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探讨患有脊柱隐裂的儿童需要早期手术处理来预防神经损害。成年人的先天性脊髓拴系的治疗是有争议的。作者回顾分析了3个研究中心1994年~2003年61例接受脊髓拴系松解术的脊柱隐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进行过硬脊膜膨出修补术或脊髓拴系松解术的病例不在人选之列。

  • 标签: 脊髓拴系 隐裂 脊柱 成人期 发病 膨出修补术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是一类棘手的感染性疾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然而,关于脊柱结核的治疗理念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外存在较大争议。激进或过于保守均会带来各种问题:手术指征过宽易造成过度治疗,增加医疗负担甚至各种手术并发症;手术指征过窄则会导致疗程延长,继发Pott畸形,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等。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脊柱结核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研究多为病例报道[2],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较少。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脊柱结核学组于1965年在亚非等脊柱结核高发生率地区开展了一项除颈椎结核以外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解决脊柱结核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3]。该研究随访时间长、观察指标全、设计完善,在随后长达40年(1973~2013)的随访观察中,比较了早期无严重并发症的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短程和长程药物治疗、单纯病灶清除术和病灶清除并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系列研究结果[4-16](13篇文献,630例病例)在JBoneJointSurgBr、Tubercle、IntOrthop等期刊发表,研究报道范围如下。①药物治疗:短程方案(6个月、9个月)和长程方案(18个月)疗效的比较;②住院和门诊药物治疗、门诊药物治疗是否佩戴石膏支具治疗效果的比较;③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并单纯病灶清除术、药物治疗并病灶清除及结构性植骨术等治疗方案在减少后凸畸形、椎体骨质丢失及提高融合率方面的比较。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本文报导了21例髋关节中心脱位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治疗体会。手术中内固定以克氏针及钢板螺丝钉为主,强调了手术前后牵引的重要性及方法。平均随访时间38.8个月。获得80.9%的优良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髋关节中心脱位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估髓内钉技术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结果。方法选择50岁及以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为关节外骨折或简单的部分关节内骨折,并可以通过闭合或经皮撬拨复位,均采取髓内钉固定技术。本研究总共包括31名患者,其中只有29名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7岁(51~85岁)。根据AO分型,A2型1例,A3型24例,C2型4例。分别对患者在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经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放射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握力、Mayo腕关节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调查(disabilityofarmshoulderandhand,DASH)问卷。结果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估,腕关节活动度(伤侧对比健侧):掌屈95%,背伸95%,尺偏93%,桡偏91%,旋前99%,旋后99%;平均握力(伤侧对比健侧)96%;Mayo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9例;平均DASH问卷评分4.8分;最终的影像学参数:平均尺偏角25°,掌倾角11°,桡骨高度10mm,尺骨变异﹢1mm,2例患者术后1年发生了复位丢失,有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桡神经浅支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髓内钉技术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或简单部分关节内骨折中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小的特点。

  • 标签: 髓内钉 治疗 桡骨 骨折
  • 简介:由宁波市第六医院主办的"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5-04-07-149(国)]将于2015年9月10~12日在宁波举行。本院已成功举办10届脊柱外科学习班,并不断总结往届学习班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经验,努力打造品牌学术会议。参与者将授予国家级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本次学习班内容包含近年脊柱外科的热点话题,将以脊柱微创、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创伤等几大专题分类进行交流,具体内容包括:OLIF在腰椎椎疾病的应用与前景、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应用、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脊柱外科 椎弓根螺钉固定 医学继续教育 宁波市第六医院 脊柱微创
  • 简介:由宁波市第六医院主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4-04-07-007(国)],将于2014年9月25日至27日在宁波举行。我院已成功举办九届脊柱外科学习班,并不断总结往届学习班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经验,努力打造品牌学术会议。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脊柱外科 临床研究 继续教育项目 宁波市 会议
  • 简介:由宁波市第六医院主办的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5-04-07-149(国)]将于2015年10月29~31日在宁波举行。本院已成功举办10届脊柱外科学习班,并不断总结往届学习班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经验,努力打造品牌学术会议。参与者将授予国家级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脊柱外科 医学继续教育 宁波市第六医院 脊柱微创 学术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微创修复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手术的效果。方法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病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作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修复(实验组),另一组仅作关节清理(对照组)。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近期随访,Lysholm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经近期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 标签: 关节镜 “微骨折”技术 关节软骨缺损 临床研究
  • 简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近来年,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改良,内窥镜手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脊柱内窥镜与腰椎间孔成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腰椎间孔,使内窥镜通过椎间孔顺利进入椎管内,不仅适用于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更加适用于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的患者,扩大了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的适应证([1-3])。

