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早孕妇女,孕45d以内(孕囊≤20mm)进行终止妊娠,将其分为吸管组和传统组各28例,吸管组采用宫腔组织吸引管,传统组采用金属吸管,在人流术中吸管组无痛率82%,显著高于传统组3%,吸管组术中出血量(10±3)ml,显著低于传统组(16±5)ml,吸管组术后出血天数(4±1)d,显著低于传统组(7±1)d,人流术的并发症为0,显著低于传统组14%,完全流产率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吸管组在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以及人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Y—Y6.0/28—21P”型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在缺乏麻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人流术中,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宫腔吸管 传统金属吸管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润婷”牌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孕周6~10周,按照自愿使用何种手术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mg,1小时后使用“润婷”牌套装式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创伤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人工流产
  • 简介:位女孩说她失恋了。尽管含糊其词,还是看得出来,她被男朋友甩了。敝人不由大笑,送她三句话:第,这是大好事;第二,这是大好事;第三,这还是大好事。

  • 标签: 女人甩
  • 简介:宫内节育(intrauterinedevice,IUD)避孕是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广大妇女易于接受的避孕方式,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1]。但可能因多种原因致放置的IUD穿透子宫而到达子宫以外,即IUD异位[2]。IUD穿透子宫肌层是IUD异位的第损伤,如果IUD异位后长期未取出可能进步移位,损伤其他脏器导致严重后果,称IUD异位的二损伤。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IUD异位 二次损伤
  • 简介:乳腺疾病是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良性乳腺疾病(BBD)更是种常见的疾病,可达妇女人数的70%以上。2004年南京的资料表明,BBD达98%左右。我们从2004年4月开始对22例26处BBD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活检
  • 简介:目的评价宫铜300宫内节育(intrauterinedevice,IUD)的安全和有效,比较宫铜300与其他IUD的使用效果,为群众安全避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POPLINE、CBMDisc、CMCI、CNKI等数据库,收集宫铜300安全有效的相关文献,按照PICOS原则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EpiData3.1、RevMan5.3.3等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的分级。结果初检文献6062篇,最终纳入18个涉及宫铜300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和准RCT对比研究,包括自1995至2014年正式发表的20篇文献。研究对象共209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评价指标中,宫铜300各指标的终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活性γ型;宫铜300的因症取出率高于TCu220C、TCu380A和元宫22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HCu2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评价指标中,宫铜300的妊娠率与其他IUD比较,在1年随访时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铜300使用1年的近期安全低于TCu220C、TCu380A、元宫220、活性γ型,在指导避孕方法使用时可考虑更优选择。

  • 标签: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安全性 有效性 评估
  • 简介:目的:研究与开发种新型静脉尿路造影腹部压迫,以弥补原"压迫"的不足。方法:对103例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的输尿管压迫部位及输尿管行径进行研究、测量与分析。结果:在静脉尿路造影中,压迫对输尿管压迫的部位,只局限于第骶椎上缘至骶髂关节下缘水平区间的骶骨与部分髂骨间行经的那部分输尿管,其长度在44.0mm~80.0mm间;行经在该区间的输尿管,以围绕人体正中矢状线,左右侧基本对称分布,且呈")("状,上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132.0mm~≧40.0mm,中间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93.0mm~≧40.0mm,下水平线输尿管行径的间距为≦113.0mm~≧52.0mm。开发了个152.00cm×82.00cm×69.98cm的长方体压迫,其上半部为实心体、下半部为多组压迫片组成。结论:种新型静脉尿路造影压迫优于传统压迫,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尿路造影 新型压迫器 输尿管 骶髂关节
  • 简介:眼看上去,润囡是那种内向且不爱说话的人。按说这样的女人应该惹人怜、招人爱,可她却很无助地在姐妹们面前说:“他是不是生理有问题?老公从结婚以后对我确实不错,但他在性生活上却很少让我满意过。最夸张的是某个特别的日子,我准备了大桌子菜外加小瓶酒,本以为当晚会多么难忘,谁想最后的结果是我躺在床上半天他还是不兴奋,然后我拉过旁边的毯子盖在身上,整个人就跟个什么似的晾在床上。

  • 标签: 妇幼保健 妇幼卫生 婴幼儿保健 妇女保健 个人卫生
  • 简介:乳腺分泌癌是种较罕见的恶性程度较低的乳腺肿瘤,WHO将其归类为特殊类型乳腺癌中的少见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0.15%。男女均可发病,由于其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中缺乏特异性,加上临床发病率较低,术前穿刺及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存在定的困难。

