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我院于2006年3月收治了1例5个半月的婴儿肛瘘患儿,在局麻下行肛瘘切开线术,我们对其实施了整体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男,5个半月。因“肛门周围反复流脓4个月”而入院。入院诊断:肛瘘。在局麻下行肛瘘切开线术,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局部换药等治疗,术后10d橡皮筋脱落,创面开放,继续换药,至20d痊愈出院。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认为婴儿期发展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是信任对不信任。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人无助感最强烈、最需要依赖成人的时期。婴儿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必须依靠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1]。对于不能进行语言沟通的婴儿,要想知道他的心理状态很难、很难,我们采用了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方式与患儿沟通。通过语言、表情、爱抚、游戏、手势等形体语言和婴儿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患儿的信任感。2.1.2常规理化检查监测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进食及哭闹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妥善处理。术前4h禁饮并给患儿家属讲解禁饮的意义,使患儿家属能主动配合,防止因患儿不配合改为基础麻醉时胃内有残存食物,醉引起胃内容物返而使婴儿发生窒息。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给予麻醉前药物。2.2术...

  • 标签: 例婴儿 切开挂线 婴儿肛瘘
  • 简介:目的观察双子参洗液联合切开线法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住院的肛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行切开线疗法,对照组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采用双子参洗液冲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患儿并发症,包括疼痛、瘙痒、渗液以及感染,跟踪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瘙痒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跟踪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2例(6.67%),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9例(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线联合熏洗坐浴治疗小儿肛瘘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肛瘘 双子参洗液 挂线 熏洗坐浴 儿童
  • 简介:目的胃食管反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主要探讨氧化应激在小儿反性食管炎(RE)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年龄7个月至16岁)经胃镜检查诊断为RE的患儿,测定其食管黏膜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蛋白质含量。另20例(年龄3~16岁)胃镜检查时未发现食管黏膜损伤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食管黏膜蛋白质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E组MDA值为每毫克蛋白15.36±16.67nmol,高于对照组的7.51±6.17nmo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E组T-SOD活力每毫克蛋白为30.43±35.09U低于对照组的56.34±51.73U,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GSH和NO的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E时食管黏膜MDA含量升高,SOD活力水平降低,表明氧化应激损伤在小儿食管黏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氧化应激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遗尿患儿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两种不同情况下尿率和残余尿测定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应用尿率测定来判断遗尿患儿膀胱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102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男性60例,女性42例),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分别进行尿率和残余尿测定,比较两种情况下尿率参数(排尿量、排尿时间、最大尿率)及每次残余尿量检查结果。结果初始尿意时测得患儿最大尿率为(15.5±8.2)mL/s,残余尿量为(2.9±5.9)mL;强烈尿意时测得患儿最大尿率为(19.9±9.7)mL/s,残余尿量为(5.2±6.9)mL;初始尿意与强烈尿意下最大尿率和残余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率随尿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尿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最大尿率反而有下降趋势。男性与女性在初始尿意时的最大尿率和残余尿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强烈尿意时,男性的最大尿率显著低于女性,(18.5±8.2)mL/svs(24.2±12.5)mL/s(P〈0.05),而残余尿量没有差异。结论遗尿患儿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下尿率-残余尿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遗尿患儿进行自由尿率测定时不宜过度憋尿,临床上分析尿率及残余尿测定结果时要考虑尿意状态和排尿量对尿测定参数的影响。

  • 标签: 遗尿 初始尿意 强烈尿意 尿流率 残余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