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咪唑安定对ICU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治疗的镇静效果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老年术后精神障碍患者,年龄71~88岁,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B组)咪唑安定组(M组),分别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丙泊酚0.5mg/kg/h咪唑安定0.04mg/kg/h治疗8h,比较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治疗有效率,同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结果B组达到5分镇静程度的例数(15例)明显多于M组(6例)。精神症状改善者B组19例,M组15例。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清醒时间B组明显短于M组。结论丙泊酚咪唑安定都能达到镇静要求,丙泊酚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症状更具有疗效好而副作用小的优点。

  • 标签: 丙泊酚 咪唑安定 术后精神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100例患者横向纵向进行评定。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论是长期住院还是非住院患者相当比例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同时与患者的精神症状、住院环境、家庭有关。结论积极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积极调动社会家庭的关心,对减轻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缺陷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6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出院时评估吞咽功能正常的31例,占51.67%;明显改善22例,占36.67%;无改善4例,占6.7%。结论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通过早期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来访者排尿困难的原因;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树立信心;经过心理干预,来访者逐渐走出了困扰自己的阴影,获得了“三好生”的奖励。

  • 标签: 创伤 应激障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隐患。构建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医患双方共达双赢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如果医院从自身做起,注重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的培育,提高医护人员人文素质,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和缓解医患矛盾。

  • 标签: 医学人文精神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精神科护理管理是精神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实施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以精神医学、生物学、行为学、护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精神病患者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以探索精神科护理科学的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技巧的一门科学1。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女病人的特殊生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决定了精神科女病房护理管理更有其特殊性。因此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才会更好服务于患者、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精神科 女病房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护士行为素质对住院患者的影响,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名住院患者对管床护士的评价及护理要求。结果住院患者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及责任心要求最高。结论护士的行为素质对住院患者是否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很大的影响,提高眼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是与患者取得良好沟通的关键。

  • 标签: 眼科病房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甲亢患者遵医行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法对9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98例患者中只有38.8%的患者能完全遵医,影响治疗效果。结论应采加强对老年甲亢患者教育,提高遵医行为

  • 标签: 甲亢 遵医行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ICU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疼痛护理、改善环境心理护理等,并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价比较。结果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病人睡眠障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睡眠因素,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成年男性精神科的特点论述了精神科的安全护理管理(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及专科知识水平;(2)对工人进行培训及管理;(3)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做好心理护理;(4)加强与家属沟通;(5)改变管理模式,丰富的住院生活;(6)工作精细化,岗位责任到人;(7)严查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安全检查;(8)落实健康教育,建立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 标签: 成年精神科 护理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患者176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抑郁量表评分,对有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发病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生率(1)176例患者单纯焦虑障碍发生率为7.4%,单纯抑郁障碍发生率为8.5%,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为9.1%,总发病率为25.0%。(2)在性别上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年龄男性并发焦虑、抑郁障碍者发病年龄主要在青年组,而女性发病高峰集中在青年、中年组;(4)发病时间病程长者发病率高于病程短者,其病情程度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5)内镜下不同类型的CTI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I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程有明显相关性,但与CTI分型无明显关系。

  • 标签: 焦虑 抑郁 慢性末端回肠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Ⅱ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西沙必利对照组,各治疗3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胃电功率及频率变化的疗效比较。结果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沙必利组,在临床善胃电频率变化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胃电功率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是治疗Ⅱ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机理与针灸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胃轻瘫 电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病状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08年3月~12月间收治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中出现术后意识障碍的患者的发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并研究干预对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其中11例出现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为13.41%,经过临床护理,11例病人均于手术后48~72小时恢复正常转到普通病房。结论由于术后发生意识障碍,病人神志模糊,思维紊乱,行为失控,兴奋,烦躁不安,常因自行拔除导管或引流管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老年人 腹部手术 气静全麻 意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卒中后行为症状特点。方法53例卒中患者与30例正常人完成行为症状自测评分及认知测量,两组资料提供者完成行为症状与功能评估。结果卒中幸存者比对照组更多行为症状;资料提供者比卒中幸存者更能识别症状;卒中发作程度与行为症状相关。结论行为症状对卒中患者影响复杂,识别很重要。

  • 标签: 脑卒中 行为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晕血症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的方法初步结果。方法对我院05级、06级护理专业学生中患有血液恐惧症的6名求助者组成一个治疗小组,治疗8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内容包括认知重建、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现场暴露家庭作业。疗效评定求助者自我评价治疗后自己的变化;应用心理测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咨询师的评估。结论认知——行为集体治疗血液恐惧症有很好疗效。

  • 标签: 晕血症 认知行为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是指内分泌开始改变、最终月经及绝经后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不再停留在有病治病的阶段,而是采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治疗、养生及保健。面对目前医疗保健市场鱼龙混杂的状态,这样的就医行为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不仅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及保健,还有可能会延误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针对目前的状况,需要规范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就医行为及保健行为,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持续的健康管理流程,为每个来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建立完整的档案,定期随访,定期提供围绝经期保健讲座,帮助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安全渡过生命中的特殊时期。及早预防并控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疾病发生,降低老年妇女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使之顺利健康地渡过生命中无月经阶段,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就医行为管理的根本目的。

  • 标签: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就医行为 管理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休息。本文通过采用心理护理、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生活护理、用药安全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使大部分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痴呆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优质的睡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于影响患者睡眠的原因进行逐个分析并探讨其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 标签: 心血管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