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评估了网膜瓣在伤口裂开的高危复杂脊柱重建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5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病例资料为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9岁(范围为31~67岁),所有患者脊柱重建术中由于明显的软组织缺损或急性脊柱感染均采用网膜瓣覆盖,

  • 标签: 脊柱重建术 伤口裂开 带蒂 临床研究 软组织缺损 病例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锁骨中段复杂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时,锁定与非锁定固定模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闭合性锁骨中段复杂骨折(AO/OTA.B3型、C型)的临床病例,均使用同一种重建钢板固定。锁定模式固定组64例,非锁定模式固定组52例。术后随访13—46个月,平均27.8个月。比较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内固定失效、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结果锁定和非锁定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9周和12.7周(P〉0.05)。两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8.4%和98.1%(P〉0.05)。锁定组有3例发生延迟愈合,非锁定组为0例(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并发生钢板断裂。非锁定组有1例螺钉松动拔出,但骨折最终于术后5个月愈合。锁定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94.2分,非锁定组平均为93.3分(P〉0.05)。结论对于锁骨中段B3和C型这类复杂骨折,重建钢板采用锁定模式虽然能提供更强的稳定性,但在促进骨折愈合、增加骨折愈合率、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内固定失效等方面,与非锁定模式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同时可能导致延迟愈合,故不推荐将锁定固定作为常规选择。

  • 标签: 锁骨骨折 重建钢板 锁定 非锁定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评价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shapememoryalloyencirclingfixer,SMAEF)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的疗效,并与动力加压接骨板(dynamiccompressiveplate,DCP)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入院的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75例,分别采用SMAEF(38例)与DCP(37例)进行内固定治疗。经6~30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骨不连发生率和疗效优良率。结果SMAEF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DCP组(P〈0.05),两组的伤口感染率无差异。SMAEF组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DCP组,骨不连发生率也低于DCP组(P〈0.05)。根据综合评定标准,SMAEF组疗效评定优良率高于DCP组(P〈0.05)。结论SMAEF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抗扭转作用,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SMAEF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较少应力遮挡效应等优点,是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 自动加压接骨板 复杂骨折 上肢长骨干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重新进行分型,在3D打印模型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体位,并进行骨折的准确复位及钢板放置的选择等模拟手术。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能准确反映出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准确的进行骨折的三柱分型,可初步实现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前手术设计。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可作为术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 标签: 3D打印 胫骨平台骨折 模拟手术
  • 简介:作者指出C1侧块/C2齿突或椎弓根螺钉是近年出现的用以替代C1,2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一项技术。尽管该技术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有关该技术在多节段固定包括复杂颅颈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数据目前还非常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应用C1侧块螺钉(C1-LMS)进行颈椎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夥影像学效果。在本研究中,预先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以确定当初的临床表现、

  • 标签: 侧块螺钉 颈椎手术 手术中 经关节螺钉固定 指征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