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将进入“长寿时代”,10年间,90岁以上老人已增长近一倍。研究发现,我国长寿老人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据此,专家描绘出了一幅长寿地图,并试图解开长寿的奥秘。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百岁老人多分布在南方,沿江河流域分布,主要聚集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川渝和中原等五个地区,且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及冲积、

  • 标签: 长寿时代 中国 专家 地区聚集性 长寿老人 长江三角洲
  • 简介:对糖调节受损IGR组,糖尿病DM组,分别进行个体化干预一年。结果:①组内比较:在干预前后,组内FPG、2hPG、WC、BMI都有显著差异(P值〈0.001);②组间比较:FPG、2hPG、WC、BMI都有显著差异(P值〈0.002、〈0.05、〈0.05),而BMI变化不明显(P值〉0.4)。结论:社区干预对IGR组和DM组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社区干预 糖调节受损(IGR) 糖尿病(DM)
  • 简介: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时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血压 糖尿病 高血压
  • 简介:使用快速血糖仪对20位急诊危重患者的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进行检测。结果:静脉血糖高于末梢血糖,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存在异常血糖升高,静脉血糖浓度高于末梢血糖浓度。

  • 标签: 急诊 危重病人 静脉血糖 末稍血糖
  • 简介:目的对比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社区管理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该院内科门诊同期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7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管理,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得到良好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内科门诊 社区管理
  • 简介:为应对中国糖尿病防控新形势,加强促进医防融合,《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3月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隆重发布。《共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牵头,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专业学会富有基层糖尿病工作、教育经验的专家组成“共识制订小组”共同制订完成。

  • 标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糖尿病前期 临床干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专家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 简介:随机将180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诺和锐30注射组(120例)、诺和灵30R注射组(60例),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整。比较2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FPG、PPG、晚餐前血糖、HbA1c控制均优于诺和灵30R组,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明显降低。结论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更有效,未增加低血糖风险。

  • 标签: 2型糖尿病 诺和锐30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比较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方法64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在保留二甲双胍1500mg/日基础上,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和格列美脲组,治疗24周,观察患者血糖、HbA,c、BMI、血脂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对改善FBG、2hPG、HbA。C疗效相当,对HDL-C无明显改善。利拉鲁肽还可降低BMI、TG、TC、LDL.C,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利拉鲁肽较格列美脲更适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

  • 标签: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肥胖
  • 简介:68例FPG≥13mmol/L的新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Glarlgine组,n=35和NPH组,n=33,两组均采用1天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结果2周后,①两组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但(P〉0.05);②血糖控制相近的情况下,Glarlgine组Glarlgine用量NPH组诺和灵N剂量×140%,但每日胰岛素(Ins)总量显著减少(P〈0.05);③与NPH组相比,Glarlgine组日问血糖波动更小(P〈0.05),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相同的患者,Glarlgine用量一诺和灵N剂量x140%,且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更安全。

  • 标签: 甘精胰岛素(Glarlgine) 诺和灵N(IVPH) 糖尿病
  • 简介:2004年10月12日,国家卫生部公布了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这是我国历史上头一次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出面、卫生部领导亲自宣布的全国性流行病调查结果,意义非同寻常。

  • 标签: 中国居民 营养状况 健康状况 生活方式 饮食调节
  • 简介: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服用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日。联合治疗组36例,加用那格列奈60mg/次,3次/日;二甲双胍片0.25g/次,3次/日。疗程均为12周。结果: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显著性,HbAlc下降更明显,且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结论: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疗效比单用二甲双胍好。

  • 标签: 2型糖尿病 那格列奈 二甲双胍 治疗
  • 简介:2013年3月16日,首届赛诺菲中国糖尿病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上,来自糖尿病临床与研究等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共聚一堂,以创新为支点,共同探讨糖尿病在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药物及疾病解决方案来满足患者日益变化的疾病治疗需求,切实改善中国糖尿病治疗的整体状况。

  • 标签: 高峰论坛 糖尿病 赛诺菲 中国 国内外 治疗
  • 简介:选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n=34);对照组,(甘舒霖30R胰岛素)(n=34)。分别采用每晚9点注射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三餐中嚼服)和甘舒霖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3个月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预混N(P〈0.05),且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甘舒霖30R治疗T2DM均可有效降低血糖,对体重增加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 标签: 重组甘精胰岛素 阿卡波糖 甘舒霖30R 2型糖尿病(T2DM)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 简介:2017年3月3日,三诺生物在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设立的第一家线下售后服务网点“甜蜜家园”正式投入运营。当天即为不少附近居民提供了售后服务管理和慢病筛查。

  • 标签: 服务网 生物 慢病 防治 中国 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