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肾上腺手术由于解剖位置和其生理功能特殊,术前诊断及中处理较复杂,目前开展此项手术有一定手术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安全性,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作者就本院1997年7月至2000年11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肾上腺肿瘤15例的诊治情况总结报告,并对术前诊断、预防中意外和相关血管损伤的体会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流式细胞(FCM)以其定量、客观的特点应用于乳腺癌DNA含量的检测,其优越性在于FCM能用于细胞动力学、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等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分析出乳腺癌的倍型,而且能较准确地测定该肿瘤的增殖指数,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本文对流式细胞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乳腺癌 DNA倍体 S期指数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手术经鼻入路较经口入路有较多优点,本文探讨直接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方法。方法:12例垂体肿瘤经CT扫描或MRI明确手术适应证后,手术均采取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视力、视野恢复7例,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2例和脑脊液漏1例,无鼻梁塌陷、上门齿麻木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单侧鼻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具有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手术 显微外科
  • 简介:自Frimberger(1983)报告采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获得成功以来,食管内支架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晚期食管癌所致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的治疗现状[1].但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有效地处理也值得重视.我院从1997年7月以来置入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患者42例,在支架置入的过程中及置入后有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管恶性狭窄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预防 晚期食管癌 支架移位
  • 简介:背景和目的:听神经瘤的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是目前被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大型听神经瘤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例大型听神经瘤的患者进行中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监护。结果:术后仅1例出现轻度面瘫,并很快恢复,余颅神经和脑干功能保存良好。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护对大型听神经瘤手术的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听神经瘤 手术治疗 神经电生理 心电监护 肿瘤
  • 简介:保乳手术为乳腺癌病人提供了保留乳房的机会,但仍有病人达不到保乳条件而行全乳切除者。术后一期再造可以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随着乳房切除术后一期再造的开展,对再造乳房的外形美观要求也大大上升。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skin-sparingmastectomySSM)灵活选择切口,合理选择对象,不仅在切除全部乳腺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皮肤,达到根治性目的;而且并不会因为保留皮肤而提高局部复发率,也不对生存有影响。一些一期再造病人适合行SSM以达到治疗和美容的双重效果。再此基础上,保留乳头或保留乳晕的全乳切除(nipple-sparingmastectomyNSM或areola-sparingmastectomyASM)也得到了应用。

  • 标签: 外科 整形 乳房切除术 皮下 乳房成形术 即刻 肿瘤复发 局部
  • 简介:目的探讨包膜外肿瘤摘除在腮腺沃辛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近lO年收治的24例沃辛瘤中的13例病人采用包膜外摘除,并进行随访。结果采用包膜外摘除治疗腮腺沃辛瘤,手术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无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在腮腺沃辛瘤的治疗中,包膜外肿瘤摘除是可行的。

  • 标签: 腮腺沃辛瘤 治疗中 肿瘤摘除术 包膜 面部凹陷畸形 手术安全性
  • 简介:据意大利学者报道,对于小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或经皮乙醇注射(PEI)治疗的存活率是相同的。意大利那不勒斯NazionaleTumori研究所的BrunoDaniele博士指出,小HCC患者经常采用肝切除或PEI治疗,为此,研究人员通过意大利肝癌计划(CLIP08)中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肝切除与PEI对存活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进行肝切除(病例)或PEI(对照)治疗的单结节HCC(≤5cm)患者进行研究,配对标准为诊断时间、

  • 标签: 肝切除术 经皮乙醇注射治疗 肝癌 手术 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癌切除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导航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对胼胝体区、矢状窦旁及镰旁、嗅沟、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以非跨中线骨瓣行手术切除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顺利全切肿瘤,预防和有效控制矢状窦的出血、我们应用跨中线骨瓣切除上述肿瘤,回顾并总结该式的优点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1例幕上肿瘤,均以跨中线骨瓣手术切除。对嗅沟和胼胝体区肿瘤、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取冠状切口,作跨中线骨瓣或以肿瘤主侧为主的跨中线骨瓣。对中、后矢状窦旁和镰旁肿瘤取蒂位于肿瘤、过中线的马蹄形皮瓣,以肿瘤为主的跨中线骨瓣结果:本组病人均有良好的野显露,均获肿瘤全切,无中大出血发生,止血效果良好。11例中临床治愈8例,好转3例。结论:对矢状窦旁、胼胝体区、大脑镰旁、嗅沟、向两侧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采用跨中线骨瓣,有利于野的显露,能够达到肿瘤全切除,对中止血、防止大出血都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跨中线骨瓣 颅内肿瘤 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经右锁骨下静脉及右股动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右侧前胸壁及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约3cm,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中给予化疗栓塞,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及定期护理。结果10例病人成功植入10个导管药盒系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本组病人生存期最短10个月,最长约37个月。结论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区域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途径。在床边或门诊即可实现区域化疗,达到提高疗效,降低费用的效果,易为病人接受,不失为治疗恶性肿瘤良好手段。

  • 标签: 导管药盒系统 植入术 恶性肿瘤 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0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01例患者中除失访13例外,余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84.8%。在随访期内,术后颈部复发率为3.59%。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不恒定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采用合理的区域清扫对减少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部 淋巴结 转移 手术方式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干是生命中枢,手术中常因损伤脑干而发生死亡或长期昏迷,完善手术中的监护,在尽可能切除肿瘤的同时及时察觉脑干的反应以避免损伤正常脑干组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脑干及其附近手术中很好的监测方法之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防止中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目的就是检测脑干及与相应颅神经功能受损伤时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为后颅窝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准确和安全的中监测手段。方法:对30例后颅窝肿瘤病人。用同一进口监护仪于手术前、中及术后分别进行BAEP连续实时监护,测定手术操作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后颅窝肿瘤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PL),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的明显延长(P<0.01)、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1),其中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手术中及手术后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减少或避免病人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手术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术中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在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对18例中下段直肠癌切除后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残端用缝合器关闭形成盲端,腹内一次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5个月~3年15例,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便秘1例,2例局部复发,3例死亡,余病人排便功能良好.结论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费时少,适用于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 标签: 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 中下段直肠癌 切除术 术中 临床应用 弯管吻合器
  • 简介:目的研究流式细胞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分析、突变型p53检测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4例标本(12例恶性,12例良性)采用流式细胞细胞内抗原检测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胸腔积液细胞中表达突变型p53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p5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并且通过PI染色分析细胞倍型和周期分布.结果流式细胞DNA倍体分析用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100%.倍体分析和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能将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100%,特异性仍为100%.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p5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以p53阳性细胞百分率>90%为阳性标准,p53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1.7%.联合p53阳性细胞百分率和DNA倍体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能提高到91.7%,特异性91.7%.细胞周期SPF(S期时相百分比)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流式细胞DNA倍体分析和突变型p53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结合细胞学检查更有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良性 恶性 流式细胞术 p53 突变型DNA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