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智力低下患儿染色体核型变化。方法取92例先天性智力低下患儿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利用G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92例患儿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43例,检出率47%。其中,常染色体异常35例,占38%;染色体异常8例,占9%;新发现1例智力低下异常核型:45,XX,psudic(11;9)(p15;p24)。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外周血细胞遗传学分析有助于提高先天性智力低下病人的遗传学筛查率。

  • 标签: 智力低下 染色体核型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型(CMT1)儿童的肌电图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4例CMT1型患儿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同时联合应用PCR-双酶切分析检测17p11.2-12上的基因重复,对照组为10名健康儿童。结果24例患儿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减慢或消失,且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下肢受累程度重于上肢。所检24例患儿72块肌肉中,40块呈神经源损害(56%);患儿年龄越大,肌肉受累程度越严重。24例患儿中,PCR-双酶切法在13例患儿中检测出1760bp片段,占54%。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此片段。结论CMT1患儿肌电图改变特征明显,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肌肉病变多呈神经源损害。PCR-双酶切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CMT1型基因诊断方法。

  • 标签: 腓骨肌萎缩症1型 肌电图 儿童
  • 简介: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儿童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日益引起重视。为加快我国儿科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专业的发展,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经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定于2010年第2季度在武汉举办全国“儿科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2010-06-01—048(国)]。

  • 标签: 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 学习班 儿科 诊疗 继续医学教育 相关疾病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和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分子诊断中心(本中心)2015年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和临床诊断流程(复旦流程1.0)及其升级后的流程(复旦流程2.0)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复旦流程1.0和2.0对本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送检行二代测序分子诊断的连续样本,进行初步数据分析结果、流程用时和准确的比较和分析,并以典型病例具体说明复旦流程2.0的主要特点。结果2017年11月7-14日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的、行临床外显子检测的112例进入本文分析,初步数据分析结果的比较,进入人工数据审核的变异数量,复旦流程1.0平均210个,复旦流程2.0平均25个;完成112例从样本送达测序完成到初步报告形成时间,复旦流程1.0为78.8h,复旦流程2.0为19.8h;与人工审核后阳性结果判读符合率为63.6%(7/11),阴性结果判读符合率为84.2%(85/101)。结论复旦流程2.0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和自动地进行大样本量的数据分析,可以用于临床大样本量的高通量数据分析及解读。

  • 标签: 高通量数据分析及解读 全外显子组序列分析 临床外显子组序列分析 表型基因型关联性
  • 简介:目的分析围生期及生命早期环境因素与外周血CD4+、CD8+T细胞相对计数的关系,估计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方法采用双生子研究设计,经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和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健康双生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家庭状况、母亲孕期及分娩状况、出生时状况等信息,在双生子满1周岁时进行体检。体重和身高等体格发育指标依照"199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标准进行测量。测定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通过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卵型鉴定。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估计应用Mx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72对双生子进入分析,其中82对为(47.7%)同卵双生子(MZ),90对为异卵双生子(DZ)。Apgar评分与MZ、DZ组CD4+T细胞相对计数呈弱正相关(rMZ=0.16,rDZ=0.14,P〈0.05)。最终选择AE模型得到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遗传度分别为61.8%(95%CI:38.3%-74.8%)与57.3%(95%CI:34.5%-70.2%)。结论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遗传度高于成人水平,Apgar评分或与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相关。

  • 标签: 幼儿 CD4+T细胞亚群 CD8+T细胞亚群 双生子 遗传度
  • 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将于2017年2月24-26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举办"基于临床病例引导的神经遗传性疾病诊断实训高级培训班"。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10个学分,并颁发培训证书,培训班将紧密结合儿童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学诊断技术,通过各类临床案例分析,详细传授神经遗传学诊断思路与方法、报告解读与分析、遗传咨询要点。

  • 标签: 遗传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遗传学 遗传学诊断 临床案例 报告解读
  • 简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科成立于1983年,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诊治中心,也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成员之一,是东北三省唯一儿科内分泌博士授予单位。该科现有医生7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医学博士4名,硕士1名。

