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常晒太阳可补充体内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危害。上午10点至11点晒太阳更有助于维生素D的吸收。这时空气质量更好,太阳紫外线也相对偏低,不好的老人尤其应在这段时间多晒晒太阳。

  • 标签: 太阳 维生素D 呼吸道疾病 流感病毒 空气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并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FVC、FEVl、FEVl/FVC%等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P〈O.05)。结论:在COPD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功能。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方先生今年56岁,最近两个月来总感觉吃饭没胃口,以前喝粥能喝两大碗,而现在连一碗都吃不完,有时他干脆就不吃饭,脸色也开始失去了红润,老伴于是催促他赶紧到医院看看。经检查,原来方先生一直没有胃口,竟然是肺部感染惹的祸。

  • 标签: 肺部感染 胃口 吃饭
  • 简介:基因组测序是当今遗传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基因组测序是对未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个体的基因组测序。1986年,RenatoDulbecco是最早提出人类基因组定序的科学家之一。也有人称这一技术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在第五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了来自贝勒医学院的于福利教授讲授了有关基因组测序的课题。

  • 标签: 全基因组测序 贝勒医学院 人类基因组 未知基因 定序 热门话题
  • 简介:子宫切除术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手术方式有子宫切除术和次子宫切除术两种,目前临床工作中子宫切除术占大多数,次子宫切除术的比例很少,因为认为同时切除宫颈可预防残端癌的发生,但近来有关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且19世纪80年代早期有研究显示次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性功能的恢复更有利。近期又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两种术式对盆腔器官功能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次全子宫切除术 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 宫颈残端癌 子宫良性病变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了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34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综合治疗以及护理,有效33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97.05%。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锻炼等能够益于加快COPD病者康复,改善病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氧疗护理
  • 简介:乳腺癌的改良根治与保乳手术是可手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种手术方式,但是对于某些较早期的乳腺癌采用改良根治不但对外观影响较大,还可能会有过度治疗之嫌;而采用保乳手术又可能增加局部复发率,如:有导管内扩散的导管内癌,病灶不大但有多中心病灶者等。同时,乳房较小的较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后,双侧乳房明显不对称也影响保乳手术的美容效果。近3年来,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开展了腔镜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标签: 内窥镜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 简介:在儿科临床上,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以1~7岁儿童多见,主要发生在儿童的铁代谢异常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异性。我于2014年3月至9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进修期间,诊治过1例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颇有体会,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以探讨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

  • 标签: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临床 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进修期间
  • 简介:目的:观察深静脉血置换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重症黄疸,其中18例采用深静脉血置换为治疗组,24例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一日后总胆红素水平,总住院天数,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不良反应少,降低了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结论:新生儿重症黄疸采用血置换疗法疗效好、副作用少。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黄疸 全血置换
  • 简介:目的:通过此病例探讨新生儿出生后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对病例中产妇产程分析,新生儿出生后Apgar氏评分情况分析,结合胸部X正位片表现,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结果:摄胸平提示:胸片提示双侧胸廓对称,新生儿双侧胸腔未见纹理,无明显肺泡结构,心膈显示不清,心膈,纵膈及双侧顶正常结构消失,多考虑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BPD)。结论: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支气管发育不良(BPD)。

  • 标签: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术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山西省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行阴式子宫切的59个病例.将其分为A组子宫大小小于孕12周,无特殊部位肌瘤,子宫活动度好,无盆底功能障碍16例;B组盆底功能障碍组即合并子宫脱垂6例,前(后)壁膨出10例;C组子宫大于孕12周7例或特殊部位肌瘤(宫颈肌瘤5例,宫体肌瘤突出大肌瘤5例);D组有手术史、盆腔黏连10例来分析其手术步骤和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该手术,无损伤及大出血并发症,无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A组(50±10)min、(90±20)ml,B组(54±10)min、(100±20)ml;C组(60±10)min、(110±20)ml,D组(66±10)、min(120±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子宫大小、盆底弹性及盆腔是否有黏连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术前评估,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阴式子宫全切术 术前评估 子宫大小 盆底功能 盆腔黏连
  • 简介:目的比较、探讨三种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术式不同将351例患者分成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vaginalhysterectomy,LAVH)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otalvaginalhysterectomy,TVH)组和腹式子宫切除术(totalabdominalhysterectomy,TAH)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结果三种术式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LAVH组手术时间长于TAH组和TVH组(P〈0.05),TVH组和TAH组无明显差异(P〉0.05);LAVH组和TAH组比TVH组出血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发病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剂使用率、住院时间等,TAH组与TVH组及LA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各有利弊,医生在手术前应综合评估病情,根据不同个体选择不同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对比分析
  • 简介:乳腺大切片技术是将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及肿瘤标本按一定厚度、均匀地作整体片状切开、取材,制作成大切片进行镜下检查,便于更好地观察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病变组织演变过程,以利于作出更准确地判断。根据取材方法及取材量的不同,可分为选择性乳腺大切片和乳腺次连续大切片两种。前者是选择性切取包括肿瘤在内的乳腺整体片状组织块制片,进行镜下检查;后者是将手术切除的乳腺标本每隔一定距离连续片状平行切开,全部取材制片进行镜下观察。制作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标本在同一切面有皮肤、脂肪、

