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翼状胬复发的切除方法。方法对我院接受翼状胬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移植手术的患者150例(162眼),手术后随访3~48个月,观察翼状胬手术后复发开始发生的部位。结果162眼中发现24眼复发,其中22眼复发起始部位在上下结膜瓣缝合连接的原翼状胬的残留结膜处,占91.7%,仅2眼复发起源于角膜缘,占8.3%。结论翼状胬手术后复发绝大多数起始于上下两个结膜瓣缝合连接处的原翼状胬的残留结膜,因此转移结膜瓣缝合对合严密能有效预防翼状胬的复发。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瓣 移植 复发 起始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翼状胬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翼状胬的疗效。方法翼状胬76例76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眼行胬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36眼行单纯胬切除术。76眼随访时问2-4年,平均(27±2)个月。根据Prabhasawat提出的术后分级方法.进行裂隙灯随访。评定结果A组37眼取得根治性治愈(占92.5%),复发3眼(占7.5%)。B组23只眼取得根治性治愈(占63.89%),13眼复发(占36.1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较好地防止胬复发。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单纯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复发性翼状胬的疗效。方法对35例(37眼)复发性翼状胬患者采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6-12月。结果33例(35眼)治愈,治愈率94.6%,2例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为病变区角膜和结膜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角膜缘 干细胞 移植 复发性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201眼)翼状胬患者作翼状胬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84个月,除9眼复发外其余全部一次性治愈,复发率为4.47%。结论翼状胬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有独特疗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的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72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组织增生。结果翼状胬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瘢痕小,随访1年,成功率高,仅3眼复发(4.2%)。结论翼状胬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有助降低胬术后复发率及减少瘢痕形成,是治疗翼状胬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显微手术 结膜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再生和骨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观察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的功能及转染后细胞的成骨活性。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以1μgPcDNA3.1-hVEGF165∶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比例转染,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VEGF的表达。(2)测定在正常条件培养和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结果(1)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蛋白。(2)成骨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而在正常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泌量较低。结论(1)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2)在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hVEGF165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增强。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