  • 标签: 中国医科大学 遗传代谢 内分泌 病科 小儿 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与儿童过敏紫癜复发(HSP)的相关。方法:选取扬州市洪泉医院于2019年11月-2022年6月初次诊断为过敏紫癜患儿共108名,出院后通过电话、网络、再入院等形式随诊1年。依据复发情况将出院后未复发分为对照组,过敏紫癜再次复发为复发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相关实验室指标、出院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复发组患儿出院后激素治疗、出院后饮食、运动限制比例低于未复发患儿(P<0.05);紫癜缓解时间(<6天)、有前期感染病史人数和入院时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SⅡ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2)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发现:C反应蛋白、SⅡ水平升高为HS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紫癜缓解时间(<6天)、出院后激素治疗、运动限制为儿童HSP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3.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测儿童过敏紫癜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697-0.867,P<0.001),SⅡ对儿童过敏紫癜复发的预测的敏感性74.5%特异性为70.2%(P<0.05)。结论:SⅡ水平的升高是儿童过敏紫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HSP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过敏性紫癜;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复发;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包皮手术中干燥闭塞龟头炎(Balanitisxeroticaobliterans,BXO)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包皮手术(瘢痕包茎、包茎、包皮过长、隐匿阴茎)且包皮送病理检查的患儿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结果本研究中BXO的年龄分布集中在4~8岁。在221例送病理检查的患儿中,有35例显示包皮BXO变,其中60%来自于临床诊断瘢痕包茎的患儿;瘢痕包茎BXO的阳性率为61.8%(21/34),远高于临床诊断为包茎(11.1%;8/72)、隐匿阴茎(6%;5/83)及包皮过长者(5.9%;1/17)。结论瘢痕包茎患儿BXO阳性率较高,该疾病患儿的包皮建议常规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有利于后期指导治疗。

  • 标签: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 瘢痕 发病率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环磷酰胺(CTX)治疗增殖狼疮肾炎(PLN)的疗效和安全。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11月30日,获得CTX治疗PLN的相关RCT文献。由3名系统评价员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偏倚评价。依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选择报告研究结果和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计数资料采用OR值及其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CI表示。对同质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25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37篇RCT文献(n=2296)进入Meta分析。19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随机化方法,6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4篇文献采用盲法,纳入文献均未提及是否选择报道结果,均未报告其他偏倚来源。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大剂量CTX组病死率(OR=0.24,95%CI:0.06~0.89)及SCr倍增发生率(OR=0.38,95%CI:0.15~0.96)显著低于小剂量CTX组。②CTX/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终末期肾病(ESRD)(OR=0.56,95%CI:0.31~1.00)、SCr倍增发生率(OR=0.46,95%CI:0.26~0.81)及复发率(OR=0.18,95%CI:0.04~0.82)显著低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肾功能稳定(OR=1.94,95%CI:1.15~3.28)、带状疱疹(OR=2.63,95%CI:1.21~5.74)及闭经(OR=3.74,95%CI:1.85~7.57)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③CTX组带状疱疹(OR=3.92,95%CI:1.20~12.86)及闭经(OR=4.04,95%CI:1.66~9.82)发生率显著高于硫唑嘌呤组。④CTX/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OR=0.46,95%CI:0.28~0.76)及总缓解率(OR=0.66,95%CI:0.48~0.91)显著低于霉酚酸酯/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组,闭经(OR=6.13,95%CI:1.98~18.94)及WBC减少(OR=2.30,95%CI:1.41~3.76)发生率显著高于霉酚酸酯/糖皮质

  • 标签: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META分析
  • 简介:过敏紫癜(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全身小血管炎,病情发展而引起紫癜肾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大部分患儿病情缓解,主张HSP患儿早期使用激素。当患儿出现肾病水平的蛋白尿,或肾脏病理有50%以上肾小球新月体形成,或肾功能下降时,可采用多联药物强化治疗,免疫抑制剂可选择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等。近年来,对反复复发的HSP及重症紫癜肾炎患儿,采取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治疗已取得明显疗效。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肾炎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 简介:患儿,女,9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发热、气促、咯痰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抗生素等正规治疗3周,患儿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咽红,双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血常规、血沉、胸部正侧位片正常。

  • 标签: 咳嗽 心因性 胸部正侧位片 正规治疗 心肺检查 抗生素
  • 简介:目的了解血锌与脑瘫痪(简称脑瘫)伴佝偻病的关系。方法将112例脑瘫伴佝偻病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脑瘫患儿94例设为脑瘫组,210例同龄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末梢血进行血锌测定。结果观察组及脑瘫组血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轻度缺锌率低于脑瘫组,重度缺锌率高于脑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瘫伴佝偻病患儿缺锌程度更为严重。

