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咳嗽可分为寒咳、热咳,寒咳多为着凉、受风寒引起,除了咳嗽,还常伴随频尿、腹泻,流鼻水、咳透明或白色痰;热咳则常伴有发炎、感染症状,出现喉咙红肿、发痒、疼痛、黄绿色浓痰等。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咳嗽,即使在服用西药时,也可以在有症状的时候,喝以下中药茶饮缓解症状。茶饮的做法是:将材料装入滤袋后,放入保温杯再加入600毫升热水,

  • 标签: 感染症状 茶饮 服用西药 咳嗽 黄绿色 保温杯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非洲桑给巴尔奔岛地区剖宫产的指征及原因,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选择2008~2011年奔岛AbdullaMzee医院行剖宫产的564例病例,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奔岛AbdullaMzee医院的剖宫产率为10.01%。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头盆不称(27.13%)、瘢痕子宫(23.40%)、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13.30%)、胎儿因素(9.75%)、胎儿宫内窘迫(9.40%)、妊娠合并症(6.91%)等。结论剖宫产在处理难产及某些孕期合并症、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在非洲这种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割宫产仍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并不能减少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发病率。当地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建立并完善正规的产前检查系统,以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桑给巴尔奔巴岛 剖宫产 手术指征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8—2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症的健康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常规行羊膜腔内穿刺术,于羊膜腔内注射沙吖啶100mg,同时顿服米非司酮100mg;B组为对照组50例,单纯用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结果:米非司酮对宫颈的质地、颈管长度和宫口位置有明显的作用,对宫颈有软化和扩张的作用;米非司酮组平均引产时间(注药至宫缩时间)为(36.10±9.50)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后1h内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沙吖啶作为中期妊娠引产用药,能明显提高引产的有效性,减少引产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中期妊娠引产
  •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沙吖啶羊膜腔注射,术后第2日晨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结果两药联合应用使宫缩与宫颈扩张同步,可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及软产道损伤。结论两药联合应用提高了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瘢痕子宫 中期妊娠引产 两药联合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利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阿昔洛韦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5~10mg/(kg·次),一天2次;利韦林组:静脉滴注利韦林5~7.5mg/(kg·次),一天2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阿昔洛韦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流涎消失、疱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利韦林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昔洛韦组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利韦林组,差异有显著tN(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与利韦林比较。在退热时间、咽痛、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阿昔洛韦疗效优于利韦林。

  • 标签: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简介: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将82例住院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利韦林静脉滴注,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62%,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较利韦林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更昔洛韦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 简介:目的:观察利韦林压缩雾化与静脉滴注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利韦林压缩雾化组和静脉滴注组,观察疗效。比较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压缩雾化组患儿咳嗽、喘憋持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利韦林压缩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优于静脉滴注治疗。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利巴韦林 压缩雾化 静脉滴注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低脂饮食的基础上,阿托伐他组口服阿托伐他20mg,每日1次,共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及6个月时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血清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6个月时,阿托伐他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4.13±3.25)明显低于治疗前(4.83±3.14)及(6.94±2.12)(均P〈0.05)(2).治疗2个月时阿托伐他组血清CRP水平[(5.77±3.13)mg/L]明显低于治疗前[(24.37±7.79)mg/L]及对照组[(25.98±4.84)mg/L](均P〈0.05);(3)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及6个月时,阿托伐他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可稳定甚至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CRP及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复发。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动脉粥样斑块 血脂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文拉法辛缓释剂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合并丁螺环酮,分别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由对患者不知情的主治医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3)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4、6、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与帕罗西合并丁螺环酮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比帕罗西合并丁螺环酮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多发生在治疗初期。结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改用帕罗西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和改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效果相当,治疗副反应较轻。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合并丁螺环酮可以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文拉法辛缓释剂较帕罗西合并丁螺环酮起效更快。

  • 标签: 抑郁症 文拉法辛缓释剂 抗抑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