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探讨内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死亡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儿(n=31),根据是否伴有休克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n=19)和休克组(n=12);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9);根据是否伴有MODS分为非MODS组(n=13)和MODS组(n=18)。另设普通感染患儿(n=16)和行健康体检儿童(n=31)作为对照。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法检测各组血浆内生吗啡浓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内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死亡及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未检测到内生吗啡,普通感染组仅3例患儿血浆检测到内生吗啡;脓毒症患儿血浆中均检测到内生吗啡。休克组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高于非休克组(P〈0.05);死亡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高于存活患儿(P〈0.05);MODS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高于非MODS患儿(P〈0.05)。ROC结果显示内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休克、死亡和MODS均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浆内生吗啡浓度明显升高,其对脓毒症患儿休克、死亡、MODS风险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内生吗啡 脓毒症 预后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左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于本院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C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和H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复合10mcg/kg氢吗啡酮混合液),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苏醒时间,镇痛时间,运动阻滞、瘙痒、躁动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运动阻滞、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4h、24h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估评分(CHEOP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8h、10h,H组CHEOP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相比C组,H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骶管氢吗啡酮能够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延长左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且不影响术后运动阻滞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氢吗啡酮 麻醉/方法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MG)正常发育尤其是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最易受损阶段的发育,探讨宫内感染早产鼠MG依赖的OPCs损伤机制。方法①观察正常C57B/L鼠不同胎龄(孕10、15d)和生后(0、5、10d)MG和OPCs在脑白质的发育分布情况,明确两者在发育和分布上的关联。②建立脂多糖(LPS)宫内感染新生鼠模型(宫内分别接种LPS5、10和20μg·mL-1为感染A-C组),以PBS溶液接种为对照组。以Tomatolectin作为静息状态MG标志,CD68作为活化MG的特殊抗体,O4+作为OPCs抗体,抗体浮片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分析。③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脑室周围白质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④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MG活化后IL-2、TNF-α和SOD水平变化。结果①MG在孕10d胎鼠Tomatolectin表达低下,孕15d胎鼠表达显著增高,MG主要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区域,灰质皮质几乎不表达。出生后,脑室周围白质区域MG的表达有所下降,灰质皮质的表达逐渐增高。②感染A-C组CD6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感染C组与B组CD68+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感染A-C组均可见O4+细胞数量显著性下降(P〈0.01),其中以感染C组下降最为明显。③对照组未检测到TLR-4蛋白表达,感染A-C组均可见LPS剂量依赖的TLR-4蛋白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接种LPS剂量增大,IL-2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呈显著增加趋势,SOD水平较对照组呈显著降低趋势。结论新生鼠发育依赖的MG在脑白质受损区域过度表达,表明活化MG起到本底激活效应,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物质基础。

  • 标签: 脂多糖 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TOLL样受体-4
  • 简介:目的分析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过程中时间依赖性的心率变化,探讨儿童POTS的心率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HUTT10min内最大心率≥120次/min诊断为POTS儿童105例,分析其在HUTT10min内心率的变化。结果POTS儿童由平卧位变为倾斜60°体位时心率逐渐增加,在HUTT即刻心率增加24±12次/min,HUTT后3min心率增加30±14次/min,5min时增加32±13次/min,10min时增加38±12次/min。10min内HUTT最大心率增加值平均为43±10次/min。结论POTS儿童HUTT10min内心率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建议儿童POTS诊断标准中心率增加≥40次/min较为适合。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心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