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FPS)病人“扳机点”(TrPs)的皮质电位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定位价值。方法:选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65例,先由同一医师用指诊法定位TrPs,并在TrPs、TrPs周围点(上、下、左、右3m1)及躯体对侧相应点(对侧点)测定每一点的体表电位,然后在扳机点施行镇痛药注射疗法或小针刀治疗,待疼痛明显好转后再一次测定每一点的皮质电位。结果:治疗前TrPs的皮质电位明显高于周围点及对侧点(P<0.0l和P<0.05);治疗后扳机点皮质电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TrPs具有皮质电位增高的特性;TrPs皮质电位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其应激性。皮质电位测定具有辅助定位TrPs的价值,如果结合临床指诊测定,可做到正确定位TrPs。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皮质电位 镇痛药 小针刀
  • 简介:医用监护在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重要价值已得到广泛认知,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随着各类专科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的不断发展,对监护功能的要求也日渐增多。目前国内医院普遍使用的床旁六参数(心电、呼吸、体温、血氧、血压和脉搏等)监护已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无线医用监护,特别是组合式无线监护由于具有远距离调控、多功能组合和无干扰性长时间监测等优势,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无线医用监护仪 技术 应用 技术类型 远距离调控
  • 简介:二零零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在极短的时间冲击了中国整个社会,几十月后,全国的SARS疫情得到了控制,但SARS产生的冲击效应将长期存在,从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影响着中国社会,尤其是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行业。

  • 标签: SARS 监护仪产业 产业发展 中国
  • 简介:目的:比较定量脑电图与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监测全麻状态下认知功能方面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健康志愿者,从0.2MAC开始,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每个浓度平衡15分钟后,观察指令反应,qEEG,MLAEP的变化,于使指令反应消失该异氟醚浓度下进行内隐记忆的听刺激,停止吸入后1小时调查外显及内隐记忆情况。结果: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中的Pa、Nb波随指令反应和记忆的变化而变化,并可确定外显记忆消失的各波潜伏期界值,随着外显记忆的消失,qEEGF7、F8、A1导联q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P<0.05);随着指令反应的消失,O1及O2导联的a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P<0.05),O2导联d波功率明显升高(P<0.05),但所有qEEG参数变异较大,不能定出界值。结论:(1)MLAEP中的Pa波,Nb波在判断全麻下认知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出外显及内隐记忆消失的各波潜伏期界值,(2)qEEG在判断麻醉状态下认知功能方面只能作为一种趋势的预示,不能作为可靠的定量指标。

  • 标签: 定量脑电图 中潜伏期 听觉诱发电位 监测 全麻状态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红细胞回收对细菌污染血液的清洗效果。方法:选择15例出血量大的无菌手术病人,通过红细胞回收采集术野积血,经清洗处理后将大部分血液回输给病人。留取处理血液200~300ml,从中取血样5ml(血样I)造行细菌培养,在余血中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然后再进行洗涤,并按清洗液容量分成两组,I组清洗液量为1000ml(共10例);Ⅱ组清洗液量为1500ml(共5例)。采集洗涤后的红细胞悬液5ml(血样Ⅱ)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所有病人血样I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两组病人血样Ⅱ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培养均为阴性,但大肠杆菌培养全部为阳性。结论:红细胞回收不能将所有的微生物从被污染的血液中清洗掉,增加清洗液容量并不能改善洗涤效果。

  • 标签: 红细胞回收仪 细菌培养 血液污染 自体血回输技术
  • 简介:力康高级版PC-60C脉搏血氧饱和度,商品名氧乐宝,是力康集团推出的袖珍便携式医疗监测设备。它整合了当今微型精密仪器的设计工艺,集测量探头,运算模块,显示数据为一体,使用简便。它夹在手指(也可夹在脚趾)上,可以显示以下信息: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 监测设备 精密仪器 商品名 便携式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的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 标签: 麻醉深度指数 脑电双频谱指数 镇静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