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作者: 费学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6期
  • 机构: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定塘分院,浙江 宁波 315732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单纯采用莫沙必联合莫沙必和氟哌噻吨美曲辛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对患者胃功能你影响,探讨莫沙必+氟哌噻吨美曲辛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的100例样本,选自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连续经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100例样本分为两组:抽取其中50例样本为对照组,单纯采用莫沙必进行治疗;抽取另50例样本为观察组,采用莫沙必+氟哌噻吨美曲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44例,其中临床治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36例,其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等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采用莫沙必+氟哌噻吨美曲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莫沙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甘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甘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对照组单用甘欣,治疗28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1.9%和3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和85.71%(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甘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用甘欣.

  • 标签: 治疗组 甘利欣 促肝细胞生长素 联合 慢性乙型肝炎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疏肝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另给予观察组患者疏肝胆通泄汤,组方包括:茵陈20g、金钱草20g、蒲公英20g、姜黄15卧柴胡15g、虎杖15g、鸡内金10卧枳壳10g、赤芍10g、大黄10g、连翘10g、延胡索10g、甘草6g,水煎、取汁,150ml口服,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4W。结果在治疗4w结束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总胆红素、胆汁酸和血糖水平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疏肝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较好。

  • 标签: 胆结石 慢性胆囊谈 疏肝利胆汤 熊去氧胆酸 疗效
  • 简介:奥沙铂(草酸-1R、2R-环已二胺合铂)属于第三代新的铂类衍生物。体内外临床前研究试验已证实对人类多种肿瘤具有抗瘤活性,较顺铂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目前奥铂与5-FU/FA方案已被公认为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愈后有显著改善。我院2001-06/2002-0l应用此方案治疗胃癌、大肠癌共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甲酰四氢叶酸 晚期胃肠道肿瘤 近期疗效
  • 简介: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危重并发症之一,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内镜治疗方案。对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推荐于EVL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特加压素3—5d以预防早期再出血。目的:明确特加压素联合EVL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96例急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EVL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10mg/d×5d,干预组静脉推注特加压素1mg/d×5d,其后两组患者均以维持剂量长期服用普萘洛尔。记录术后5d内和3个月内的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早期(5d内)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对12.5%,P〈0.05),两组近期(3个月内)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4.2%对14.6%,P〉0.05)。结论:急诊EVL联合加压素预防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效果优于EVL联合普萘洛尔,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特利加压素 普萘洛尔 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再出血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随着英夫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恩病(CD)的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英夫西单抗抗体(ATI)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率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英夫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为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而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性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性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 标签: CROHN病 英夫利西单抗 谷浓度 抗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目的观察胆通腑法治疗胆系疾病的疗效。方法以利胆通腑法组方辩证加减为主治疗。结果痊愈138例,占70%;显效32例,占15%;有效30例,占13%;无效3例,占1%;死亡2例,占1%;总有效率98%。结论胆通腑法为主治疗胆系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利胆通腑法 治疗 胆系疾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甘欣虽然具有降酶速度快、疗效高的特点,但如果疗程短或突然停药,部分病人出现ALT反跳,病情反复。为克服这一缺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甘欣注射液与胶囊联合应用逐渐减量的方法可降低反跳率,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甘利欣胶囊 甘利欣注射液 远期疗效 巩固治疗 病情反复
  • 简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发病机理尚未明了的内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嗳气、嗳酸、食欲不振、烧心等。我院20001-12/2003-12用莫沙必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莫沙必利 雷尼替丁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清热胆中药结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先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添加清热胆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胆汁引流量、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淀粉酶水平以及腹痛、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观察组胆汁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与AM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痛、发热、黄疸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胆中药结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有利于胆汁的引流,降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淀粉酶水平与临床症状积分。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 清热利胆中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在TACE治疗基础上给予CIK治疗,另30例患者仅接受TACE治疗。取患者自体外周血或健康产妇分娩脐血行CIK培养。在TACE治疗1O~15d后给予CIK细胞悬液(含1.0×10^9个细胞)外周静脉输注,连续或隔日输注1次,共3次。结果在治疗6m时,联合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87.27±29.45)ng/ml,显著低于TACE组[(158.78±99.09)ng/ml,P〈0.053;联合组肿瘤大小为(4.37±1.78)cm,也显著小于TACE组E(5.48±1.61)cm,P〈0.051;治疗后3m、6m和9m行影像学检查,联合组病灶无增多、增大,TACE组在治疗3m后有4例出现肝内病灶增大;联合组2a生存率为53.3%,显著高于TACE组的33.3%(P〈0.05)。结论TACE联合CIK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有一定的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治疗
  • 简介:丙型肝炎多因输血或反复使用血制品而引起,虽然临床表现轻微,但预后较差,因此加强对HCV检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诊断和献血员筛选主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IgG,本文以PCR检测HCVRNA结果为参照,探讨抗-HCV-IgM/IgG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 标签: 抗-HCV-IgM 联合检测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患者 抗一HCV 慢性丙型肝炎
  • 简介:背景:30%~40%的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患者存在激素抵抗,面临转换药物拯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英夫西单抗(IFX)可作为有效拯救治疗方案之一。目的:初步探讨IFX在我国ASUC拯救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16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以IFX作为拯救治疗方案的ASUC患者共10例,采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IFX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12、30周改良Mayo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IFX治疗第2周,有效率为90.0%(9/10),缓解率为20.0%(2/10),1例患者为原发性无应答;第12周有效率为90.0%(9/10),缓解率为30.0%(3/10);第30周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失应答,有效率为71.4%(5/7),缓解率为28.6%(2/7)。7例患者完成38周的随访,共2例患者行结肠切除术。治疗开始后平均(9.6±7.0)个月,50.0%(5/10)的患者内镜下表现改善,其中1例达到黏膜愈合。IFX治疗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各1例。结论:IFX拯救治疗对中国ASUC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可降低结肠切除率,促进黏膜愈合,但继发性失应答率高。在IFX治疗过程中,需警惕病毒感染发生。

