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4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35岁,平均29岁。均为撞击致伤,右侧睾丸破裂2例,左侧2例。上极破裂1例,下极破裂3例。横形破裂3例,不规则破裂1例。裂口最长3.5cm,最小2cm。4例均有伤后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并向同侧下腹部放射伴伤侧阴囊青紫肿胀。B超提示t睾丸轮廓不清伴强回声光团。2例入院后急诊手术,2例外院非手术治疗5~10天效转入院。

  • 标签: 破裂 睾丸 入院 青紫 下腹部 急诊手术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突发性小便不能自解30h,剧烈疼痛2h,于2004年11月20日入院,既往排尿通畅。体检:T37.7℃,BP110/70mmHg,耻骨上膀胱区隆起、压痛、叩浊音。腹肌紧张,穿刺抽出淡血性液体,插导尿管于后尿道处受阻。B超检查: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未见充盈膀胱,盆腔大量积液,前列腺部尿道结石。膀胱区平片示:后尿道处有直径2cm的结石影。拟诊:①后尿道结石;②膀胱破裂

  • 标签: 膀胱破裂 自发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自发破裂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自发破裂病例.结果B超、CT检查均提示肾上腺区肿瘤并破裂、肾周血肿.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切除肿瘤,清除血肿.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会发生自发破裂出血,B超、CT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常需手术切除肿瘤、清除血肿.

  • 标签: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自发破裂 临床特点 B超检查 CT检查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TanⅡA高、中、低剂量组,PEG组和复苏24h组,每组6只。采用修改的Yu's法制备本实验模型,观察腹腔注射TanⅡA后的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特点,并与复苏组比较。结果:TanⅡA能减轻肾组织损伤,降低间质DC的免疫活性,二者呈正相关;面对与对照组,复苏24h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nⅡA具有改善肾组织损伤、调节间质DC分布的作用,以低剂量最佳;而且后者是TanⅡA的作用机理。

  • 标签: 丹参酮ⅡA 出血性休克 再灌注肾损伤 树突状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晚期膀胱肿瘤所致大出血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颗粒和带纤毛钢圈,对14例晚期膀胱肿瘤及4例放射性膀胱炎所造成顽固性出血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双侧骼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采后1-24h尿液转清,3d内血尿基本消失,随访3-36个月,无严重血尿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治疗晚期膀胱肿瘤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所致顽固性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髂内动脉分支 膀胱肿瘤晚期 放射性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