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止血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20例,应用止血充气时间90min,分别在止血充气前及放氧后5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全血粘度、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以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止血放气后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即充气前值相比,均见显著性增高(P<0.05),血细胞压积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肢体长时间止血充气后,可使血液趋于高粘度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 标签: 骨科手术 止血带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血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观察稀释自体输血法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的血液变化。方法:12例ASAI~Ⅱ级乳腺癌手术病人,全麻后采用血液稀释法采集病人自体血507ml(396~639ml),同期在手术开始前输入等量6%羟乙基面淀粉注射液。分别于术前(T1)、回输自体血前(T2)、术后24h(T3)三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查Hgb、RBC、Hct、Plt、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绝对值(LY#)、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Hgb、RBC、Hct在T2时点显著下降(P<0.05),T3时点显著回升(P<0.05),Pit亦呈相似的变化。PT、APTT、TT稳定。结论:稀释自体输血法适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简便易行,能有效减少血细胞丢失,凝血功能不受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法 全身麻醉 羟乙基面淀粉注射液 凝血功能
  • 简介:随着麻醉与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住院及非住院患儿手术室外的诊疗操作日益增多.此过程的镇静需求也随之增加。患儿在使用镇静药物后意识程度降低.同时保护性反射功能也被削弱,镇静风险随镇静深度的增加而增高。镇静用药的不规范和镇静过程监护不足等原因,均可使儿科镇静面临潜在的危险.诸如通气不足、气道阻塞、喉痉挛以及心肺功能受损等.严重者引起呼吸暂停、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为规范儿科镇静技术.提高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儿科牙科学会(AAPD)和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共同制定了儿科镇静指南。并经不断修订而逐步完善。但目前国内外在如何规范化实施儿科镇静方面仍存在颇多争议.如镇静患儿是否需要禁食?如何制定个体化镇静用药?等等。儿科镇静的安全实施.需要完善镇静人员的资质认定和专业培训.需要配备相应的急救设施.需要完善镇静前评估并加强全程监测和统一离院标准。

  • 标签: 儿科镇静 规范化 安全 有效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时的循环、呼吸及麻醉药用量的变化。方法:择期30例腹腔镜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在规定的各个时点记录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气腹后的气道压峰值、平台压、肺顺应性,以及吸入异氟醚浓度、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诱导后心率和血压有明显下降,气腹后血压较气腹前有轻微上升。气腹后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压峰值和平台压有所上升,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在气腹后增加。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可称满意。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 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质量管理的理念最早是在工业生产、商业管理中形成的。全球的医疗质量管理正是从学习和应用工商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途径之一。

  • 标签: 医疗质量管理 病人安全性 麻醉 医疗卫生事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
  • 简介:麻醉安全近几年倍受医患双方重视,本文从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外科医生配合对保证麻醉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争取外科医生配合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麻醉安全与外科医生配合的关系。

  • 标签: 麻醉 安全 外科医生 配合 关系 病人因素
  • 作者: 陈宁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麻醉学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麻醉方法:A组为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硬膜外麻醉、C组为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40例患者中,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显著提高手术的麻醉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麻醉方法;不良反应;安全性
  • 简介:伴随医院的发展与建设,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和高新科学技术的医疗设备不断涌现,如何安全使用医疗设备非常重要。麻醉科医疗设备在医院医疗设备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是医院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求麻醉科医疗设备生产商必须建立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出安全可靠符合规定的合格产品;

  • 标签: 医疗设备管理 麻醉科 病人安全性 医院设备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 科学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期持续气道内正压能否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CPA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后患者均不进行辅助或控制通气,诱导前2min开始面罩吸入纯氧,CPAP组采用CPAP6cmH2O,C组为0cmH2O。诱导插管,记者无通气安全时限(呼吸停止至SpO2降至90%)后再机械通气。记录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SpO2降至90%时(T90)的血压(mmHg),心率(b/m);分别于吸氧2min时(Tx)、SpO2降至90%时(T90)抽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观察胃胀气情况。结果:CPAP组无通气安全时限为(561.1±142.3)s,C组为(462.0±136.1)s(P〈0.05)。动脉血气两组吸氧2min时CPAP组PaO2显着高于C组(505.7±73.8vs448.1±79.5mmHg,P〈0.05);两组SpO2降至90%时(T90)的PaCO2CPAP组显着高于C组(67.1±7.5vs61.5±6.8mmHg,P〈0.05)。两组心率,血压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两组的胃胀气无差异。结论:全麻诱导期应用CPAP,可以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

  • 标签: 持续正压通气 无通气安全时限
  • 简介:目的:探封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用于评估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性的价值。方法:选择54例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病人。观察其手握力、屈腕、屈肘等肌力变化,以及判断其镇痛效果。结果:自控镇痛效果均优良,上肢肌力功能检查无异常,无膈肌肋间肌张力抑制。结论: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的方法简单,可实时反映呼吸肌张力状况,从而可提高开胸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安全性。

  • 标签: 上肢运动功能 开胸手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安全性 呼吸肌张力
  • 简介: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65岁以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安全性。方法:128例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病人,术前进行评估和治疗,改善心功能储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使用0.5ml%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2.5ml(布比卡因10-12.5mg),硬膜外腔使用1.5-2%利多卡因,麻醉平面控制在T0以下,观察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10、20、30minBP、HR、SPO2的变化,麻醉效果和麻醉并发症。结果:全组病人镇痛良好,肌肉松驰,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围术期无死亡。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病人下肢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用药,加强麻醉监测和管理是重要保证。

  • 标签: 老年病人 腰-硬联合麻醉 心肌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