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核桃,北方人称为胡桃,有补脑和滑润皮肤的功效。《食疗本草》中说,核桃“令人骨肉细腻”,《本草纲目》中说,核桃“补肾通脑,有益智能”。凡患有长期失眠症或是神经衰弱的人,皆可常食。

  • 标签: 益智能 核桃 补脑 补肾 《食疗本草》 《本草纲目》
  • 简介:表遗传学修饰的DNA甲基与基因转录有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今年来逐渐发展的RNA干扰技术可以在细胞内抑制特定基因表达,它由双链RNA介导产生,可以降解与之同源的RNA序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RNA干扰技术在基因甲基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RNA干扰 甲基化 表遗传学
  • 简介:目的探讨p73基因异常甲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s,NHL)中的分布,去甲基p73基因的再表达。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MSP)方法检测2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CpG岛甲基状态。使用反转录PCR(Reversetranso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dR药物作用前后P7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甲基的发生率为27.3%(6/22),高度恶性比低度恶性更易发生甲基,其发生率分别为42.8%和0%,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CdR)在4.0~8.0μmol/L时可诱导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p73去甲基。结论p73基因甲基可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原因之一,去甲基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P73基因 甲基化 去甲基化 MSP RT-PCR
  • 简介:肿瘤的发生系多基因异常累计的过程,其中抑癌基因甲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特别是与肿瘤的预后化疗疗效关系密切,本文就抑癌基因的甲基与肿瘤的预后化疗疗效做一综述,可为肿瘤的预后预测个体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 抑癌基因 甲基化 化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护理方案在胃癌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个体护理模式的胃癌患者55例为观察组,选取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胃癌患者55例为对照组.术前营养支持结束后测量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IgG、IgA、IgM).实施个体护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ALB、TRF和PAB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仪表仪容、住院环境、医护措施和巡视病情应急处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个体护理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病室管理、护理书写、重患者护理、急救管理、消毒隔离和药品管理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主要效果体现在提高了环境整洁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了优质服务,加强和深化了安全预警意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胃癌 营养支持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指数(HFI)对肝癌手术疗效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5例患者分为低指数组(HFI≤5.4)与高指数组(HFI〉5.4)。分析两组术后疗效预后情况。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性别、年龄、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血小板、肝功能分级、HBV-DNA拷贝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资料,两组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纤维类型、术后血管侵犯情况、切缘情况、肝门静脉癌栓和HBVDNA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3.0%、53.0%;高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2.9%,复发率25.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29.0%、25.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3、HFI〉5.4、肝、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肝纤维指数对手术疗效预后均有显著影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手术前期间 肝细胞 治疗结果 肝纤维化指数
  • 简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起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大部分PTC可以通过光镜诊断,但是有些肿瘤缺乏典型病理学表现,需要采用免疫组或遗传学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目前由于分子遗传学诊断有限,免疫组自然就成为了组织学形态之外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就PTC的诊断标记物进行汇总,对正确选择相关抗体协助病理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磁力导航
  • 简介:目的:了解恶性冬眠瘤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收集2例恶性冬眠瘤和4例粘液性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光镜常规切片观察,免疫组染色检测CKp,SMA,RMA,MyOD1,S100,PCNA,p53。冬眠瘤和粘液性脂肪肉瘤各1例取新鲜组织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恶性冬眠瘤与粘液性脂肪肉瘤有显著的组织学、免疫组和超微结构的不同;例1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改变相似,唯有超微结构不同。例2免疫组与有腺泡样结构的肉瘤不同。结论:恶性冬眠瘤的诊断主要靠超微结构的观察和免疫组染色。

  • 标签: 冬眠瘤 恶性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
  • 简介: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结直肠黏膜上皮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常见恶性肿瘤第3位,预后差,病死率较高。早期CRC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CRC则降为5%。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CRC的关键,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1-3])。理想的CRC筛查方法应具备精确、方便、无创、便宜、快速等特点。

