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盐包埋材料的不同配比对钴铬合金铸造全冠精密的影响,提高铸造精密性。方法以磨牙为研究对象制作锥型黄铜帽状试件,以相应的圆柱型黄铜管控制熔模的高度、厚度,高度差为1.8±0.1mm,将嵌体蜡注入得到全冠蜡型。采用无圈包埋法包埋,共分三组,分别为Bellavest快速包埋材料混合液中专用液的比例分别为60%、80%、100%。采用包埋后0.5小时快速升温法焙烧;高频离心铸造、喷砂、就位。用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取得铸件与模具的间隙模型,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硅橡胶膜的厚度并拍摄,用金相检验软件系统测量硅橡胶膜的厚度即可得到铸件与模具的间隙值,在硅橡胶代型顶面、轴面分别取点测量硅橡胶膜的厚度;将铸件在模具上就位,用金相显微镜采集图像并测量铸件的边缘浮出量。结果Bellavest包埋料混合液中专用液的比例分别为60%、80%、100%快速升温法三组中,硅橡胶膜的顶面厚度、金属边缘浮出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轴面厚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盐包埋材料的不同配比对铸造全冠的精密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 标签: 磷酸盐包埋材料 铸造全冠 精密度 边缘浮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OSF中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此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从上皮、间质、腺体和肌组织四方面观察早、中、晚期OSF治疗前后病理学形态和微血管的数量及密度的变化。结果病理形态和微血管密度显示丹参治疗后各期OSF有明显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治疗OSF有明显疗效,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口腔粘膜纤维病变 微血管 丹参
  • 简介:摘要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脏、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骨质疏松症是否与T2DM有必然关系至今尚存在争议。本综述选择男性2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量其椎体、近端股骨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男性糖尿病BMD和骨质疏松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男性 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性负荷试验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500例平板运动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试验,因各种心律失常需终止运动的较少见。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实用、无创、安全的检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ELISA试验复检再检结果的分析,了解ELISA试验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对2009年度本站ELISA试验复检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项传染性指标复检与再检阳性符合率为6.81%,抗-HCV和抗-TP再检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HBsAg和抗-HIV(P<0.01);复检假阳性率为2.93%。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因标本、试剂、仪器、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尽量使用自动仪器,少用或不用手工操作,减少人为误差,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血液 ELISA试验 复检 再检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常规血凝筛选试验PT,APTT,FIB,TT,在妊娠产妇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凝血部分的改变会导致在妊娠期特别是晚期或分娩前后发生某些出血、血栓性疾病。方法对823例妊娠产妇与798例非妊娠产妇(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结果PT,APTT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01),FIB高于对照组(P<0.001)TT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的状态,保护母婴健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 产妇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均行心电图(ECG)、高频心电图(HFECG)和平板运动试验并对结果作了分析比较。高频心电图十二导法以切迹≥12为阳性.结果表明高频心电图检查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均在86%以上,特异度为69%,总符合率为8l%;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均在89%以上,特异度为76%,总符合率为85%;两组明显高于ECG组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0例PTCA前后高频切迹数相比,术后明显减少,可见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很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易行,无创伤,尤其对老年行动不便和活动风险大的病人尤为适用。

  • 标签: 心电描记 平板运动试验 高频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通化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性变应原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实验,进行气传性变应原检测。结果2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44%(252例),以蔾属花粉最高75.3(202例),蒿属植物次之43.2%(11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6.5%(69例),榆树24.6%(66例),柳树10.4%(28例),豚草9.3%(26例),粉螨8.5%(23例),尘螨8.5%(23例),白色念珠菌5.2%(13例)等。268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158例(58.9%)患者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花粉类。蔾属类最明显、阳性强度占过敏人数的50%。结论蔾属和花粉类为我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种变应原性鼻炎患者可争取有效的避、忌、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