  • 标签: 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英夫利西单抗 拯救治疗 诱导缓解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 简介:国内20个省市500家医院对88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了症状调查,并观察西沙必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上腹胀满(89.7%).餐后饱胀(87.7%)、嗳气(74.7%)、早饱(63.2%)、弥漫或烧灼样上腹疼痛(57.8%)、厌食(52.8%)、恶心(50.8%)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且各种症状间相互重叠。多因素交叉分析表明,病程越长者,症状越严重(P<0.01),但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西沙必利用药2周即可见明显疗效.继续用药,疗效可进一步加强(P<0.01),治疗4周,总有效率达88.8%。症状重、病程长者,疗效更显著。治疗过程中,1743例(19.6%)出现药物相关症状,如稀便(16.1%)、肠鸣(12.9%)及腹部痉挛(5.2%),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因而西沙必利是FD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 标签: 西沙必利 症状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背景: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复燃危害重大。合并HVB感染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HBV复燃。目的:研究我国合并HBV感染IBD患者在使用英夫西单抗(IFX)治疗时的HBV复燃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诊断为IBD、HBcAb阳性并接受IFX治疗的住院患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观察病毒复制和肝功能变化。结果:194例接受IFX治疗的IBD患者中28例合并HBV现症或既往感染,总体感染率为14.4%,现症感染率为4.6%。28例患者平均IFX疗程(6.96±3.47)次,平均随访时间(15.32±10.47)个月。15例(53.6%)患者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1例使用拉米夫定,14例使用恩替卡韦。10例(35.7%)患者采用IFX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其中1例(10.0%)HBV现症感染患者(HBsAg阳性,HBV-DNA阴性)治疗过程中出现HBV复燃。该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将抗病毒药物更换为恩替卡韦后HBV-DNA降至检测下限。结论:使用IFX治疗的IBD患者应筛查HBV感染状态。合并HBV感染者在IFX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的情况下可选用低耐药率的抗病毒药物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病毒复燃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单抗 免疫抑制剂 抗病毒治疗 安全
  • 简介:为探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理想方案,我们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克拉霉素、甲硝唑,枸橼酸铋钾四联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同时对疗程2周的Hp根除率和疗程4周的溃疡愈合率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药物联合治疗 消化性溃疡 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