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探讨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只SPF级5周龄裸鼠接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后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牛磺酸干预组给予添加5%的牛磺酸饮水,对照组给予正常无菌饮水。测量两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mic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和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guanosinetriphosphataseactivatingprotein,p21ras)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束时所有裸鼠均存活,裸鼠乳腺癌模型造模成功。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抑制率为41.6%。相对于对照组,牛磺酸干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ER表达量提高了134%(P〈0.05),PR表达量提高了47.5%(P〈0.05),HER-2表达量降低了67%(P〈0.05),p21ras表达量降低了62.2%(P〈0.01)。结论牛磺酸可抑制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PR和下调HER-2、p21ras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牛磺酸 抗肿瘤 裸鼠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简介:目的:建立可用于活体成像的小鼠大肠癌肝转移移植瘤模型。方法:利用慢病毒将荧光素酶表达载体转染至人肠癌L〇V〇细胞株,经嘌呤嘧啶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进行裸鼠脾脏注射,采用脾脏注射切脾法和保脾法两种方法制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比较小鼠肝转移情况,并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布特点。结果:建立了肠癌细胞株的荧光素酶基因稳定表达的亚克隆,两组经脾注射方法肝转移率均为65%以上,具有可操作性,切脾组具备更多的肝脏转移数及更高的肝脏成瘤率。结论:成功构建了可用于活体成像的小鼠肠癌肝转移移植瘤模型,确定了脾脏注射切脾法制造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是较好的造模方法。

  • 标签: 荧光素酶 肠癌肝转移 移植瘤 活体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