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诱导培养15d。在CIK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采用MTT法检测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结果CIK前3d细胞扩增不明显,在培养4d后,细胞增殖,呈团,可观察到不规则形的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少、胞核大、圆.有时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相。培养12d后CIK细胞高表达CD3^+CD56^+,CD3^+CD8^+细胞缓慢增长,CD3、CD4细胞有所增加,在d7之后有所下降,CD3^+细胞维持高水平且变化不明显。CIK细胞对2种来源于不同组织的肿瘤细胞均产生了明显的杀伤性。结论人脐血经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CIK,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 标签: CIK 脐血 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 简介: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一直高居所有肿瘤的第二位。胃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亚洲胃癌发病率占全世界的50%以上,在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高达40万人。

  • 标签: 胃癌 老年 治疗
  • 简介: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区主要位于南方,其中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最为高发的地区,广东省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男性为30/10万和女性13/10万,香港地区1993年至1997年新发病例为5835例,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达男性26.1/10万和女性10.1/10万。放疗是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病例采用单纯放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5年生存率达90%以上。

  • 标签: 鼻咽肿瘤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方法取正常人脐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利用贴壁法去除悬浮细胞后,加入1000U/mLrhGM-CSF、500U/mLrhlL-4,至d7再加入500U/mLTNF-α进行培养,收集培养至d10的DC,分别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上加以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d10,大量细胞出现典型的树突状形态;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HLA-DR、CD80、CD83、CD1a、CD11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其在体外能有效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在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下,能够在体外利用脐血成功诱导出成熟DC。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脐血
  • 简介: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子宫内膜腺体的不规则增殖,同时伴有腺体、间质比例增加的器质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殖内分泌紊乱所导致,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子宫内膜增生的处理与管理的观点有所更新和改变。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变化、诊断性刮宫术指征的变化、子宫内膜增生管理观点的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性刮宫术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管理策略
  • 简介: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疾病,相对于治疗,随访工作显得欠重视。且缺乏规范。重视胃癌治疗后的监测和随访目的在于定期全面复查以备及早发现复发、转移以及属于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相应措施,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治疗后生存期。我们回顾了新华医院等医院近30a的临床经验,拟探讨总结出一套胃癌术后监测随访的方案,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癌治疗 临床工作者 恶性疾病 随访工作 随访目的 相应措施
  • 简介:目的比较Pellet培养和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两种培养方式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差异。方法人脂肪组织酶消化分离脂肪干细胞,培养基为DMEM含10%胎牛血清,利用Pellet培养和纤维蛋白凝胶支架两种培养体系将P3代脂肪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后21天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染色,DMMB法测定胞外基质中GAG含量,荧光定量PCR测定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番红-O染色显示,纤维蛋白凝胶实验组软骨细胞外基质大量分泌,并融合成片,说明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可更好促进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维持软骨细胞表型。GAG/DNA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凝胶组促GAG分泌的能力优于其余各组(P〈0.05),其Ⅱ型胶原mRNA表达的能力也最强(P〈0.05)。结论利用纤维蛋白凝胶支架诱导人脂肪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能力优于无支架的Pellet三维培养体系。

  • 标签: 纤维蛋白 干细胞 组织工程 软骨 Pellet培养 脂肪源干细胞
  • 简介: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多药耐药的发生。研究表明,多药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P-gp、TopoⅡ、GST-π、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及p53基因突变等是肺癌产生多药耐药的物质基础。本文重点介绍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因子及耐药逆转的对策,以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的筛选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率。

  • 标签: 肺癌 化疗 多药耐药 耐药逆转
  • 简介:背景与目的:目前对胶质瘤干细胞(braingliomastemcells,BGSCs)的研究仍以细胞实验研究为主,因此培养出大量合格的BGSCs是所有相关研究的首要步骤。本实验用一种新的较简化的方法从临床人脑胶质瘤标本中进行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培养纯化。方法:对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处理,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进行干细胞培养。肿瘤细胞球形成后,进行增殖实验、单克隆形成实验以及诱导分化实验,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相关的标志物。连续传代+条件培养方式进行分离纯化。结果:17例标本中共有8例成功培养出肿瘤细胞球,连续传代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单克隆形成实验证实单个肿瘤球细胞即可形成新的肿瘤细胞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球细胞表达胶质瘤干细胞的标志物CD133,诱导分化后的肿瘤球细胞可以表达成熟神经细胞的标志物GFAP和TU-20。以上结果证明培养出的肿瘤球细胞即为脑胶质瘤干细胞。结论: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对脑胶质瘤组织进行处理培养,用条件培养+连续传代的方法即可快捷高效地获得大量高纯度脑胶质瘤干细胞。此方法大大节约了费用和时间,可以满足后续脑胶质瘤干细胞实验研究的要求。

  • 标签: 胶质瘤 脑胶质瘤干细胞 CD133 增殖 自我更新
  • 简介: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所有癌症中位于前列[1]。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合并有远处转移([2,3]),转移的部位主要是肝和肺([4]),其次腹膜、脑、骨骼、肾上腺、脾等其他比较少见的部位([5-7]),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之一。

