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记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HBV感染者的血清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结果204例HBV感染者中,血清标记物出现三种组合,组合Ⅰ为HBsAg(+)、HBeAg(+)、抗-HBc(+)10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6.5%;组合Ⅱ为HBsAg(+)、抗-HBe(+)、抗-HBc(+)80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2.5%;组合Ⅲ为HBsAg(+)、抗-HBc(+)20例,血清HBVDNA含量均低于检测低限(<1×103拷贝/毫升).结论HBV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更能反映病毒复制的程度,应努力开展此项检测.

  • 标签: 血清标记物 HBV感染 抗-HBC 血清HBV DNA含量 阳性率
  • 简介:骨髓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横向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MSC是一种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较原始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基质细胞的特性,能支持造血,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增殖并被诱导分化成骨、软骨、脂肪、神经、心肌、肝脏等组织细胞。目前关于MSC对免疫系统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其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骨髓基质细胞 成体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自我更新
  • 简介:目的建立c-Met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充质干细胞(hUMSC),为治疗肝衰竭作为种子细胞.方法培养hUMSC,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表型,转染c-Met慢病毒载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确定最佳多重感染复数(MOI).采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稳定表达c-Met的hUMSC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met蛋白表达量.结果P5代细胞高表达CD44、CD90和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和CD34相关造血细胞抗原,符合人脐带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构建成功的c-Met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充质干细胞最佳MOI=80,经嘌呤霉素筛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荧光阳性率为100%,且经Western-blot法检测证实该细胞过表达c-Met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c-Met基因的脐带充质干细胞,为进-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MET基因 转染 体外
  • 简介:目的探讨经消化内镜活检孔道将^125碘粒子植入到胃、结直肠腺癌组织内进行组织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6例消化道腺癌病人,其中贲门胃底癌者2例,残胃吻合口癌者2例,直肠癌者l例,降结肠癌者l例。胃癌分期为Ⅱ期者2例,Ⅲ期者2例,结肠癌Dueks分期B2者2例。先在内镜下行肿瘤部分电切术,然后用特制植入器将4~15颗脚^125粒子种植到肿瘤组织内。每颗^125粒子的等效活度为0.9mCi(1Ci=1000mCi,lmCi=3.7×10^7Bq)。种植完毕后拍CT或x线片,检查粒子的部位、颗数,此后定期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6例病人经内镜活检孔道成功地将^125粒子植入进癌组织。CT或X线片观察粒子分布良好。贲门胃底癌者1个T1/2后内镜可顺利地通过贲门,治疗有效率为66.7%。病人平均存活11.05个月(5.5--20个月),本组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用特制的植入器经内镜活检孔道能将仍I粒子顺利地植入到消化道腺癌组织进行放疗。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消化道腺癌的新方法,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

  • 标签: 消化内镜 ^125碘粒子 组织间放疗法 胃腺癌 胃镜 结肠镜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救治、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积极伤情判断,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诊断性腹腔穿刺,做好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骨盆骨折 合并症 腹部闭合伤 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胃窦肌神经丛Caial间质细胞(ICC-MY)数量增多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胃电刺激(GES)对胃慢波的调控。目的:观察不同时程长脉冲GES对大鼠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ES调控胃慢波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GES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组,GES1组和GES2组选用适宜的刺激参数控制胃慢波,对照组不予GES。GES1组仅予刺激一次;GES2组每天刺激一次,连续20d。完成GES后处死大鼠,取胃窦组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GES1组胃窦ICC-MY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GES2组ICC-MY数量较GES1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GES1组和GES2组ICC胞质内线粒体和核糖体均较对照组增多。GES1组ICC突起与周围平滑肌细胞(SMC)直接相连,GES2组ICC与周围SMC紧密相连,对照组ICC与周围SMC之间未见明显连接。结论: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改变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GES对胃慢波的调控。

  • 标签: CAJAL间质细胞 肠肌丛 电刺激 超微结构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 简介:我们于2003-06-24收治了1例外伤致左肩胛骨骨折、左肱骨骨折、左股骨骨折及身体多处软组织裂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患者。DKA是糖尿病患者血中酮体升高或尿中酮体阳性,致使体内酸碱失衡,血中pH值下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因患者血糖增高,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粒细胞功能受损,以及转移因子没能相应地增加,加上患者受到严重创伤,易并发各种感染或伤口难以愈合。经认真实施整体护理,患者未发生并发症,于2003-08-11痊愈出院。现将护理对策及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患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整体护理 多发骨折 DKA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期收治的行骨折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60例,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对综合组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治疗效果、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常规组、综合组骨折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10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5.10±10.25)分、(93.27±5.15)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70±1.28)天,少于常规组骨折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P<0.05)。结论:对骨折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折术后 应激性溃疡
  • 简介: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老人户外活动的增加,老年人骨折渐增多,尤以下肢骨折常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易并发各种疾病,因此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1993~2003年我院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骨折542例,其中并发反流性食管炎30例,占5.5%,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 下肢骨折 并发症 反流性食管炎 诊断
  • 简介:目的:出院后延续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胃肠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骨科收治的100例髋骨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出院后延续治疗,对比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Singh指数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出院一个月、三个月后,干预组DPD/Cr水平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再骨折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干预组;干预组出院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术后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明显偏低,同时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早,差异对比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治疗有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加速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延续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