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使用裸金属支架(BMS)和聚四氟乙烯(胛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疗效和技术设备成本对比分析。方法2010年5月~2015年6月对1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S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6±12)岁,女性占32.9%。其中接受BMS支架80例,接受覆膜支架83例。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7.5%,术后门体梯度压从(16.1±4.8)mmHg下降至(5.1±2.1)mmHg;两组技术成功率和门体梯度压降无显著性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14d、6m和2a一期支架通畅率存在显著性差别,其中PTFE-覆膜支架组通畅率高;两组1a生存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金属支架和覆膜支架总成本分别为66570元和70455元。结论TIPSS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裸金属支架和PTFE-覆膜支架均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 裸金属支架 PTFE-覆膜支架
  • 简介:本文介绍了胆、胰、十二指肠内镜支架治疗技术及其在胰腺癌治疗中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癌 内镜支架 治疗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严重狭窄支架植入术支架上移位的产生原因及避免方法。方法选择近6年食管严重狭窄(吞咽困难2、3级)行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共81例,前期38例采用常规植入方法,作为对照组,后期43例,采用改进的"边放边退"方法释放支架,作为实验组;每组每例术后均评价定位效果,有否上移位。所有患者均在胃肠机透视下进行植入支架。结果对照组38例多数出现支架释放后输送器难以退出状况,其中15例出现支架向上移位;实验组4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定位良好,支架释放时未出现输送器难以退出和支架向上移位状况,患者术后明显改善了吞咽困难的症状。结论对于食管严重狭窄患者植入支架时,采用"边放边退"方法植入支架,能避免输送器难以退出和支架向上移位状况。

  • 标签: 食管癌 狭窄 食管支架 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胆管远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管远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减黄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支架置入成功86例,置入失败6例,支架置入成功率93.5%(86/92),减黄满意率为86%(74/86),减黄一般率为12.8%(11/86),减黄无效率为1.2%(1/86),术后胆管炎2例、胰腺炎8例、出血5例。结论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疗效好、安全有效,是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

  • 标签: 内镜 金属支架 梗阻性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价值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为食管癌性狭窄并食管-支气管瘘伴双下肺感染,19例患者为食管癌术后复发吻合口狭窄置入镍钛记忆合金覆膜支架。102例患者由于食管过于狭窄先行食管扩张,再进行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35例患者直接内镜下置入食管支架。结果163例患者先后放置174个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16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不适,有32例支架再狭窄,其中19例单纯行支架内球囊扩张,11例于原支架上端内部分重叠再放置一支架,有26例行氩气刀再通治疗。7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有2例支架进入食管瘘管内于次日在内镜下取出支架重新放置。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食管破裂、食管血肿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进食能力提高,食管气管瘘闭合。结论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中晚期食管癌性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胃镜 食管癌 覆膜食管支架 食管狭窄 食管气管瘘 并发症
  • 简介:背景:在标准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根除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首选含铋剂的四联方案是否较标准三联方案更具优势?目的:比较以贝拉唑为基础的标准三联方案和再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对H.pylori感染者进行初次根除治疗的疗效。方法:65例内镜诊断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H.pylori感染者随机分配至三联组(贝拉唑1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和四联组(上述三联药物加胶体次枸橼酸铋220mgbid),连服7天。治疗结束后至少间隔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评估治疗结果。结果:60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三联组和四联组H.prlori根除率按意图治疗(ITT)分析分别为71.9%和75.8%,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76.7%和83.3%,两组间根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四联组中有2例分别因头晕和上腹痛而未完成治疗外,两组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且能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结论:含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一周三联治疗方案与再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均能有效根除H.pylori,加用铋剂并未显著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提示首次根除H.pylori治疗时仍应选择含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方案。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药物治疗 方案评价 雷贝拉唑 胶体次枸橼酸铋
  • 简介:目的观察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贝拉唑组46例。第1周给予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贝拉唑10mg,法莫替丁组44例,第1周给予法莫替丁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4周后内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1.4±0.7天,短于法莫替丁组的3.1±1.2天(P〈0.05);两组治疗后2周末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4%和86%(P〈0.05)。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拉唑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98%.高于法莫替丁组的85%(P〈0.05);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法莫替丁组为9%:结论贝拉唑对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上腹痛消失时间短于法莫替丁组。贝拉唑对H.pylori的根除率较法莫替丁高,且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雷贝拉唑 法莫替丁
  • 简介:目的探讨依泽替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NAFLD合并冠心病患者114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分别接受依泽替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或阿托伐他汀治疗6m.使用PhilipsHD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VE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在治疗6m末,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分别为(4.3±1.6)mmol/L、(2.4±0.9)mmol/L和(2.8±1.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7)mmol/L、(2.9±0.9)mmol/L和(3.3±1.2)mmol/L(P〈0.05),血清HDL-C水平为(1.3±0.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4)mmol/L(P〈0.05);观察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为(47.2±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5.8)%(P〈0.05),LEVDD和LVPWd分别为(52.5±7.3)mm和(10.1±0.9)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2±7.6)mm和(11.4±1.1)mm(P〈0.05);观察组血清ADMA、hs-CRP和IL-6水平分别为(2.8±0.4)μmol/L、(3.4±0.7)mg/L和(39.3±6.9)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4)μmol/L、(3.9±0.7)mg/L和(45.9±8.4)ng/L(P〈0.05),血清IL-10水平为(28.7±8.6)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3±5.4)ng/L(P〈0.05).结论依泽替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可能与其调控脂质代谢,降低血清ADMA和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心病 依泽替米贝 阿托伐他汀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