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中枢听觉加工特点及儿童FAD的可能病因。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的27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人语言发育史阳性病史率,检测二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比较其失匹配负波(MMN)形态学、潜伏期及峰振幅。结果病例组个人语言发育史中阳性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VS8%,P〈0.01);其MMN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31ms175±32ms,P〈0.01);其峰振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听觉加工时间延长可能是儿童FAD的发病原因之一。

  • 标签: 失匹配负波 功能性构音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中枢听觉加工 儿童
  • 简介: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心肌炎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及患者临床数据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心肌炎诊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进展。无创性心脏磁共振检查对心肌炎的的诊断有重大的价值,但不能替代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心肌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辅助支持处理,主要为积极治疗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综合治疗,尤其是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因目前缺乏大量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对于心肌炎的诊治仍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心肌炎 心血管疾病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与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该研究通过比较ERK1/2在病毒性心肌心肌细胞中表达变化及ERK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干预后细胞活性的改变,探讨ERK信号传导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病毒攻击心肌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心肌细胞.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柯萨奇B3(CVB3)感染组,20μmol/L和50μmol/LPD98059干预组,后3组用柯萨奇B3M株感染.采用Westenblot分别测定ERK1/2,ERK激活后产物(P-ERK1/2)表达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法计算细胞病变.结果4组ERK1/2表达总量差异无显著性;CVB3感染组P-ER1/2表达为135.57±0.71高于对照组的119.41±1.9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20μmol/L或50μmol/LPD98059干预后心肌细胞P-ERK1/2表达为113.75±1.03,42.56±2.17比感染组细胞低,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其中50μmol/LPD98059干预组P-ERK1/2表达较20μmol/L组低(P<0.01).PD98059干预组心肌细胞活性0.53±0.13,0.41±0.04明显高于感染组0.17±0.04,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PD98059干预组间心肌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PD98059干预组细胞出现细胞病变的时间较感染组晚,程度较感染组轻,感染面积较感染组小.结论病毒在攻击心肌细胞时启动了ERK信号通路;PD98059能干预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感染.

  • 标签: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信号转导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多柔比星(doxorubicin)属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自1967年发现以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性疾病,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肺癌及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是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但其不良反应除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炎、脱发及静脉炎等外,长期应用还可发生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作用。1970年,Bonadonna等首次报道了多柔比星在抗肿瘤中引发心脏病变,主要为ECG的异常,包括心动过速,S—T段下移,T波改变。此后陆续有报道在应用多柔比星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肌病、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多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多柔比星可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样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这种改变具有剂量依赖性,从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多柔比星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研究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是令人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且对于指导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多柔比星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病发病机制 多柔比星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 剂量依赖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新生猪最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MLS—BAEP)的影响。方法16头5~7d的新生猪随机分为3组:常温止常组(n=4)、缺氧缺血(HI)组(n=6)、HI低温组(n=6)。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机械通气吸入6%的氧气制备H1BD模型。缺氧缺血后2h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低温治疗24h。各组分别在HI前、HI后12h、24h、36h、48h、60h、72h、4d、7d、10d、13d、15d进行MLS—BAEP测试。结果HI组与正常组相比,从HI后72h开始,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明显延长,第7天达到高峰,第10天开始逐渐恢复,但除I波潜伏期外,其他指标仍明显长于正常组,直至HI后15d仍然没有恢复正常。HI低温组Ⅲ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Ⅴ峰间期在HI后60h至7d,V波潜伏期和Ⅲ~Ⅴ峰间期在HI后72h至7d均明显短于HI组(P〈0.05)。结论新生猪HI后脑干听觉通路的外周部分和中枢部分均受累,表现为MLS—BAEP的各潜伏期和峰间期的明显延长,中枢损害在HI后第7天达到高峰,第15天仍然没恢复正常。HI低温治疗可明显减轻HIBD的脑干损伤。

