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理论构架,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与心理、行为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提出应构建家庭支持、专业支持及志愿者支持的多维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心理学 社会支持 家庭
  • 简介:2008年9月,我被诊断为乳腺癌。当我们坐在放射医生的办公室里等待活检结果时,我和丈夫约翰都非常有信心:结果一定是阴性的。证据在我家这一脉,我的家族史上没有任何人得过乳腺癌。

  • 标签: 家人 癌症 放射医生 乳腺癌 办公室 家族史
  • 简介:1999年,我妈妈被诊断出患有Ⅳ期乳腺癌,从此我和我的家庭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把生命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变得格外珍惜,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受,癌症将我们的家庭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

  • 标签: 护理人员 癌症 家庭关系 Ⅳ期乳腺癌
  • 简介:癌症的心理痛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描述的是癌症的诊断及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任何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比如难过、恐惧、焦虑、无助的感觉、绝望、压抑、厌食、失眠等等情绪体验都属于心理痛苦的范畴。

  • 标签: 心理诊室 心理痛苦 情绪体验 癌症
  • 简介:近年来,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日益受到医务人员重视,术后科学规范地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肿瘤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我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食疗。用于食疗的方剂、食品可达千种。有些食品经近代医学证明了其机理、效果。如肝能明目,现已证明肝中富含维生素A,可治夜盲症。但有些只是根据经验,对食疗的活性物质的鉴定、机理等尚需做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因为癌症早期治疗十分重要,除应早期到正规专科医院明确诊断,正规治疗,我们还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绝不要单独依靠报刊上发表的,自己就选用食疗偏方,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再者食疗偏方和现代医学中的营养支持、膳食治疗也不同。营养支持、膳食疗法是现代医学中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病人病情、治疗反应、各种检查结果、营养膳食状况等,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选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刊自创刊以来,得到医务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支持,寄给我们很多稿件.其中包括不少食疗的验方、偏方。我们审阅后只要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没有明显的禁忌,我们就刊载出来,供大家在正规治疗之外,选择试用作为辅助治疗。如患者本人拿不准选什么,可与您的医生商讨,如您正规治疗效果明显,也不必添加食疗。如试用后有副作用,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您的医生。

  • 标签: 营养支持 膳食疗法 食管癌 饮食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方案在胃癌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个体化护理模式的胃癌患者55例为观察组,选取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胃癌患者55例为对照组.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测量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IgG、IgA、IgM).实施个体化护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ALB、TRF和PAB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仪表仪容、住院环境、医护措施和巡视病情及应急处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个体化护理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病室管理、护理书写、重患者护理、急救管理、消毒隔离和药品管理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主要效果体现在提高了环境整洁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了优质服务,加强和深化了安全预警意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胃癌 营养支持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常规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案仍不明确,设想肠外营养要优于肠内营养。方法对英国33个重症监护室新人院的成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或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在入院后36小时内开始,持续不超过5天n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的死亡率n结果共纳入患者2400例进入研究,2388例(99.5%)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其中1191例采用肠外营养,1197例采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第30天时,肠外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3.1%(393/1188),肠内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4.2%(409/1195),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内营养的相对危险度是0.97(95%CI:0.86.1.08,P=O.57)n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3.7%VS.6.2%,P=O.006)和降低呕吐发生率(8.4%VS.16.2%,P〈O.001)方面,肠外营养显著优于肠内营养。在治疗相关性感染性并发症(O.22VS.O.21,P=O.72)、90天累计死亡率(37.3%VS.39.1%,P=O.40)方面,以及其他14项次要结局指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热量摄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大多数患者均未达到要求的能量摄入量。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第30天累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肠外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呕吐的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 临床试验 早期 不良反应发生率 危重症患者
  • 简介:2006年8月,我庆祝了自己51岁的生日,刚好在生日过后,我被诊断为浸润型ⅢB期恶性卵巢癌,确切地说,这并非是我在吹灭蜡烛时所希望的。那时,除了会拼写卵巢癌这几个字外,我对其一无所知。我有如此多的疑问:什么是卵巢癌?怎么得病的?我会战胜它吗?

  • 标签: 癌症患者 卵巢癌 ⅢB期 浸润型
  • 简介:我们每个人都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结合体。得了癌症,当然也不仅仅是身体的不适,还有心理上的痛苦,比如恐瞑,觉得癌症就等于死亡。曾有患者说:“自从得了癌症,我晚上都不敢睡,总怕睡着了就再也醒不了。”有的患者知道自己得癌后感到愤怒和委屈,说“我又没做什么亏心事,为什么让我得癌症啊?”恐瞑、委屈、愤怒、抑郁等负性情绪不断折磨着患者的内心,让原本的病痛雪上加霜。另外,很多患者因为生病,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不能工作,不能照顾孩子,不能做家务,很多以前自己很擅长的事情现在都做不了,感到非常沮丧。

  • 标签: 心理 带瘤生存 负性情绪 癌症 患者 做家务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出院后医疗 膀胱 康复护理 家庭护理(非专业)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提高心理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肝癌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卫生宣教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中晚期肺癌 心理痛苦 行为功能 焦虑 抑郁
  • 简介:刚过而立之年的A君不幸得了肝癌,他为了尽快摆脱癌魔,四处求医问药.有一次,他找到一位颇有名望的肝癌专家,以渴望的心情恳求专家赐给治疗"癌中之王"的妙方.专家告诉他,除了做必要的治疗外,战胜癌症的法宝关键在于自己,并赠送A君中一名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若能牢记这16个字,保持心理平衡,对癌症的康复大有裨益.

  • 标签: 治疗 心理免疫 肝癌 癌症 求医 真气
  • 简介:有一句俗话叫“隔行如隔山”.意思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很多人认为.只要是医生似乎就可以对所有的健康问题负责。但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即使在医学内部也有着太多的领域,太多的门道.所以医院的科室分得很细,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等,还有人们不是很熟悉的核医学科,变态反应科、基因诊断科等。科与科之间在知识领域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和不同.因此各科之间需要有很多联系和协作来解决不同的临床问题。在医院内部.科与科之间的相互会诊和转诊是很正常的事。

  • 标签: 心理问题 医生 肿瘤科 核医学科 医院内部 健康问题
  • 简介: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00例住院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05±3.4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28.75±4.37)分。不同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住院次数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得分、生活满意度得分两两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P<0.001),其中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高度相关(r=0.834,P<0.001)。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均较低,两者呈高度相关。应注意加强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老年 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 相关性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肿瘤患者的整体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但他们(尤其是接受姑息性手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看护的心理问题往往被临床忽视。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看护的心理问题常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恐惧以及失落感。他们目睹亲人罹患癌症并接受包括手术在内的各种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经历像钟摆一样反复的大悲大喜的复杂情感。因此,护士不仅要护理患者,也要重视对主要家庭看护者的评估,给予同样支持和帮助,以提高看护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对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作者借助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隆巴迪癌症中心姑息治疗部TamiBorneman等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姑息性手术的家庭看护的一项调查研究报道来诠释上述论点。

  • 标签: 家庭看护 姑息性手术 晚期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癌症病人,除身体的病痛外,心理压力造成的痛苦,使他们不能正常生活。患了癌症后,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我们根据五年来的临床观察,对癌症病人从就医、确诊、治疗到死亡的不同时期心理状态做了详细的调查及观察,其中大多数病人都不同程度的伴有情绪障碍。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已确诊为癌症的住院病人,

  • 标签: 癌症 心理变化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70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探讨其心理状态。方法70例患者均于根治手术后10天进行SCL-90问卷调查,与中国健康常模组对照,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结论手术后尽早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心理状况 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