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上以卵巢、头颈部、胃肠道多见,原发于乳腺者不多,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笔者报道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能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乳腺肿瘤 颗粒细胞瘤
  • 简介:1病例简介患者,57岁,因"乏力食欲减退半年,腹胀进行性加重半月"入院。患者为绝经期妇女,半年来食欲减退,厌油腻,伴有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大便异常。10余天前开始自觉腹围渐增大、腹胀,呈进行性加重,1周前开始出现足部、踝部水肿,以及憋气、气短,伴发热、腹痛、盗汗。查体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部扪及实性包块15cm大小,上界达剑突下,质硬,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生殖器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siRNA作用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细胞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receptor-relatedreceptorα,ERRα)的表达及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siRNA处理RL952、AN3-CA、HEC-1A和HEC-1B细胞,以RL952、AN3-CA为Ⅰ型子宫内膜癌体外模型,HEC-1A、HEC-1B为Ⅱ型子宫内膜癌体外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RRα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ERRα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siRNA干扰后4株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iRNA组较对照组ER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RL952:0.701±0.017vs.1.165±0.019;AN3-CA:0.899±0.019vs.1.362±0.007;HEC-1A:0.093±0.004vs.0.541±0.038;HEC-1B:0.158±0.004vs.0.356±0.001;P均〈0.05)。各株细胞siRNA组与对照组ERRα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RαmRNA表达分别减少了39.77%、34.01%、82.82%和55.78%。Westernblot结果显示,4株细胞RNA干扰后ERRα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4株细胞凋亡率:RL952为(30.000±1.056)%vs.(10.572±1.027)%;AN3-CA为(32.931±1.613)%vs.(10.274±0.882)%;HEC-1A为(17.272±0.950)%vs.(8.704±0.608)%;HEC-1B为(18.703±1.877)%vs.(3.801±0.265)%,siRNA干扰4株细胞后凋亡率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NA能够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中ERRα的表达,ERRα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增加密切相关。

  • 标签: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 SIRNA 凋亡 子宫内膜癌细胞
  • 简介:目的探析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和2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正常早孕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B组、C组以及D组,将正常早孕者作为本次研究的E组。结果E组与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VE-cadherin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B组、C组以及D组,A组VE-cadherin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B组、C组以及D组,B组VE-cadherin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组和D组,C组VE-cadherin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cadherinmRNA的表达量与葡萄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下调与葡萄胎的恶变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可知VE-cadherinmRNA的表达可成为检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参考指标,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 VE-CADHERIN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感染及常规免疫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某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26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及其对照的病毒感染及血液学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与对照组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6%、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与梅毒感染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梅毒 白细胞分类
  • 简介:正常子宫内膜修复可为无瘢痕的完全愈合,而内膜再生障碍则可能导致女性宫腔粘连等问题。宫腔粘连临床处理棘手,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初见端倪。本文就子宫内膜再生修复、宫腔粘连发生机制及目前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子宫内膜 宫腔粘连 再生 干细胞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LAC)及其与顺铂(DDP)联合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细胞并分为4组:对照组、LAC组、DDP组及LAC+DDP,每组均干预HeLa细胞48h。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LAC可有效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呈浓度(r=0.864,P〈0.05)及时间依赖性(r=0.926,P〈0.05),48h时的半数抑制量(IC_(50))为4.98μmol/L;与DDP组比较,LAC+DDP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DDP的IC_(50)由63.71μmol/L下降至28.93μmol/L。FCM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LAC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具有时间依赖性(r=0.869,P〈0.05);与DDP组凋亡率[(17.49±3.82)%]和LAC组[(24.98±4.61)%]比较,LAC+DDP组[(38.06±5.72)%]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可有效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并通过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增强DDP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作用。

  • 标签: 子宫颈癌 HELA细胞 蛋白酶体抑制剂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诊断并行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癌患者116例,并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χ-2=35.876,P〈0.05);HMGBl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χ-2=7.710,P〈0.05)、临床分期(χ-2=6.537,P〈0.05)、淋巴结转移(χ-2=7.827,P〈0.05)密切相关。结论HMGB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宫颈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免疫组化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或从转移性病灶脱落入血。外周血CTCs检测已成为一种高度可行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新型诊断方法。CTCs的血源性传播在乳腺癌转移、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TCs检测既能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又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临床医师可根据CTCs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s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有望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CTCs检测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肿瘤循环细胞 乳腺肿瘤 继发性 治疗 预后
  • 简介: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患乳腺癌临床少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11月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周于本院整形外科门诊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乳腺癌。遂人本院乳腺外科治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肿瘤 多原发性
  • 简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新型RNA分子,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并能够与蛋白质、核酸互相作用,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研究表明,lncRNA在多种癌细胞异常表达,并在癌症的起始、发展、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等过程受到多基因、多因素的调控,不同lncRNA分子对乳腺癌的调控功能和作用机制各异。笔者回顾了lncRNA在乳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lncRNA参与调控乳腺癌增殖、转移、耐药以及乳腺癌干细胞等多个环节分别讨论,并对lncRNA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抗药性 肿瘤 RNA
  • 简介:目的探索原代培养成年大型哺乳动物绵羊阴道平滑肌细胞(vaginalsmoothmusclecells,VSMC)改良方法。方法成年绵羊阴道平滑肌取材,利用预消化组织块法(将组织剪碎呈1mm3大小组织块,0.1%Ⅰ型胶原酶消化20min,0.1%胰酶-EDTA与0.1%Ⅰ型胶原酶混合溶液再次消化30min,将组织块种于培养瓶)原代培养VSMC,并与传统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细胞萌出速度及增殖速度比较,提高VSMC原代培养效率;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bloting法检测平滑肌细胞标志物calponin及a-SMA表达鉴定VSMC。结果预消化组织块法获得原代VSMC速度快于传统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3d可见细胞萌出,9d可达80%细胞融合,"峰谷"特征明显,而酶消化法至12d增殖至80%细胞汇合,传统组织块法约7d可见细胞萌出,14d可达80%细胞汇合;VSMC平滑肌标志物calponin和a-SMA均呈阳性表达(P〈0.05);VSMC可扩增代数有限,扩增7代后即表现出细胞形态改变,增殖缓慢,胞核内出现空泡,死亡细胞增加等表现。结论预消化组织块法可较快速多量获得绵羊VSMC。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平滑肌细胞 原代培养 动物模型
  • 简介: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人口老龄化改变,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越来越多。高龄患者在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实现生育目标时,面临卵巢功能下降导致的周期获卵数少等问题,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受精方式,提高仅有的卵母细胞受精率,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高龄女性卵母细胞发育特点、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的应用及其影响,对近年来高龄低反应患者受精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 高龄 卵巢低反应 受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