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穿刺方法和护理要点。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技巧与体会。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输液 护理
  • 简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流程,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程序。避免静脉输液给病患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尽量杜绝输液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规避风险 护理程序 护患沟通
  • 简介:目的:评估静脉输液双人查对流程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改进静脉输液医嘱处理,摆药,配药,床边双人查对流程和换更补液查对流程。结果:贯穿于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双人查对流程,易于规范化实施,应用,检查,能前瞻性防范护理缺陷、差错,护理纠纷的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双人查对流程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产妇中符合PPH诊断标准且需接受输入血液制品的287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限制输液组(148例)和常规输液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输入血制品数量及种类、总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家属误工时间等,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月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八个维度的差异。结果限制输液组产妇出血总量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血液制品的用量和种类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从输液总费用、输入血液制品费用、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等方面降低了住院总费用(P〈0.05),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增加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可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和输血量,减少患者及家庭住院期间人力和物力支出,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限制性输液 产后出血 经济负担 人力成本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新生儿输液外渗的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因输入高渗性药物外渗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用喜疗妥软膏涂于外渗局部,并轻轻按摩至吸收后,1小时后用0.1%雷佛奴尔纱布湿敷惠处)和对照组(0.1%雷佛奴尔纱布湿敷患处),每组23例,观察2组炎症和肿胀消散情况。结果:实验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喜疗妥软膏外涂加o.1%雷佛奴尔湿敷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0.1%湿敷。结论:喜疗妥软膏外涂加0.1%雷佛奴尔湿敷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所致局部组织肿胀的效果确切。

  • 标签: 喜疗妥 雷佛奴尔 静脉输液 外渗
  • 简介:目的:探讨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输液式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71.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输液式保留灌肠 中药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例孕产妇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30例,伴呕吐23例,精神异常3例,视物模糊12例,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7例,痫性发作6例,意识障碍10例,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17例,视乳头水肿22例,合并发热5例,均经头颅CT、MRI/MRV及DSA检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抗凝治疗,痊愈16例,存留功能障碍2例,1例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脑疝形成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3例重症患者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痊愈8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3例妊娠早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6例妊娠晚期患者评估胎儿产后有存活可能,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1例早产儿死亡。结论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警惕CVST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行抗凝、多途径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 溶栓
  • 简介:目的:总结门诊输液区护理投诉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门诊输液区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通过经验总结,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门诊输液区护理工作量大,患者要求高,很容易引起护理投诉,护理上需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护理管理水平。

  • 标签: 输液区 投诉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肿瘤患者因反复的血管穿刺和化疗药物本身的毒性易致穿刺血管形成血栓和静脉炎[1],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IVPA)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通过使用无损伤针穿刺植入皮下输液港即可建立输液通道,可进行输注药物、补液、营养支持、输血等治疗。IVPA最常见的植入方式有锁骨下静脉路径和颈内静脉路径,但因锁骨下路径易发生夹闭综合征(pinch-offsyndrome)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多选择颈内静脉植入。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本院共完成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途径输液港安置术50例,患者化疗结束后均顺利拔出输液装置。笔者将临床应用情况及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输注泵 植入型 输注 静脉内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压缩雾化与静脉滴注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利巴韦林压缩雾化组和静脉滴注组,观察疗效。比较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压缩雾化组患儿咳嗽、喘憋持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利巴韦林压缩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优于静脉滴注治疗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利巴韦林 压缩雾化 静脉滴注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从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部分患儿共计280侧施行静脉留置针。结果静脉留置针减轻了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静脉留置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静脉用药是临床疾病救治、营养供给的重要途径,其终端均由护理人员完成,成功与否关系到疾病救治效率,甚至医患间融洽。护士在临床静脉用药终端环节中,保证"每一针、每一滴"的安全性、可靠性至关重要,凭借多年的临床静脉用药经验,对这一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保证疾病救治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 标签: 临床疾病 静脉用药 终端 救治质量 医患和谐 营养供给
  • 简介:目的:临床静脉留置针普遍应用,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配合医生治疗。方法:为患者采用有效的静脉留置术,密切观察脉留置效果,加强护理。结果:患者置管后能便捷快速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痛苦,提高护理效率。结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做好护理防范措施,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的质量保证。

  • 标签: 临床 静脉留置术 应用护理
  • 简介:基于国内外对胎儿静脉导管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超声多普勒评估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宫内生长受限、双胎输血综合征及胎儿水肿问题进行一系列综述,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就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上述疾病诊断方面给予建议,为产前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思路.

  • 标签: 早孕期 胎儿 静脉导管
  • 简介:静脉为位于腋动脉前内侧的大静脉,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静脉穿刺、神经阻滞、动静脉造瘘时,腋静脉的解剖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关腋静脉变异,较少见文献报道。笔者在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发现腋静脉3支变异1例,为积累腋静脉变异资料,避免腋静脉损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腋静脉 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最适合的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19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头皮、腋下、上肢、下肢部位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不同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使用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04.06±25.94)h,分别与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最佳部位为腋静脉

  • 标签: 腋静脉 留置针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治疗对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和社会关系改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市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对症躯体支持治疗+个体化心理抚慰干预综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C30(V3.0)]、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评分均有升高(P〈0.05);疲劳、疼痛、恶心呕吐3个主要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6个单一条目中的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和便秘状况明显改善(P〈0.05);腹泻和经济困难评分虽然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焦虑、抑郁和绝望患者有所减少,接受现状者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TAS-20、BDI、BAI、IBS和NRS的评分值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84.62%(44/52),治疗后疼痛率(66.67%,38/57)与治疗前(91.23%,52/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治疗可明显减轻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改变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感和错误认知,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心理抚慰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其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下肢静脉血栓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确诊36例,急性静脉血栓23例,慢性静脉血栓15例,占94.7%。误诊2例,占5.2%。均经CTA、MRA及手术治疗后确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无创、间更、实用、经济等的检查方法,为治疗及预后估测较为可靠的依据,已成为诊断血管静脉血栓的主要手段。

  • 标签: 下肢静脉 血栓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患者23岁,因“停经33+2周,突发上腹痛三小时余,晕厥一次”于2014年1月16日入院。本文总结了此患者妊娠33周合并脾静脉瘤破裂出血抢救成功案例。

  • 标签: 妊娠 脾静脉瘤 早期诊断
  • 简介:静脉血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为30%-50%,而在妇科肿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达7%-45%。而我国目前仍无确切的统计数字,但鉴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妇科肿瘤患者 术后并发 预防 术后血栓形成 下肢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