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吸入麻醉作为现代麻醉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优越性,但是只有熟悉其相关的理论操作,才能充分体现吸入麻醉的优点,利用计算模型进行临床的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特点,本文对建立吸入麻醉的计算模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吸入麻醉 计算机模型 麻醉方法 安全性 优越性 辅助教学
  • 简介:临床麻醉工作中,手工记录保存存在着记录繁杂、统计查询费时费力、保存困难。计算的存贮量大,查询方便,非常适用于麻醉科工作的日常工作以及行政管理。但是,由于适合于麻醉科的专用软件比较少,许多医院的麻醉科仅仅是部分地应用了计算,一方面计算成了打字机,另一方面仍有许多工作靠手工来完成,使计算的功能不能充分利用。本文介绍我们采用几种常见的软件协助完成科室无纸化日常临床、管理、教学工作的体会。

  • 标签: 电子计算机 麻醉科 无纸化办公 应用
  • 简介:目的:比较心输出量对血气分配系数不同的两种吸入麻醉药安氟醚,笑气摄取的影响。方法:应用吸入麻醉药计算模型-吸入麻醉执行者,固定VT700ml/min,Vf10bpm,新鲜气体流量2L/min情况下,模拟1.6%安氟醚、50%笑气对年龄40岁、身高175cm,体重70kg的标准男子实施麻醉。1组模拟麻醉诱导期心输出量变化对摄取量的影响,记录不同心输出量(正常心输出量及心输出量分别下降或升高30%)状态下,吸入麻醉开始后1、3、5、10、15、20、45、75min环路气麻醉药浓度(Fi),呼气末麻醉药浓度(Fa);2组模拟正常心输出量下麻醉45min后,上述心输出量改变对摄取的影响,记录心输出量改变后1、3、5、10、15、20、45、60、75min的Fa、Fi,并计算Fa/Fi、1-Fa/Fi。结果:随着心输出量增加,安氟醚和笑气的Fa/Fi与时间关系曲线均表现为下移,而1-Fa/Fi与时间关系曲线上移。与笑气比较,不同心输出量情况下安氟醚各曲线间较为离散,而笑气各曲线相对集中。结论:心输出量对麻醉气体的摄取有直接的影响,心输出量增加,摄取增加,反之亦然,使用计算模型模拟能直观地反映心输出量对麻醉药物摄取的影响。临床麻醉过程中,应注意麻醉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输出量的变化对吸入麻醉深度的影响。

  • 标签: 安氟醚 笑气 吸入麻醉药 心输出量 计算机模拟
  • 简介:目的:模拟中国人氟化吸入麻醉药诱导过程。方法:应用GasMan(R)Version2.1forWindows(TM)软件完成模拟。模拟参数设为:体重60kg;人体分为肺泡、血液、血流丰富组织(VRG)、肌肉和脂肪组织;每分肺泡通气量为4L,心输出量为5L,肺泡功能残气量为2.5L;吸入麻醉以半紧闭回路(回路容积为8L);模拟地氟烷、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氟烷在新鲜气体流量为3L/min,挥发罐输出浓度(FD)以6%地氟烷、2%七氟烷、1.15%异氟烷、1.68%安氟烷条件下麻醉药吸入浓度(F1)和肺泡麻醉药浓度(FA),计算FA/F1比值。模拟采用的血/气及组织/气分配系数分别取自文献报道的中国人和西方白种人的结果。数据采集时间为开启挥发罐后的1min、2min、3min、5min、10min、15min、25min、45min和75min。比较吸入麻醉药的FA/F1升高速度在中国人和白种人之间的差异。结果:地氟烷FA/F1在45min之前为中国人低于白种人。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指烷,中国人的FA/F1在15min之后高于白种人。结论: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是导致FA/F1在15min之前明显低于白种人,15min后逐渐趋于相同。而对于七氟烷、异氟烷和安氟烷来说,两个人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人的肌肉/气分配系数较低。模拟结果提示在诱导开始15min之后,这三种麻醉药在中国人的FA/F1明显高于白种人。

  • 标签: 吸入麻醉药 麻醉诱导 肺泡浓度升高速度 计算机模拟 地氟烷 七氟烷
  • 简介:与机械通气有关的防治措施1.热湿交换器尽管10多年前就已经证实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定居和播散的重要场所,到目前依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以往认为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有可能降低VAP的发生,但最近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2天更换一次管路比较,一个病人更换一次管路VAP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

  • 标签: VAP 非抗生素 防治 化治疗 呼吸机管路 集束
  • 简介:近年来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迅速普及,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OPCAB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对于高危.高龄、心功能受损和凝血功能紊乱的病人结果更佳。术中麻醉医生主要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在,心脏搬动和移位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第二,在血管吻合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时处理心肌缺血。吸入麻醉药可对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管理 生理
  • 简介:目的:探封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麻醉处理。方法:16例OPCAB病人,在中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复合异氯醚低溃度间断吸入、异丙酚持镇静注、维库溴安间断追加的综合麻醉下施术。术中持镇静注硝酸甘油[0.2~2μg/(kg·min)];用多巴胺、苯肾上腺素、硝普钠、艾司洛尔调控病人的血压和心率,分别维持在14~12/10-9kPa和50~70bpm,并尽可能维持稳定。术中静注肝素1mg/kg,保持ACT>300秒;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结果:16例中,2例搭桥2支,11例搭桥3支,3例搭桥4支,无1例改用髓外循环。其中10例术中未输血,最大输血量为900ml。术后4h拔氯管道管者6例,6h内者6例、8h内者2例,最长1例为18h,无麻醉死亡。结论:术前必须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心功能状况,术中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步骤调控病人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深度,是保证OPCAB病人安全的关键。

  • 标签: 病人 术中 OPCAB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麻醉处理 静注
  • 简介:临床上.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施行心脏手术治疗并不少见其中一些病人病情十分严重.对麻醉医生是很大的挑战。了解不同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术中麻醉处理要点将会优化围术期此类病人的管理。

  • 标签: 手术 非心脏 先心病 麻醉
  • 简介:近年来,我国急救及重症医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现在医学的迅速发展,急救及重症医学领域新兴的诊断、治疗技术都需要以跨学科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为了拓宽急救及重症医学专业医师的知识领域,了解和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治方法与最近进展,

  • 标签: 重症医学 医学专业 急救 医学事业 医学领域 知识技能
  • 简介: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当今医学最富有活力并居于医学发展前沿的学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作者认为要建立高水平的危重病人救治体系,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必须有规范化的ICU。ICU规范主要包括:1、ICU组织构成;2、ICU管理模式;3、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护理水平要求;6、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 标签: 规范管理 危重病 救治 危重病医学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