱导CCL229细胞,利用[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液体闪烁测定TPK,PKC及ERK活性.结果随着aFGF/bFGF浓度的增加,TPK、PKC及ERK活性随之升高,与aFGF/bF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比之下,胞膜PKC活性比胞质PKC活性升高更为明显.Genistein抑制细胞内TPK、PKC及ERK活性,且与genistein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P<0.05).Genistein对bFGF诱导的TPK、PKC及ERK活性抑制更显著.结论aFGF和bFGF诱导大肠癌细胞CCL229后,TPK、PKC及ERK活性均增高,且与aFGF及bFGF呈剂量依赖效应.PKC激活时发生膜转移现象.Genistein诱导CCL229细胞后,TPK、PKC及ERK活性均低于对照组;随着genistein浓度的升高,活性降低的趋势越明显,提示大肠癌中PKC及ERK位于TPK下游.

  • 标签: FGF GENISTEIN TPK PKC ERK
  • 简介:转移扩散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首要原因,单纯从大体病理学水平评估胃癌淋巴结、腹膜转移已成为限制其研究进展的主要瓶颈问题.胃癌转移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在原发部位经过粘附与去粘附的交替作用,破坏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而后脱离原发灶,通过侵犯脉管壁、浆膜面等到达继发部位,经过粘附、增殖、侵袭等最终形成转移灶.参与这一过程的诸多信号通路和基因网络都可能成为候选的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因此,探索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转移高危个体预测和转移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相应的防治靶点,确立新的干预策略对提高胃癌的疗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分子标志物 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关分子
  • 简介:食管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较晚期诊断和5年生存率的降低。因此,加强对食管癌致癌作用的阐述,发现及鉴定新的肿瘤标志和治疗靶点,对于优化目前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方法非常有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管癌肿瘤标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验证的结果,重点阐述了血液循环肿瘤标志、呼吸和气味肿瘤标志、唾液肿瘤标志及尿液肿瘤标志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癌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 简介:在临床实践中,甲状腺滤泡癌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组织病理学经常难以诊断,因此需要一些分子标记来帮助确定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良恶性。本文将目前已发现的几种最新的能辅助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分子标记,予以综述介绍。

  • 标签: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分子标记物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胸腔积液
  • 简介:背景与目的:顺铂是神经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耐药是疗效不佳原因之一。遗传学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利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筛选胶质瘤细胞中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方法: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我们先前采用顺铂剂量梯度爬升诱导的对顺铂高度耐药的U251/CP2细胞(IC50为76.5μg/mL)和亲代细胞U251细胞(IC50为1.2μg/ml)筛选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用来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基因(CFHR1)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3基因(CFHR3)在U251细胞中至少各自缺失了一个拷贝,在U251/CP2细胞中完全缺失。IL-7基因在U251/CP2细胞中的拷贝数为U251细胞的2~3倍。结论:CFHR1、CFHR3和IL-7基因可能与胶质瘤对顺铂耐药有关。

  • 标签: 脑肿瘤 胶质瘤 顺铂 耐药 芯片-基因组杂交
  • 简介:近年,有关肾细胞癌病理学、遗传性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这对提高肾细胞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的多个肾细胞癌相关分子标志(如CAIX、B7-H1等)对于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与肾细胞癌患者有关的肿瘤标志,分析其与肾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关系。

  • 标签: 肾细胞癌 肿瘤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