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文对143例≥65岁的老年呼吸道疾患者进行了血清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1H)分析,并与痰涂片抗酸染色、改良罗氏TB培养及血清抗结核菌抗体实验进行对比调查,以确定NMR^1H谱图特征在肺结核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静脉血5.0ml,及时分离血清,经处理酸化为氢基酸单体,WaolieanAC-400核磁共振仪分析,所获信息经PulseofFouriertransform(PFT)变换,由计算机完成图谱解析。同时取患者晨痰行抗酸染色、TB培养,按常规方法操作;抗结核菌抗体测定,使用酶标法。结果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有活动性结核标志物蛋白存在,其浓度与疾病的发生和转归相关,统计学处理表明P<0.01。与其他非结核病患者血清对比分析,统计学表明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NMR^1H分析发现老年呼吸道疾患中结核及合并结核病人血清有4.61±1ppm特征峰表达.而非结核性的其他呼吸道疾患病人血清则无此信息表达,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评估的谱学指标。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交叉或方法学漏诊、误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 患者 老年肺结核 呼吸道 抗酸染色 抗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参红饮强身作用。方法动物实验,选用120只小鼠进行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和脑血流试验;临床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事62例。结果治疗组临床主实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文提示复方参红饮能增强体质,防止衰老,提高中老年手生活质量。且无副作用

  • 标签: 衰老 复方参红饮 中药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异常和临床的关系,给临床变化判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总结168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以是否有低磷血症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低磷组和非低磷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炎症吸收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低磷血症组患者血清钠、钾、钙、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低于无低磷血症者(P《0.05),尿素氮及碳酸氢根高于无低磷血症患者.而且,低磷血症组下呼吸道感染吸收时间稍长于非低磷血症患者,而迁延不愈及死亡率高(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验室检查异常与病情及预后不良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老年人 下呼吸道感染 实验室检查异常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COPD中中性粒细胞特定的表型变化,为老年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n=24)随机分为空气AIR组(n=12)和香烟烟雾CS组(n=12),通过吸入香烟烟雾建立了COPD肺气肿模型,造模时间总计16周。HE染色评估CS诱导的肺气肿程度,BALF中瑞氏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leavage-Caspase-3表达,流式分析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长期CS暴露组小鼠肺组织的肺泡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腔融合,肺气肿形成,统计分析提示CS暴露组平均线性截距(MeanLinearIntercept,LM)值显著高于AIR组(P〈0.05);CS暴露组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免疫组化提示CS暴露组c-Caspase-3阳性的天青色颗粒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提示,CS组的CD11b+CD66b+双阳性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结论CS诱导COPD小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及凋亡增加,其中以CD11b+CD66b+双阳性中性粒细胞表型增高为主。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气道炎症 中性粒细胞表型
  • 简介:目的研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是否具有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发生早衰的作用。方法TNF-α连续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周,然后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检测细胞衰老情况。结果本研究以TNF-α作为刺激物处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发现TNF-α可诱导细胞早衰,并建立了细胞早衰模型。结论TNF-α具有明显的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衰老的作用。

  • 标签: TNF-Α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炎性衰老 早衰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寻求准确与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80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校准前组和校准后组,每组40例.在同一实验室两种生化分析系统上对CK-MB进行方法对比试验,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X4PRO为对比方法,以德国罗氏COBASC50l为实验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K-MB活性,统计计算两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然后以直线回归方程校准COBASC501,再次检测患者血清中CK-MB活性,统计算两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结果校准前两分析系统CK-MB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差不能接受,校准后两分析统CK-MB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差可以接受.结论同一实验室不同分析系统检测老年AMI患者血清CK-MB时应该进行方法对比实验和偏差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偏差 评估 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评估两种衰老模型大鼠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方法将大鼠分为26月龄组(A组)、D-半乳糖组(B组)和3月龄组(C组)3组。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结果A组和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均比C组大鼠降低[小肠黏膜厚度:A组(89.88±6.12)gm、B组(87.62±6.32)μm、C组(162.91土7.28)μm,P〈0.05;绒毛高度:A组(59.95土4.47)μm、B组(56.43±5.38)μm、C组(108.12土6.42)μm,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A组和B组大鼠的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比C组疏松,间隙增宽,密度降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大鼠的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A组与B组大鼠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和上皮屏障功能均受损,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等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等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 标签: 衰老 模型 动物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