  • 标签: 低温 缺氧缺血脑损伤 最大长度序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新生猪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窒息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探讨NSE对早期了解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该院窒息足月新生儿5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Apgar评分以及是否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单纯轻度窒息组23例、单纯重度窒息组15例和窒息合并HIE组14例。采用双盲试验在生后7d同一时间检测BAEP和NSE,初次BAEP检测异常者在生后3个月同一时间进行第2次BAEP和NSE检测。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窒息患儿两次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50.0%,21.2%。BAEP两次检出异常率,重度窒息组(63.3%,26.3%)与轻度窒息组(36.9%,5.9%)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IE组(57.1%,31.3%)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研究组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为26.70±2.34μg/L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的17.18±3.16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E组为27.00±2.01μg/L,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AEP异常组NSE水平为25.69±4.12μg/L高于BAEP正常组的17.15±3.09μg/L(P〈0.01),NSE水平随着V波反应阈值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BAEP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窒息患儿听神经损害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窒息 听力损伤 新生 婴儿
  • 简介:目的:观察心电监护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的预测作用,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分析41例入院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并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比,对疾病检出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心电监护早期实时显示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均能提供临床数据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临床依据。结论心电监护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心肌炎/诊断 心电监护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搜集有关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Manager5.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400例患儿(试验组202例,对照组19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磷酸肌酸钠治疗7d后患儿心肌酶CK、CK-MB、LDH、HBDH、cTnI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8和1.29,95%CI为(1.32,2.41)和(1.12,1.48)。治疗组总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4.07d,95%CI为(-5.25,-2.89)。结论磷酸肌酸钠对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伤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能缩短住院天数,且心肌酶谱可出现下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但由于所纳入试验质量原因,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窒息 心肌损伤 META分析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一氧化氮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上升,丙二醛、一氧化氨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尤以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可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提高疗效.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注射液 治疗应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9例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进入分析,男5例,女4例。病程0.5-4.5年,起病年龄11个月至18岁。9例均有乏力表现,4例合并肌肉无力,1例四肢近端肌萎缩,2例有惊厥发作,2例伴生长发育落后。9例均有不同程度肝肿大,8例肝功能异常,7例CK、CK-MB和乳酸脱氢酶增高,6例乳酸增高,2例低血糖,3例高血氨。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高和射血分数下降。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2例。串联质谱检查示游离肉碱明显增高1例,减少5例,正常3例;酯酰肉碱增高7例,减少1例,正常1例。临床诊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4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3例。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补充左旋肉碱、维生素及低脂肪、预防饥饿等饮食指导。随访0.5-3年,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表现逐渐改善。结论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合并多系统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者,应考虑到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及早进行代谢病筛查,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脂肪酸 氧化 代谢 心肌病 肉碱 酰基肉碱
  • 简介:目的探讨单剂柴胡、黄芩、炙甘草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CVB3感染Balb/C小鼠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柴胡、黄芩、炙甘草灌胃治疗,观察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柴胡组小鼠在感染后第5,7,10天心肌病理积分为1.33±0.82,160±0.63和1.87±0.7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1.37,3.27±0.96,2.60±1.06)(P<0.05或0.01).炙甘草组小鼠在感染后第5,7天心肌病理积分为1.26±0.88和1.80±0.68,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0.01).黄芩组小鼠在感染第14,21天后心肌病理积分(1.53±0.74,0.80±0.56)与对照组(2.33±0.98,140±08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剂柴胡、黄芩、炙甘草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 标签: 柴胡 黄芩 炙甘草 小鼠 CVB3 心肌炎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免疫指标及血清心肌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菏泽市立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健康新生儿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情况以及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新生儿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健康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不仅血清心肌酶水平异常升高,而且其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差,临床上可通过对其免疫状态及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对肺炎新生儿进行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细胞免疫 红细胞免疫 血清心肌酶
  • 简介:本课题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住院的11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18例,均符合韩玉昆关于HIE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进行了心肌酶谱测定并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病情程度及缺氧的关系。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心肌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