  • 标签: 乳腺分泌性癌 特殊类型乳腺癌 癌发病率 冰冻病理诊断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MCuII功能宫内节育(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在梅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自愿放置IUD的已婚育龄妇女,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0例,分别放置McuⅡIUD和TCu220CIUD,并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结果McuⅡIUD组与TCu220CIUD组比较,24个月累计续用率分别为96.00%、82.67%;脱落率分别为1.00%、7.33%;带妊娠率分别为O.67%、3.67%;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33%、6.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uⅡIUD是种避孕效果好,续用率高的新型IUD,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临床效果 续用率
  • 简介:编者按第38届国际泌尿妇科协会年会于2013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在5天的会议期间,来自各国的学者就妇科泌尿学领域中些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疾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主要包括尿流动力学、压力尿失禁、OAB/排尿功能障碍、评估/UDS、脱垂、生活质量、妊彤性功能障碍、后肛肠功能障4/手术并发症、基础科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交流,相互学习。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妇科泌尿学 压力性尿失禁 排尿功能障碍 尿流动力学 性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氯化钾胎心内注射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孕妇60例,根据采用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氯化钾胎心内注射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妊娠,对照组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妊娠。比较两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清宫情况、产后住院时间及产后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清宫率观察组(35.0%)低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化钾胎心内注射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可降低产后因胎盘胎膜残留行清宫术率,保护子宫内膜,同时产程较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胎心内注射 氯化钾 利凡诺 中期妊娠 引产
  • 简介: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a)长方案中垂体降调节剂量与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结局的相关。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并进行移植的1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降调节剂量分为A组和B组。A组62个周期,采用达菲林1.25mg(1/3剂量)降调节;B组67个周期,采用达菲林0.94mg(1/4剂量)降调节。分析两种不同剂量降调节与IVF/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A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oin,Gn)量[(2530.04±782.04)IU]大于B组[(2231.03±759.79)IU](P〈0.05);而两组Gn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成熟卵细胞个数、卵子受精数、卵子受精率、卵裂个数、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胚胎移植个数、胚胎种植数、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发生率及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达菲林1.25mg相对于0.94mg降调节导致Gn的剂量增加,但Gn使用时间并不延长,因此,对于垂体降调节GnRH-a的用量可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来制定方案。

  • 标签: 垂体降调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 降调节剂量 妊娠结局
  • 简介: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少见的皮肤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DFSP常发生在躯干、四肢,其次是头颈部,其发生于乳腺皮肤的比较罕见[1-2]。同时,DFSP临床常表现为突出于体表的结节状软组织肿物,般能较早发现并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影像学报道相对较少。为提高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现将天津市人民医院诊断的1例乳腺DFSP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于2015年1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肿物,偶有胀痛不适,并于2015年10月以“左乳房肿物”收住天津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科。

  • 标签: 乳腺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种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不明,发病年龄为20~40岁,男性略多见,好发于躯干和下肢皮肤[1]。其发生于乳腺皮肤时,临床容易误诊。现将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超滑泥鳅导丝疏通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安阳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6例输卵管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32例采用宫腔镜下超滑泥鳅导丝疏通术联合穴位注射纳入A组,32例服用丹黄祛瘀胶囊和消炎复通丸结合经期穴位注射等中医治疗纳入B组,32例仅采用宫腔镜下超滑泥鳅导丝疏通术纳入C组,对比分析3组在治疗过程中通液次数和治疗1年内的妊娠率。结果A组治疗过程中通液次数[(1.94±0.45)]明显少于B、C组[(3.63±0.24)、(2.40±0.34)](P〈0.05),A组妊娠率为93.94%,明显高于B、C组(78.79%、81.25%)(P〈0.05)。结论宫腔镜下超滑泥鳅导丝疏通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输卵管不孕切实可行,疗效较好。

  • 标签: 宫腔镜 穴位疗法 输卵管疏通 不孕症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22岁,因"停经3个月余,葡萄胎清宫术后5周,阴道大量出血1h"于2012年5月26日16:55急诊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2月10日,孕1产0。停经30余天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停经2个月时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外院B超诊断"宫腔内异常回声,葡萄胎不除外"行清宫术,术后阴道出血淋漓不尽,定期复查血β-hCG,

  • 标签: 侵蚀性葡萄胎 阴道转移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Β-HCG 清宫术后
  • 简介:患者,女,30岁,主因"双胎妊娠29周+6,发现双胎生长不致,血压升高1天"于2015-04-24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28d,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4-09-27,自然受孕。基础血压120/80mmHg。孕早期B超提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19周+4B超提示两胎儿未见明显畸形,双胎发育均与孕周相符。OGTT正常。患者入院当日2测量血压均为140/90mmHg,偶有头晕,无头痛、眼花,尿蛋白(+)。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G3P1,5年前剖宫产1。入院后B超:宫内孕双活胎,大胎儿头位,相当于30周-(+4),估计体质量1533g,RI=0.52,S/D=2.1,膀胱大小2.28cm×1.58cm,羊水最大深度5.1cm,胎儿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中度);小胎儿臀位,相当于26周-(+1),估计体质量784g,RI=0.68,S/D=3.11,膀胱大小1.43cm×1.93cm,羊水指数4.3cm,脐绕颈1周。入院诊断:G3P1宫内孕29周+6,双胎妊娠,头臀位;单绒毛膜双胎选择胎儿生长受限,I型;轻度子痫前期;瘢痕子宫。

  • 标签: 单绒毛膜性双胎 并发子痫 双胎妊娠 单绒毛膜双胎 轻度子痫前期 内孕
  • 简介:口服药物通过胃肠粘膜吸收入血分布到全身,在全身各组织器官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同时被机体代谢和排泄,致使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作用减弱,为保证有效血药浓度及稳定疗效,应在血药浓度降至半时再次给药,即根据半衰期给药。

  • 标签: 每天 服药 三次 原因
  • 简介: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内脏的少见间叶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根据WHO肿瘤分类(2002年),IMT为中间偶有转移型肿瘤。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较为困难且病例少见。发生于乳腺的IMT更为罕见。以下通过对例乳腺IMT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的分析,增加对该肿瘤的认知。

  • 标签: 乳腺肿瘤 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