  • 标签: 乳腺肿瘤 次连续大切片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间共96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和女性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手术。腔镜手术前对乳房皮下和乳房后间隙充分溶脂和吸脂,通过充气法建立操作空间,腔镜下只需切断乳房皮下和腺体间相连的纤维条索及乳房边缘腺体和周围筋膜附着处即可顺利完成腺体切除。并对乳腺癌患者行后续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术后行常规辅助治疗。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手术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结果96例共156侧乳房均顺利完成全腔镜皮下腺体切除;单纯腔镜皮下腺体切除的时间为35~125min,平均71min;术中出血量30~170ml,平均9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4/156),其中单侧乳头部分坏死3例,局部皮下积液1例。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率97.9%(94/96)。随访3个月至3年均未出现疾病复发或转移。结论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美容效果好。

  • 标签: 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 男性乳房发育 乳腺癌 腔镜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11月的《PrenatalDiagnosis》上。该研究是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羊水游离RNA测定基因组表达谱,阐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所涉及的生物学通路。共有8例TTTS和8例正常单胎妊娠作为匹配对照纳入研究。所有标本从羊水中提取RNA后逆转为cDNA后利用芯片行微阵列杂交。结果提示TTTS病例

  • 标签: 全基因组 双胎输血综合征 羊水 受血 前瞻性研究 生物学指标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53岁,绝经后2年,因接触性出血、于当地医院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CIN3级、行LEEP手术后1周、要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5月21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检查:宫颈表面可见较厚的黑色结痂,表面有污稠的分泌物渗出,未做内诊。阴道彩超提示:子宫稍大,内膜0.4cm,盆液厚1.0cm,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肌层可见多量不均质短线反射,符合子宫腺肌病影像学特征。

  • 标签: 子宫切除术后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阴道瘘 腹腔镜 小肠 宫颈活检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补片(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和Gynemesh聚丙烯补片)在盆底重建术的应用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更为适宜的盆底重建手术方式。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在2007年1月-2008年4月间收治因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盆腔脏器脱垂行盆底重建术患者31例。采用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行盆底重建术14例,Gynemesh聚丙烯补片行盆底重建术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患者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和孕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rolift组平均年龄为(63.29±9.39)岁,小于Gynemesh组的(69.35±5.16)岁(P=0.03)。Prolift组阴道前壁脱垂程度稍重于Gynemesh组(P〈0.05)。两组子宫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最高体温、尿管留置天数、术后残余尿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Prolift组短于Gynemesh组(P〈0.05)。Prolift组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8.8±3.0)个月,1例(7.1%)术后6个月复查阴道前壁复发I期,1例(7.1%)出现后壁补片侵蚀。Gynemesh组随访率94.1%,平均随访时间(12.4±3.0)个月,4例(23.5%)患者复发,3例(17.6%)患者补片侵蚀。结论Prolift和Gy—nemesh两种补片均可用于盆底重建,手术均安全可行。在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面,Prolift要优于Gynemesh。

  • 标签: 全盆底重建 盆腔器官脱垂 补片 PROLIFT Gynemesh
  • 简介:骨骼系统发育异常(skeletalabnormalities,SKA)是指骨骼的形态、发育以及完整性表现异常的一组疾病。疾病之间具有不同的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处理方法、治疗与预后,具有较大的遗传异质性,其在新生儿中的总发病率为1/5000,且不同骨骼系统异常种类之间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 标签: 骨骼系统 系统发育 异常胎儿 外显子 病例 测序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和乳房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人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切组的60.3%(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