  • 标签: 脊柱内窥镜 腰椎间孔 内镜手术 成形 腰椎侧隐窝狭窄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微骨折技术对实验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以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分为Sham组、模型组和微骨折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并切断右侧膝交叉韧带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4周开始用微骨折针刺软骨下骨区造成微骨折,模型组、Sham组以微骨折针刺人关节腔,分别于术后8和12周取材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采用OARSI法评价关节软骨病理改变。结果术后8和12周,模型组较Sham组OAR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骨折组较模型组OAR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软骨下骨微骨折技术能延缓实验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对关节软骨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下骨 微骨折
  • 简介: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已越来越受到众多临床专家的关注和重视,临床中随着三维矫形理论和内固定器械的发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AIS治疗效果的评价既往主要是基于放射学检查结果。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HRQL)量表的发展,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问卷调查 综述文献
  • 简介:《颈椎伤病诊治新技术》是由全军骨科研究所、上海长征骨科医院汇集一批中青年临床骨干编写的一部系统介绍目前颈椎外科最新理论和技术的专著,由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91万字,配有精美的线条图580余幅、临床资料照片450余幅。该书系统介绍了颈椎损伤、退变、炎症、肿瘤及畸形等各类疾患

  • 标签: 伤病诊治 诊治新技术 颈椎伤病
  • 简介:作者指出C1侧块/C2齿突或椎弓根螺钉是近年出现的用以替代C1,2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一项技术。尽管该技术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有关该技术在多节段固定包括复杂颅颈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数据目前还非常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应用C1侧块螺钉(C1-LMS)进行颈椎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夥影像学效果。在本研究中,预先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以确定当初的临床表现、

  • 标签: 侧块螺钉 颈椎手术 手术中 经关节螺钉固定 指征 疗效
  • 简介:目的:测试人股骨在相同载荷状态下不同截面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取健康成人新鲜股骨标本4只,将其自上而下四等分,在其等分点划周线,并将截面周长四等分,确定各面的后内前外,4个标志点.用MTS试验机进行各面各点的纵向压缩、三点弯曲及轴向扭转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股骨干在相同载荷时各个截面所承受的载荷不同,纵向压缩1000N时,压应变在近端1/4内侧点最大,平均值为—1.05E—03(mm/mm),张应力在其外侧点最大,平均值为6.63E—04(mm/mm).三点弯曲在300N压力时,股骨中间1/2端,内侧点为最大张应变,平均值为1.18E—03(mm/mm).轴向扭转对股骨下段以N·m·s的速度施加N·m外翻扭矩时,近端1/4前侧点,扭转角度最大为1.85°.结论:在相同载荷下股骨干不同部位所受力不同,揭示了股骨干各种骨折类型的创伤机理.

  • 标签: 人体股骨 应力分布 载荷 截面 部位 股骨干骨折
  • 简介:目的探索椎间盘伤病的外科治疗新途径.研究背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伤病的常规方法,近10年又有椎间融合器和人工骨融合材料的探索,截止目前尚未见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报告.方法全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1~58岁,平均47岁,退行性颈椎间盘突出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1例;病变部位C4,52例,C5,63例.同种异体椎间盘逐级冷冻于-196℃液氮中保存,术前37℃水浴箱中快速复温.手术经颈前入路,切除病变椎间盘,选择适型供体椎间盘植入,不使用任何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在围领保护下术后4~5d离床活动,白细胞计数和血沉正常范围.按JOA颈椎病评分标准,术前平均8分,术后2周10.6分,随访时13.2分.X线检查示2个月供体椎间盘与受体椎骨愈合,无坏死、脱位.移植椎间盘高度部分丢失,术后2年仍维持原有高度的76.2%.MRI示移植椎间盘术后2年仍有良好T1和T2加权信号,并能维持良好的活动度.结论冷冻保存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后早期能移维持颈椎间盘的一定高度,恢复节段稳定性并保留了椎间盘的良好活动度;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移植
  • 简介:脊髓纵裂(Diastematomyel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脊髓先天性异常,表现为脊髓或马尾被一骨性或纤维性间隔纵向裂成为对称或不对称的两半。本病于1837年由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9%。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病理过程 神经病学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前,颈椎前路钢板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退行性变、畸形和肿瘤患者的治疗,其能增强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促进病变部位植骨融合,并允许患者在最少外固定或无外固定时能够早期活动。本文对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过程、生物力学特点、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引起慢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它是由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腰痛,椎间盘外部结构是正常的。对于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对于慢性失能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通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考虑外科治疗。微创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其概念、分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腰痛 综述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终极手段,其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术式,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并有各自的适应证。本文就近年脊柱结核相关研究中的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