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DAP肾肿瘤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1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5名泌尿外科医师(2名主治医师和3名住院医师)采用DAP系统独立进行评分,其中2名住院医师间隔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分别应用Kappa和Kendalltau-b分析法评估同一评分者和2名评分者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一致性,ICC检验分析不同资历医师的一致性。结果同一评分者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appa值分别为0.889、0.817、0.787、0.693和0.897、0.834、0.830、0.708。2名评分者之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en—dalltau—b值分别为0.896、0.832、0.847、0.832。Bland—Altman图显示,D、A、P参数均有超过90%的位点在95%的置信区间的参考线内。高年资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较低年资医师高。结论DAP肾肿瘤评分系统在同一评分者及不同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好,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 标签: 肾肿瘤 DAP评分 一致性
  • 简介: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占成年人恶性肿瘤的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RCC的临床诊治出现了显著的转变。对于局限性肾肿瘤的临床治疗的认识也从早期的经典肾根治切除手术逐渐转变为保留肾单位手术。两者对于肿瘤结局的影响相似,具有相同的肿瘤控制,同时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有效地保留患肾的功能[1-2]。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评分系统 保留肾单位手术 CARCINOMA 应用 肾癌
  • 简介: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对于双侧肾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例双侧肾癌患者(14侧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R.E.N.A.L.系统评分,统计分析R.E.N.A.L.肾肿瘤评分与手术方式选择、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肾功能等的关系。结果14例次手术中,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PN)10例次,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LRN)4例次;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肿瘤分别为6例次、6例次、2例次,行LPN分别为6例次、4例次、0例次;R.E.N.A.L.评分均值LPN组(5.8±1.9)和LRN组(8.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LPN方法的选择有显著相关性(χ^2=30.9,P<0.05),低度及大部分中度复杂肿瘤适合行LPN。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能够对双侧肾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难易程度及手术风险进行较好评估。

  • 标签: 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肾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Guy's评分联合术前双源双能量CT(DSDECT)预测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效果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81例肾结石患者术前结石Guy's评分等级、DSDECT预测的结石成分、PCNL术后Guy's评分不同等级的结石清除率以及不同成分的结石清除率,统计分析Guy's评分联合DSDECT预测不同Guy's评分等级、不同结石成分清除率的准确性,比较术前DSDECT预测结果与术后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结果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判断DSDECT对结石成分的诊断效率。结果181例患者行一期PCNL术的结石清除率随着Guy's评分等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考虑Guy's结石评分系统(GSS)等级时,草酸钙、磷酸钙两种结石成分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59.4%、76.3%,无统计学差异(P=0.089)。联合结石成分与GSS等级共同分析时,GSSⅠ级、GSSⅢ级和GSSⅣ级者,两种结石成分的结石清除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Ⅰ=0.758,PⅢ=0.064,PⅣ=0.974),仅GSSⅡ级者上述两种结石的清除率分别为60.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同一种结石成分,结石清除率随着GSS评分等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SDECT与红外光谱仪两种方法分析62例肾结石结石成分:44例混合结石,18例为单纯结石。两种方法对混合结石的分析符合率为90.9%,对单纯结石的分析符合率为94.4%。DSDECT分析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的准确度分别为0.844、0.823、1、0.952。结论术前行DSDECT能准确预测肾结石的主要成分,Guy'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PCNL术效果,术前DSDECT联合Guy's评分评估结石情况,是对Guy's评分预测PCNL术结石清除率的重要补充,可为肾结石是否选择PCNL术提供一定的建议。

  • 标签: 肾结石 结石评分系统 双源双能量CT 结石清除率
  • 简介:目的评估B超定位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EMS系统)治疗鹿角形结石的疗效。方法鹿角形结石患者150例,采用B超定位经皮肾穿刺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治疗结石。结果150例患者总体手术平均时间为8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2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1d,结石取净率为92%;部分性鹿角形结石和完全性鹿角形结石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2、117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8、183mL,平均住院时间5.9、6.7d,结石取净率94.7%、83.8%。所有患者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PCNL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结石治疗方法,是治疗鹿角形结石的首选。

  • 标签: 肾鹿角形结石 经皮肾镜 碎石取石术
  • 简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目前已成为治疗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段.1996年11月~2000年11月我院应用深圳美芝公司生产的V型X线B超双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尿路结石13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ESWL 尿路结石 疗效 影响因素 禁忌证
  • 简介:结石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疾病之一,易复发。结石的物理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常常由多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代谢方面在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代谢评估则是要求排除代谢紊乱。结石分析不仅确定结石成分,也为制定结石合理的防治措施和选择溶石疗法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它还有助于选择代谢评估范围。本文重新学习结石成分分析的意义,希望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帮助。更多还原

  • 标签: 尿路结石 诊断 治疗 结石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结石合并肾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1例术前IVU、B超及CT均提示肾盂癌,另6例IVU及B超均未发现肾盂癌,其中2例经术前CT检查发现肾盂内肿瘤性占位;2例PCNL术后因出血行CT检查发现肾盂肿物;1例PCNL术中发现肾盂肿物,后病理证实为肾盂癌;1例由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7例均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例因肾盂癌在皮肤切口处种植,后转移至全身多处,6个月后死亡。余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现肾盂癌复发或转移。结论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较困难,应联合影像学、病理活检等对其筛查,以期尽早明确诊断。当作出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后,应放弃对结石的治疗,尽快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