  • 标签: 脑性瘫痪 佝偻病 锌/缺乏 儿童
  • 简介:目的提高对儿童不典型继发性血栓PLT减少紫癜(TTP)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无神经系统受累的继发性TT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ADAMTS13酶活性和Anti-ADAMTS13抗体检测结果,行系统文献检索并文献复习。结果男性患儿,12岁,急性起病,病初有发热,双下肢可见瘀点,PLT及Hb进行下降,血涂片可见破碎RBC,高胆红素血症,LDH明显升高,镜下血尿,肾功能正常,补体正常,考虑血栓微血管病(TTP或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ADAMTS13酶活性检测2.3%(正常值40%-130%),ADAMTS13抗体检测90U·mL-(-1)(正常值〈12U·mL-1),确诊继发性TTP,予血浆置换和激素治疗。4个月后患儿停用所有药物,目前停药6月无复发。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共有14篇英文文献中40例继发性TTP进入本文分析,发病年龄(10.2±5.2)岁,男19例,女21例,发热36例(90%),神经系统受累28例(70%),肾脏受累18例(45%),均有贫血和PLT降低。3例死亡,37例血浆置换+激素治疗,31例(83.8%)对血浆置换治疗即时反应好,1例因血浆过敏和1例血浆置换导管相关感染改为激素+利妥昔单抗治疗反应好,1例难治继发性TTP加长春新碱(利妥昔单抗上市前)随访时复发,2例发生血浆置换依赖,加环孢素后治疗反应好,1例治疗反应不好,加长春新碱后治疗反应好,,4例失访(10.8%),平均随访时间29月(3-72个月),13例(39.4%)出现复发,9/13例加利妥昔单抗中仍有2例复发。结论贫血和PLT降低应怀疑TTP,需行ADAMTS13酶活性及其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区别遗传和获得TTP;血浆置换+激素,或+利妥昔单抗是TTP的治疗组合选项。

  • 标签: 血栓性PLT减少性紫癜 儿童 ADATS-13酶活性 ADAMTS13抗体
  • 作者: 欧连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黔江409000
  • 简介:儿童慢性湿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指持续4周以上并伴有痰或痰声的慢性咳嗽。慢性湿咳嗽患儿有气道上皮损伤、病原体感染、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增加等异常状态,可促进大量粘液分泌,形成粘液高分泌状态。气道粘液的显著增加不能及时排出,这可能导致气道粘液滞留。粘液清除障碍也是儿童慢性湿咳嗽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粘液分泌量高的儿童对排痰的需求更高,但许多儿童呼吸防御机制受损,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纤毛振荡功能障碍,使粘液无法被推到口咽位置,导致儿童无法咳嗽或吞咽痰。痰液滞留在气道中,会加剧炎症反应,促进痰液分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促进慢性湿咳嗽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主要病因
  • 简介:目的分析紫癜肾炎(HSPN)常用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有关过敏紫癜(HSP)药物治疗的中外文献,以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纳入标准,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评估后进行分析。对于不能合并和Meta分析的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分别描述。结果截至2006-06,本文检索有关HSP药物治疗中外文献共927篇(包括含两种以上药物的重复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或全文,排除重复文献,鉴定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2篇,均获取全文。纳入文献中仅6篇为外文文献,余46篇为中文,所有文献按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均为低质量研究。(1)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未用者,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甲氰咪胍干预者,应用抗过敏药干预者疗效明显优于糖皮质激素干预者或与糖皮质激素干预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2受体拮抗剂治疗HSP与采用包括激素在内的综合治疗相比,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3)联合抗凝治疗措施有助于缓解重型HSPN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的预后;(4)临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佐治过HSPN安全、有效;(5)本系统评价支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小儿过敏紫癜肾损害的发生;(6)目前霉酚酸酯主要用于激素足量治疗和(或)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后尿蛋白仍未转阴者,或病理类型较重的HSPN,如新月体形成和局灶袢坏死;(7)雷公藤多苷为主的中药治疗HSPN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蛋白尿及血尿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及降低复发率;(8)CTX冲击治疗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较好的治疗方案,CTX与激素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激素治疗疗效可靠,可提高临床缓解率;(9)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HSPN较激素更有助于改善皮疹和消化道症状,�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肾炎/治疗 系统评价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