  • 标签: 结直肠癌 甲基化检测 临床应用 外周血 DNA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MT-3基因甲基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手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且病理随访资料完整的110例病例,分别对选取的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和转移淋巴结标本蜡块进行常规连续切片、免疫组染色、提取DNA并扩增DNA样本。应用重亚硫酸钠处理限制性内切图谱分析MT-3甲基情况,统计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MT-3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的食管组织,并且在中分化和高分化的食管癌组织中MT-3呈现较明显的高表达,而低分化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不明显。出现MT-3基因甲基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量多于未出现MT-3基因甲基的患者,并且出现MT-3基因甲基的患者生存时间和2年生存率均较未出现甲基的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3基因的表达程度和甲基程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密切相关,有望将其作为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MT-3基因 甲基化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 简介: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既往认为其对放疗不敏感,故放疗在GIST中应用极少。目前有研究表明,GIST并非普遍抗拒放疗,且3级以上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给予适当剂量的照射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局部控制率。作为目前晚期GIST非手术治疗的首选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ERK信号传导通路和RAD51蛋白的过度表达,减弱DNA的损伤修复,从而增加放射敏感性。放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综合应用可能增加临床获益。本文就目前放疗在GIST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放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构建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探讨中药"消癥方"对结直肠癌PDX模型的抑瘤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构建PDX模型,传代培养。选择1例患者来源的肿瘤构建P3代模型,将10只P3代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消癥方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给予饮用水,消癥方组给予中药汤剂,均自由饮用,持续24天。观察两组小鼠的生存状态,测量体质量、瘤体积和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P1代建模成功4例,P2代建模成功3例。PDX模型基本保留了患者来源肿瘤的组织学特征。10只P3代荷瘤鼠在给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摄食量正常,饮水(药)量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结束时,消癥方组小鼠肿瘤体积均值略小于对照组,瘤质量略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癥方组的抑瘤率为-4.8%。结论结直肠癌PDX模型建模给药技术基本成熟,但中药消癥方在实验中未显示抑瘤作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PDX) 消癥方
  • 简介: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状态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与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ELIVISON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Β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 简介: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胸苷合成酶(thymidilatesynthase,TS)达到抗肿瘤效应。而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是5-FU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TS和DPD分别作为5-FU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在5-FU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活性是影响5-FU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TS酶和DPD酶的功能、特点及其与5-氟尿嘧啶疗效的关系,以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疗方案,实现消化道肿瘤的个体治疗。

  • 标签: 胸甘酸合成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消化道肿瘤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的71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问11~21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川。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vector,LV)是作为目前研究最多的外源性转基因载体之一,在基因转染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对细胞是否处于有丝分裂期没有特别的要求,基因转染效率高,可容纳较大基因片段等。本文就慢病毒载体系统的概述、肿瘤的基因治疗、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肿瘤基因治疗 转基因动物模型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晚期肿瘤患者这个庞大的群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存在骨转移。虽然多数骨转移患者的治愈希望已非常渺茫,但是不同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方面的差异却有天壤之别。

  • 标签: 骨转移癌 个体化治疗 综合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 骨转移患者 疾病认识
  • 简介:目的观察术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简称胃肠癌,下同)术后的疗效并发症。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00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术后CHPPC联合全身化疗组(治疗组,n=100)单纯全身化疗组(对照组,n=100),治疗组行腹腔热灌注保留化疗4次,之后行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两组疗效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腹胀肌酐升高发生率(73%,14%)显著高于对照组(14%,4%),P均〈0.05,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治疗组腹腔局部复发率(13%)显著低于对照组(33%),P〈0.05;远处转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VS.33%,P〉0.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33%,P均〈0.05。结论胃肠癌术中术后进行CHPPC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改善局部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远期疗效,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胃癌 结直肠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全身静脉化疗 疗效比较
  • 简介: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应用主要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波谱显像三方面。目前,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和弥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后疗效评价。波谱分析从探测活体组织化合物浓度入手,为肝脏疾病的更早期、更特异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肝脏 诊断 疗效评价 磁共振功能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