  • 标签: 肾结石 肾盂癌
  • 简介:目的总结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气压弹道碎石(PL)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65例。结果65例患者中,40例采用PL,结石排尽36例,2例残留,联合ESWL,结石排出,2例改手术取石;25例采用ESWL辅助输尿管插管,1次碎石成功18例,2次碎石成功4例,3例改PL治疗。结论PL及ESWL辅助输尿管插管,是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有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本文报告51例输尿管病变与结石并存病例,通过对X线影象、B超检查、手术所见及病理学的资料研究,发现先天性病变以瓣膜多见,炎症性以肉芽肿多见,增殖性以息肉多见。对输尿管病变和结石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讨论,认为采用充分切除病变段加整形吻合术效果最佳,输尿管镜的应用对处理此类疾病有优势。

  • 标签: 输尿管 病变 结石
  • 简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syndrome,CRS)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于2004年最早提出,但其概念及内容一直在演变,并不统一。直到2008年,在Ronco等发起下,由《急性透析质量创意》机构主办,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首届“国际心肾综合征共识研讨会”才第一次制定出CRS概念及分型的共识,此共识已于2010年发表。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队列研究 急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评分 预警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肾移植术后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6至2002年间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输尿管肾盂结石的患者15例,其中肾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11例;体外震波碎石(ESWL)3例,输尿管镜取石7例,开放手术5例.结果5例开放手术术后均发生切口感染、尿外渗,其中2例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3例体外震波碎石后都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严重血尿,2例碎石后产生石街.输尿管肾镜取石顺利完成,几乎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应首选经输尿管肾镜取石.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治疗 肾移植 术后并发症 输尿管镜
  • 作者: 何利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第12期
  • 机构: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成都 610300
  • 简介:泌尿系结石即泌尿系统内的结石,大部分是因为高血钙、尿路梗阻、高尿钙、感染、代谢异常所致,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物质生活质量提升,因暴饮暴食、不洁饮食诱发的泌尿系结石日渐增多。对于泌尿系结石,日常应注意饮食习惯,自觉养成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泌尿系结石;饮食;泌尿系统疾病
  • 简介:1病例报告输尿管末端是输尿管最狭窄处,故而是上尿路结石最易停留、最难自行排出的地方。作者于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末端结石56例,成功入镜治疗5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尿管末端结石 钬激光 上尿路结石
  • 简介:1临床资料我院1998-10开始应用F8~F9.5Wolf硬性镜鞘合一输尿管肾镜及瑞士EMS公司生产的气压弹导碎石机行气压弹导碎石297例,男158例,女139例,年龄16~72(平均40)岁,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249例,结石停留时间:<3月40例,>3月40例,>6月50例,>1年30例.

  • 标签: 输尿管肾镜 气压弹导碎石 治疗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患者,男性,40岁,农民.因反复尿频、尿痛、排尿困难30余年,左上腹包块4个月入院.30年前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后反复发作,未作进一步诊治.4个月前感腹胀,左上腹扪及包块,并逐渐增大.体检:左上腹膨隆,双肾区饱满,均可扪及肾脏,无叩痛,下腹正中可扪及13cm×11cm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KUB+IVP示膀胱巨大结石,双肾不显影.B超示膀胱结石,双肾积水.CT显示双肾重度积水,膀胱结石.血肌酐390.8μmol/L,尿素氮15mmol/L.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于2003年3月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下行膀胱切开取石术,双肾双J管引流术,取出10cm×9cm×5cm大小结石一枚,重520g,双输尿管置J管引流后腹部包块消失.术后9d拨出导尿管,排尿正常出院.术后3个月拨出双J管,复查血肌酐210μmol/L,尿素氮11.5mmol/L.随访半年患者无异常.

  • 标签: 膀胱巨大结石 尿痛 包块 肾重度积水 尿频 排尿困难
  • 简介:结石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随着生活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肾结石的患者逐年增加。笔者研习名家治疗经验,结合自己临床实践,自拟"三金石"汤在治疗肾结石上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肾结石 治疗 三金 自拟 生活方式 人体健康
  • 简介:1998年10月~2002年3月本院经KUB+IVP、B超、尿路逆行造影、输尿管镜检查,确诊上尿路结石309例,其中68例阴性结石,B超确诊21例,尿路逆行造影确诊5例,输尿管镜确诊42例.本文就输尿管镜在上尿路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输尿管镜 上尿路阴性结石 诊断 体外冲击波碎石
  • 简介: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及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L组),45例采用输尿镜钬激光碎石术(LL组),47例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组)治疗。对三组结石清除率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三种微创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三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PL组78.9%(30/38),LL组95.6%(43/45),RLU组100%(47/47)。LL组及RLU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P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LL组及RLU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需要全面的腹腔镜技术训练。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