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尖锐湿疣是一种发生于肛门或外生殖器部位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欧美和中国的发病率都有增加趋势。英国过去10年中该病占性病门诊就诊病人的10%~25%,美国1966~1981年间发病率增加5倍。中国在1980年代后发病率迅速增加,在性传播疾病中占第2位。该病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其次是母婴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该病的潜伏期为2周~8个月,

  • 标签: 保疣清 尖锐湿疣 不良反应 生殖器
  • 简介:目的评价肾活血排毒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CKD2~3期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纠酸等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江苏省名中医龚丽娟主任肾活血排毒经验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12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BUN、SCr),肾小球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rate,CCr)的变化,并通过血肌酐倒数(1/SCr)随时间(月)直线回归斜率b值观察对CKD病程进展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显效7例(占17.5%),有效13例(占32.5%),稳定13例(占32.5%),无效7例(占17.5%),治疗总有效率82.5%。临床症候积分、血肌酐、CCr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12个月后,全组b值为(0.0001±0.00029),其中5例b值为负值,87.5%患者的b值为正值。结论肾活血排毒法能显著改善CKD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程,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于CKD早中期患者的长期治疗。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肌酐 治疗
  • 简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一般是指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的肾病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9.9%~53.8%,既往传统治疗方案多给予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CTX)、环孢素(CsA)等治疗,但仍有部分无效,普乐复作为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因其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术后。我科应用普乐复联合激素治疗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联合激素治疗 普乐可复 临床观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目的评估DAP肾肿瘤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和重复性。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1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5名泌尿外科医师(2名主治医师和3名住院医师)采用DAP系统独立进行评分,其中2名住院医师间隔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分别应用Kappa和Kendalltau-b分析法评估同一评分者和2名评分者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一致性,ICC检验分析不同资历医师的一致性。结果同一评分者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appa值分别为0.889、0.817、0.787、0.693和0.897、0.834、0.830、0.708。2名评分者之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en—dalltau—b值分别为0.896、0.832、0.847、0.832。Bland—Altman图显示,D、A、P参数均有超过90%的位点在95%的置信区间的参考线内。高年资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较低年资医师高。结论DAP肾肿瘤评分系统在同一评分者及不同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好,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重复性。

  • 标签: 肾肿瘤 DAP评分 一致性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可控回肠贮尿囊需要定期进行灌注冲洗,以降低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通常我们都采用无菌溶液进行灌注冲洗。23名患者参与了此项前瞻性单中心双组交叉随机实验研究。在两阶段各90d的研究时间中,2组患者先后运用无菌的0.9%NaCl溶液和饮用水通过间歇性导尿的方式对可控回肠贮尿囊进行灌注冲洗。在每日灌注冲洗后都会进行亚硝酸盐尿试纸测试,每月进行尿培养和患者自身感觉的检测并记录每项花费。

  • 标签: 回肠贮尿囊 灌注冲洗 无菌溶液 饮用水 可控 安全
  • 简介: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全身化疗+膀胱内灌注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6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N0M0,~T3N0M0期)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36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全身化疗及膀胱灌注膀胱方案治疗,20例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性化疗方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远期治疗指标、生存时间、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膀胱癌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模块量表评分。结果膀胱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根治组(P〈0.05);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肠梗阻发生率方面低于根治组(P00.05)。术后随访3~57个月,平均29个月,膀胱组远期治疗指标优于根治组(P〈0.05)。采用KaplanMcic,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膀胱组多领域优于根治组(P〈0.05)。结论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辅助化疗+局部膀胱内灌注方案治疗T2N0M0~T3N0M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治疗指标优,观察期内生存率相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保留膀胱治疗
  • 简介:肥胖可增加患恶性疾病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或前列腺癌的风险,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包括增强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与类固醇激素的生物有效性。本文探索了雌激素受体α(ERα)与瘦素诱导的Star3激活的相互作用。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 乳腺癌细胞 STAT3 瘦素 激活 脂肪细胞因子
  • 简介:RaufS等人利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有关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项研究[BiosensBioelectron,2007,22(11):2471-2477]。该研究采用DNA修饰的玻璃样炭电极以及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加以测定。通过测定不同电位时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与DNA的相互作用来阐明二者的结合机制,以鸟嘌呤氧化峰面积或蜂曲线的下降程度作为0.2M乙酰缓冲(pH5)体系中二者相互作用程度的指示。所得的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01±0.05)×10^5和(1.97±0.01)×10^5M^-1。