  • 标签: 结直肠癌肺转移 肝转移 孤立性肺转移 总体生存率 诊治策略 术后辅助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社区筛查的方法。方法对3个社区共13378人乳腺癌筛查按社区分成3组,分别采取组1:社区宣教+医院免费体检以及推荐钼钯检查;组2:发放免费医院体检表以及推荐钼钯检查;组3:社区宣教+推荐钼钯检查。统计各组来院检查率、钼钯摄片率、乳腺癌检出率。结果组1共发放免费体检表7973张,来院检查人数5176人,占64.92%。组2共发放免费体检表10097张,来院检查人数5267人,占52.16%。组3共发放免费体检表8013张,来院检查人数2935人,占36.63%。组1钼钯摄片数共1289人,占24.9%;组2钼钯摄片542人,占10.29%;组3钼钯摄片120人,占4.09%。3个社区实际发现乳腺癌21例,总发病率为80.51/10万。其中通过本次筛查发现13例。受筛查者到目前没有发现漏诊病例。组1诊断乳腺癌6例,组2诊断乳腺癌5例,组3诊断乳腺癌2例。结论社区宣教+医院免费体检+推荐钼钯检查是目前比较适合国情的乳腺癌筛查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胃癌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中PD-L1、PD-1和hMSH2、hMLH1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癌栓相关(均P<0.05);PD-1表达与各临床病例特征均无相关(P>0.05)。hMSH2、hMLH1表达与TNM分期相关(P<0.05)。PD-L1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相关(均P<0.05),PD-1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均无相关,PD-L1表达与PD-1无相关(P>0.05)。结论依据错配修复缺陷基因及PD-L1表达水平选择性阻断PD-L1/PD-1免疫检查点有望成为胃癌个体化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胃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错配修复基因缺陷 免疫治疗
  • 简介:局部进展期胃癌在我国胃癌患者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导致我国胃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长期低下的重要原因.局部进展期胃癌虽然有R0切除的可能,但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因此,一直是胃癌临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统计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15年间手术治疗974例局部进展期胃癌(T3,T4,和/或N+),其中行R0根治术724例,根治切除率74.3%,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40.1%,远低于早期胃癌的93.9%m.

  • 标签: 共识争议 外科治疗 局部进展
  • 简介: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的HBsAg阳性癌症患者中,HBV的再激活风险很高,尤其是给予利妥昔单抗或类固醇治疗时。HBV再激活的机制分为HBV复制增加,HBV破坏肝脏细胞,以及HBV下降的恢复期这三个阶段。对高风险患者应在化疗前进行HBV标志物的筛查(包括HBsAg、anti-HBc和/或anti-HBs)和/或HBVDNA的检测,但检测项目的数目目前还存在争议。对达到预防性抗HBV治疗标准的患者尽早进行抗HBV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以及合并症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通常在免疫抑制性治疗结束后还要进行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抗HBV治疗。

  • 标签: HBV 再激活 癌症 化疗 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2012年我科收治了一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从确诊脑转移至今已生存20个月。目前脑转移控制问题比较棘手,该病例值得进一步分析探讨。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患者 治疗
  • 简介:颞叶参与很多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情感、记忆、定时定向、语言等功能。颞叶依靠白质纤维束与大脑其它部位建立的广泛联系来完成其复杂的神经功能。临床上涉及颞叶的神经外科手术非常常见,因此,掌握颞叶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和功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手术计划。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可以清楚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本文复习文献报道,结合我院DTI影像介绍颞叶重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功能以及在颞叶肿瘤手术策略的参考。

  • 标签: 颞叶 白质纤维束 弥散张量成像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的平衡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2例,其中男59例,女43例,年龄30-68岁,平均(55±5)岁。股骨头坏死54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CroweⅠ、Ⅱ型)32例,原发性骨关节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术前Harris评分20-66分,平均(43.8±10.7)分。术前双下肢长度差异0.4-2.3cm,患肢短缩〈2cm70例,短缩≥2cm32例,平均短缩(1.5±0.5)cm。术前通过直接测量及影像学测量评估患者双下肢长度,模板测量预估假体型号及假体安放位置,术中通过测量大转子尖与股骨头中心在股骨长轴线上的垂直距离,关节复位后用手触摸坐骨结节与小转子尖的位置关系,保证双下肢间隙与身体纵轴平行的情况下,用手触摸双侧胫骨结节看是否在同一垂直面等多种综合方法确定肢体长度。结果术后98例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7.6±7.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0-94分,平均(88±3.3)分,术后双下肢等长38例,患肢缩短20例,延长40例,双下肢不等长范围0.1-0.4cm,平均0.2cm。结论翔实的术前测量评估和精细的术中再评估等综合调整肢体长度的方法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肢体长度平衡。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下肢 髋脱位 先天性
  • 简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不下,其中2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即发现肝转移灶。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差,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术后辅助性放化疗方案的制定等问题均无高级别证据给予定论,我们提倡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原发部位和肝内病灶的严重程度、是否引起症状及患者一般情况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外科治疗 辅助放化疗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23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麻醉方式、内固定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总结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中,11例出现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发生率47.8%,分别为:全身并发症30.4%(n=7),局部并发症17.4%(n=4)。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肺栓塞、2例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股骨头坏死。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褥疮、3例尿路感染。整体治疗满意度为87%。结论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术前计划、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老年人 80以上 髋骨折 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