  • 标签: DNA修饰 传感器技术 相互作用 万艾可 电化学 生物
  • 简介:近30年来,糖尿病(DM)患病率逐年升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世界DM人数约3.66亿,估计到2030年DM人数将增加到5.52亿。其中48%的增长发生在中国和印度[1]。糖尿病肾病(DN)是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首位病因,亦是我国ESRD的主要病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脏病 西方国家 血清尿酸 正常白蛋白尿 大量白蛋白尿
  • 简介: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去势治疗过程中易发生骨折,为了评估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一托瑞米芬是否能有效降低接受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骨折风险,作者进行了一项为期2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其中646例患者在接受去势治疗的同时给予托瑞米芬80mg口服,另外638例在接受去势治疗的同时给予安慰剂。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去势治疗 骨折风险 托瑞米芬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安慰剂对照
  • 简介:为改善前列腺癌的预防与治疗,应明确促进其生长与转移的分子机制。Stat5a/b与Stat3在局限性与进展的前列腺癌中处于持续激活状态,且有报道证实两者在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有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不仅在体外证实Stat3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发生转移,且在动物体内转移模型中证实其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癌细胞 癌细胞转移 肿瘤生长 STAT5 转录因子 Stat3
  • 简介:上世纪70年代起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使睾丸癌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化疗和放疗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德国睾丸癌存活者患第二原发癌(包括原发组织学类型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的风险。我们确认了德国东部地区(1961-1989年和1996-2008年)癌症登记的16990例睾丸癌和德国西部地区萨尔州(1970.2008年)癌症登记的1401例睾丸癌。我们用标准化发病率(SIRs)和95%N信区间(95%CI)估计第二原发癌的风险。我们将估计的年标准化发病率绘制成图以显示趋势。德国东部1961.1989年观察到301例第二原发癌(SIR:1.9;95%CI:1.7-2.1),1996—2008年观察到159例第二原发癌(SIR:1.7:95%CI:1.4~2.0)。两地癌症登记的对侧睾丸癌增加(SIR:萨尔6.0,德国东部13.9)。与其它地区相比,德国东部精原细胞瘤的SIR增加更为显著。数据分析显示对侧睾丸癌的SIR有稳定的趋势。大多数其它癌症(包括组织学特异性肿瘤)的SIRs的估计精度低,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睾丸癌患者患第二原发癌尤其是对侧睾丸癌的风险增加,因此应进行严密随访。

  • 标签: 癌症登记 发病率 肿瘤 第二原发 睾丸肿瘤
  • 简介:循环成血管细胞数(CACs)与来源于循环单核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CFUs)在实验室检测中代表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具有血管危险因素(VRF)的ED男性血清中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的标志物水平增加以及来源于健康男性的循环成血管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数减少。我们研究了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他达拉非能否改善有VRF的ED男性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以及减少血清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标志物的水平。36例ED患者的20%血清培养健康男性的单核细胞以检测循环成血管细胞和集落形成单位。检测JED患者服用他达拉非(隔日20毫克)及安慰剂前及用药4周后的血清标志物。他达拉非治疗能改善勃起功能(P=0.0028),但不能减轻ED患者的血清对健康男性的CACs和CFUs的抑制。与基线及安慰剂比较,治疗后内皮素.1的水平(P=0.01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0.005)均减少,而E-选择素水平无变化。有血管危险因素的ED患者经他达拉非治疗后实验室检测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能力显示只有轻微影响。PDE5抑制剂对血管稳态的可能益处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血管风险 循环成血管细胞 内皮细胞 勃起功能障碍 他达拉非
  • 简介:膀胱癌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已经确定的膀胱癌风险因素不能充分来解释这种差异,目前一些研究已表明激素和生殖可能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为了研究生育与膀胱癌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作者对瑞典的2009811位女性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

  • 标签: 风险因素 膀胱癌 生育 人群 发病率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